【雅昌观察】城市空间艺术季: “城市更新”中的艺术力量
2015-10-01 07:48:11 谢媛
▲浦江夜景
【导语】:城市,不仅是一个在空间上多种形式可能的开放领域,其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涵义在全球化过程中也愈加复杂和多变。城市更新,是针对活力衰退或的城市区域进行调适的再活化,从而解决城市问题、促进地区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品质的提升。作为跨学科的城市研究、政策与实践,城市更新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的众多范畴,涉及可持续、社会公平、公共利益和效率等诸多议题。它既是全球城市治理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提供了再思考城市概念本身的机会,用艺术去“更新”城市,成为了关键路径。
▲201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策展团队及学委会委员合影
9月29日,2015年首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场在西岸艺术中心揭幕,主展场以“城市更新”为主题,分别从“主题演绎:文献与议题”、“回溯:历史的承袭与演进”、“前瞻:新兴城市范式”、“映射:城市/乡村两生记”以及“互动:艺术介入公共空间”五个视角切入主题。旨在展开城市想象,探索物质与社会、空间与传媒、传承与更新、经验与愿景、都市与乡村、艺术与公众、全球与上海的界限、关涉与融合等多重关系。
▲国内首个城市空间品牌活动,201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201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系列活动
同时,在历时三个月的展期内,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空间中,还将举办实践案例展和市民文化活动,展示城市空间公共艺术改造方案及实施效果,并融入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为市民奉献一场丰富的文化艺术大餐。届时,将有分布于11个区县的15个实践案例展以及包括南京路雕塑邀请展、普陀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展、上海雕塑中心“1+1”雕塑与建筑邀请展等一系列联合展依次呈现。
▲《徐汇风貌区保护更新2015》案例展
设计:让城市更美好的艺术
“上海未来的城市,是在建设用地规模上面,要实现负增长,未来我们这个城市,它不是越长越大。”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庄少勤在提及首届上海城市艺术季的举办原因时表示:“这个活动就是要应对我们上海,进入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常态。”
“城市规划设计,就是让城市更美好的艺术,这不是少数人的艺术,是大家的共同来创造的艺术,我们每个人责任就是让这个城市变得越美好。” 庄少勤表示,他指出,以上海为例,应对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新常态有三个策略:一个是城市进入以存量开发为主的内涵增长阶段:“以前我们城市在不断的蔓延,城市的用地空间要通过城市更新为主要方式来推动城市发展。”
▲“今天我们开向阳院”静安公共艺术实践案例
第二个特点,是要讲究城市的增长品质:“最重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提供独一无二的城市体制。城市的体制给人的感觉就是体验,只有城市的改革更新,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来,所以文化体验成为我们这个城市非常核心的竞争。我们试图通过这样一些活动,变得更加有我们说有艺术范和魅力,让大家生活得更幸福。”
第三个特点是如何共建共享的这个阶段:“城市本身就是经过若干代民众和专家和各方面人士共同创造的公共艺术品”他表示。
▲西岸艺术中心
被艺术所改变的城市
而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郑时龄院士看来,“城市更新”是理想、艺术和价值的体现:“由于我国的大规模建设和快速城市化阶段的基本结束,城市发展的主要方面也将转向城市更新、复兴、发展和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城市上建设并更新城市。”
“上海是一座充满先锋性和实验性的城市,永远在探寻城市的发展目标,摆脱平庸。目前上海大规模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城市更新将是未来上海的主要发展方式。将城市空间、建筑、景观、公共艺术整体组合在一起,用于改善我们的小环境,修补城市大规模建设中遗存的问题,并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能够大大提升城市空间的品质”他表示。
利用地铁站厅,通道车厢等公共空间,引入了雕塑绘画,摄影书法戏曲和街头艺人表演的公共艺术形式,打造精品地铁文化;利用南京路、徐家汇、虹桥、五角场、陆家嘴等商业集结区域,引入了美术非盈利演绎群文,来给音乐会等各类展览展示展演,打造文商互动的公共艺术空间;打造徐汇滨江私人美术馆群落以及西岸艺术聚集区;上海已经初步形成了社会主题广泛参与,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艺术氛围随处可见,广大市民遍地分享的公共文化越来越活跃的整体艺术氛围。
▲龙美术馆西岸馆
以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最为快速的西岸为例,9月,刚刚闭幕的西岸艺术与设计艺博会,以及西岸文化产业示范的正式启动,让整个西岸集聚了更多社会目光,而一整套西岸相关的文化产业链条以及艺术生态链也在逐渐清晰。从美术馆群落、艺博会、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师工作室、艺术品的保税仓库等……,西岸正在完成一个集艺术品创作、展示、交易、后台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文化模式。
无疑,上海西岸作为上海在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滨江公共空间和城市功能建设方面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实践案例,西岸也成为上海市民“亲近艺术”的必到之处,整个西岸文化产业在短短几年内,完成着从无到有,逐渐壮大的蜕变,让人不得不感慨文化艺术对于整个城市的“神奇”塑造。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也强调打造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性,他表示:“现在的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关键问题是,要使它更有内涵。城市内涵就是城市文化。上海城市空间艺术的更新,第一要有传统的精神,第二要有现代的视觉特征,第三要有创新的原动力,这三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的上海。”
▲余德耀美术馆
而在特展“越上海”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教授章明看来,上海的城市更新并不能跳脱中国城市发展的语境存在,它始终置身上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快速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同时,上海由于其独特的条件与地位又注定它在强大的权力、资本以及全球化力量的消费主义浪潮中所发生的社会与城市空间的变迁更为迅猛、剧烈,所催生出的案例与经验更加丰富多元,现象背后的文化价值认同也更为复杂与微妙。”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艺术介入生活”板块
当艺术“介入”空间
首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展场中,“艺术介入生活”板块汇集了国内30多位艺术家的经典作品,通过绘画、摄影、影像、雕塑、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将“城市更新”这一复杂、多维的主题进行了呈现、检省和憧憬。
在艺术板块策展人张晴看来,“城市更新”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方式,为城市以及其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关联了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时空尺度:“艺术家们与建筑设计师不同,艺术家们是思考和感受,用自己的作品来反映中国城市化进城中的世界性问题。”
▲北斗星小组《世界工厂》影像装置 2015年
▲雅昌艺术中心
而在“重新装载”浦江东岸老白渡码头城市更新实践案例展中,策展团队冯路、柳亦春、颜晓东将展览划分为“预备”、“转换”、“激活”和“再生”四个单元,“激活单元”中,委托一群来自现代舞、声音、影像和多媒体背景的艺术家,基于八个本地案例空间(现厂、韩天衡美术馆、雅昌艺术中心、上海电子工业学院、五维创意园J-OFFICE、西岸艺术中心、外马路1178号创业办公、老白渡码头)各自的情况,联合创作完成一组影像作品,并以多媒体影像装置的方式呈现,以探索身体、影像和空间的关系,这让艺术介入空间,走向更为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对当前城市更新中诸多问题的批判、还是对城市状态的创意呈现、或是对人之所向的美好的描绘,'人'始终成为艺术作品关注的主体、城市的失真、冷漠、记忆和尚未可能在与'人'的参照与比对之下,形成艺术作品最直入人心的感知路径”张晴表示。
▲互动水乡——朱家角尚都里实践案例展
另一方面,除了对于城市空间的艺术改造,当下中国的都市文化实践不再局限于城市,乡村艺术实践也越来越受到艺术家和青年建筑师的关注。如艺术家渠岩的《许村:艺术乡建的中国现场》、左靖《新碧山村的空间生产》、《互动水乡——朱家角尚都里实践案例展》等,艺术家为了延续乡村文化而尝试的社会性介入,思考乡村哲学、折射出对都市建设的反思。
当艺术介入乡村,最终会将乡村建设成怎么样的一个未来?中国城镇化的30年,30年来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策略让中国产生了独特的城乡差异。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农村城市化不应该误解为英国的花园城市、或者美国的私有制,让乡村如何在艺术的介入下,打造一个充满经济活力、传承文化传统,同时创造文化价值的魅力乡村,这恐怕也是艺术介入乡村的最终目的以及美好愿景。
(责任编辑:谢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