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谢儒杰:盲点的背后——唐明修《盲点》作品解读

2015-10-09 08:58:24 未知

  这是我个人专栏的第二篇文章,我试图用艺术家的一件作品,去说明其的某一面艺术特质。当然艺术特质的内容可能在一个艺术家身上是多样的。但我们阅读作品的时候往往会通过一个切入点,而我希望用一个个切入点所带入的阅读与大家分享,今后一个星期努力一篇,希望得到大家对我看法的批评与指教。

  每个人都以建构自我的经验体系,用于判断生活中的一切,赖于经验生存,并被其束缚。然而什么是超越经验的存在?

  我认同的某种答案称之为“意义”。 

  在近日的“回归与起航——中外艺术家当代陶瓷展览”上,艺术家唐明修先生《盲点》系列作品是在展厅中的一堵墙上“刺”出的7个陶瓷瓶,“她们”色彩相对独单纯、独立,并置的一字排开。基于对比陶瓷的普遍认识(被放置的实用器具或者工艺美术范畴)的不同,作为观众首先被艺术家对于陶瓷的特殊展览方式所代入、吸引。近前一看,原本瓷瓶的颈部被暴力切割后嵌于瓷瓶内部,变成一种向内的视觉感官。顺着这股向内延伸的感受,凑上头发现,瓷罐的底部有一小孔,孔中透着微光,让人想一窥光亮的来源;惊觉原来艺术家把展厅的展墙给拆了,瓷瓶底部小孔的光亮是来源于另一个空间。作为观众当时正为艺术家的巧思感到惊叹,正想回身再一观整体,然而踱步回首;猛然发现,这些瓷瓶的造型俨然是一个个眼睛;更让我有些毛骨悚然的是,我发现我正与眼睛对视;瓷瓶颈部的形状如同角膜,瓶口即是瞳孔,那一点来源于展墙背后的光亮,是眼睛里的高光,让整个“眼睛”显得炯炯有神。之后我前后左右的移动,仔细的端详这组作品。作品在展厅的灯光下,呈现着3道拉长的投影,中间色重,两边色轻,宛若翅膀。那些有些暴力的切割痕迹在7个瓷瓶整体的布局节奏里,显得和谐,甚至可说是暴力的很美,很有禅意。

 

  很显然这是一件有“意义”的艺术作品,其价值断然不是既定“经验”中的瓷器,“意义能够超越经验,是因为现象学意义上的意识结构是意义的最终源泉,而意识的观念性并不依赖于相关经验的现实性。”(选自翟振明《现象学与哲学评论》)借用此摘录其实是想说明,“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与我们不同的不是他们的技艺水平,而是他们的思想观念。”这两句话都是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这本类似艺术通识教科书的章节开篇语。引用佐证,首先源于我的个人认同,当然当下时代对于艺术的理解是允许多元的,但是在一个福建工艺美术强势的省份来说,思想观念却是更值得一提。唐明修先生的大众称谓是“大漆艺术家”或者中国美术学院漆艺术专业教授,他的《盲点》系列陶瓷作品在技艺水平上,并无何传统陶瓷技艺的亮点可言,而让众多理论家、艺术家、观众赞不绝口,皆细细品味其作品的原由,即是这作品背后的观念及意识。 

  借由和艺术家的私交,亦来源于对《盲点》作品的喜爱,所以在多次聊天中,特别的向唐明修教授请教了他的创作理念。在对话中,谈及到这个时代是有些冒进的,就像是瓷瓶,都是不断向上伸展的,其实回望,或者内向审视,是有其独特的价值存在。二来他对待陶瓷艺术是心存敬畏的,对于这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态,在创作过程中,他大量的时间是用于思索、找寻对于陶瓷材料属性的切入点,他认为在观看艺术的同时,艺术同样在审视着艺术家。最后谈到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快速且便捷的。就像是如果制作陶瓷艺术,百度一下就会有全套的攻略,而类似这种信息接收,便捷可能夹杂了武断;信息跟随有的时候,可能不能一窥全貌;并且过于轻松的获取知识,则实质就是忽略了“实验”的流程。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盲点,想来作品名就是由此而出的吧。

  几番交流之后,再细细品读其作品,感受最多的除了这位艺术家观念切入点的睿智及材料、语言把握的精准外,更多震撼我的是其作品所流露出的自然感,亦或者说是其作品所营造的“场”中那种自然的禅意。对于这种自然,在我想来这可能是艺术家对于自然静谧观察的总结。这种静谧是内向的,或者是更为开阔的,可能是没有语言的交流的凝望,或者就是观山听水而来。去过艺术家唐明修的工作室漆园的人,可能会明白在那里居住了十余年的艺术家状态,每日看一树一石的缓慢变化,随意可以谈及一花一草的生长历程。这种经历其实是艺术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里,有足够的时间、空间与契机去感受自然。就如同世界上大多伟大的作家都有一段长时间的小城生活经历,在小城的那种相对静止的人际关系里,反而更能品味及阅读出人性的细节及地域文化的特殊。反观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何尝去关注过那成千上万次的交集,又何尝会察觉生存环境里多了一个闯入者;马路边的树木在自然更迭中的变化,在脑中其实是一片空白;公园里植物的迁徙与栽种更是和个人完全没有产生联系;哪怕旅途历经大江南北,遍行海外,想来也未知什么是岁月枯荣,何日纷落。当然这其实是一种时代现象,在全球大数据的语境之下,广泛涉猎的便捷知识来源,让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比过往历史中人来得有“知识”,而知识的结构体系中是包含了广泛与深度之间的纵横的关系,对于深度的理解则在这个这个时代显得贫弱的多。

  作为艺术个案的研究里,艺术家唐明修先生的《盲点》系列作品,其时代观念内核及艺术本体语言的使用,尽显一个成熟艺术家的睿智;而更为令人赞叹的是,与其艺术相辅相成对于自然的深度理解。这也就是在其作品中,那种厚重的,称之为“禅意”的出处了。

  文/谢儒杰

布展现场

唐明修《盲点》系列作品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陈少娜)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