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可君:以“墨线”为主题 呈现当代水墨三十年艺术成就
2015-10-10 09:14:26 未知
编者按:2015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将于2015年9月16日至26日在南京盛大开幕。本届美展以“美丽新世界”为主题,由“国际艺术大师展”、“国际当代艺术主题展”、“全球征集展”等单元构成反映世界当代艺术概貌的全球性的学术展览。其主题展之一的“中国当代墨线艺术”由著名策展人夏可君策展,共邀请到45位艺术家参展,展览试图在传统书法与技术书写之间,在日本表现书象与西方观念设计之间,打开一些间隙,打开一些有着间域的文本空间。夏可君最近几年以策展的方式提示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可能的出路,他对“虚薄”、“余”、“默化”理论的书写打开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空间。为此,在南京国际美展开幕之前,记者采访到夏可君先生。
Lin GuoCheng林国成 A white pony白马过隙 钢笔毛笔墨水110x150cmx4联2012
升级:由学术性切入呈现当代水墨中的“线性”特征
记者:南京国际美展较去年有了很大改变及升级,其中今年美展的主题展分为四个单元,当您受邀当代水墨单元的策展工作后,您是从哪些方面考虑并开始筹备的?
夏可君:今年南京国际美展较去年确实有了很大提升。我策划的主题单元展叫“当代中国墨线艺术Contemporary China Ink-line Art”,策划这个主题我有几个考量,其中南京国际美展这么大的一个国际性展览,如果我把中国过去一百年的水墨,尤其是85年的水墨都呈现出来,我想是一个大杂烩,没有多大意义,更没有学术性。我觉得第一届南京国际美展有些混杂,缺乏严格的学术性,主题性,所以,我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考虑的就是呈现出一个更具有学术性的主题展览。
Yu Yang于洋The rest of half bottle of ink and 3Litre of water《剩的半瓶墨和3L水》240cm360cm Ink on paper纸本水墨、wood木 2014 横
第二、中国水墨的墨线可能代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又继承传统的属性,它既能和西方的线条对话,还有国际性的一个通道,我认为这个通道是最好的,最准确的,最能抓住中国水墨当代转化的要害的方式,所以我选择“墨线”。
第三,用西方现当代艺术尤其是绘画、平面艺术对线是有一个很好的转化的。从传统的水墨、素描、塑造解放出来,无论是印象派还是立体派,还是表现主义,一直到后来的保罗克利的书写性的线,他们都从线条中得以解放开来。在西方现当代艺术上,尤其是平面艺术上线条本身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拿线条出来。
第四,展览我选择的艺术家基本上是围绕这个线选择的艺术家,他们代表了过去三十年水墨艺术的一个成就,可以通过墨线这个主题把过去三十年的艺术更学术、更凝练地提炼出来。
-田卫-萨迦耶Sa Jiaye-630×177cm-宣纸水墨、矿物质色、水彩Ink,Mineral color and Watercolor on Xuan paper-2011
中国“墨线”是时间性或沉淀包浆的余痕
记者:在呈现当代水墨时,为何选择从“线”切入?为何以“墨线”(Ink-line)为主题?
夏可君:因为“墨线”是中国文化“生命线”(Life-line)的凝缩,线之生生流变的书写体现了中国文化生命特有的生命力(force of life)或“书写意志”(the will to write/graphic/scribe),正所谓:一根线里有春夏秋冬,一根线里有生死疲劳,一根线里有喜怒哀乐,一根线里有一个人的真性情,一根线里有个体生命的逃逸轨迹。中国“墨线”是时间性或沉淀包浆的余痕,有着轻逸的步态与逃逸的轨迹,离开了线之“书写”,中国人的生命无法获得自由地表达。
情书, 装置, 可变尺寸, 硅胶, 2014Love Letter, installation, variable size, silicone, 2014
在一个丧失了节奏的时代,在一个丧失了步伐与姿态的现时代,只有墨线书写可以调整我们的呼吸与步态,让我们彼此共在,让身体与自然,自然与技术,技术与心灵,富有韵律地共在。
“墨线”(Inkline)的轻逸舒展最为体现中国文化生命意志的自由感与逃逸步伐,“神性”之为“神通”,乃是自由绵延地伸展,轻逸地舒展,有着节奏的舒展,有着宇宙节律的共感,中国墨线的书写与自然元素的循环生成有着节奏共感,墨线最为体现此轻逸舒展的节奏与神采。
新青铜时代-No.1_New Brown Age-No.1.200cmx400cmx15cm.铜_copper,2014制
“墨线”回溯并重构整个文化的生命线
记者:您对“墨线”在中国文化及水墨中的属性怎样理解?
夏可君:就中国文化生命线的书写历史而言,线之“书写意志”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其逃逸有着三种典型的步态:从远古文字面对自然灾变与不确定事件的线条刻写(从烧刻、铸造到碑刻),经过中古表现个体之间生命情态的书法之墨线书写(从二王的行草到楷书与狂草),直到近代与自然交换生命能量有着烟云供养的山水画之皴线书写(所谓的南北宗之分),中国文化一直以“线”为生命意志逃逸的轨迹。而且,“墨线”还回溯重构了整个文化的生命线,如同清代以来以魏碑刻写线、石刻线甚至金文篆刻之线,来改变墨线柔软的品质,使之更为高古雄强。当然还有中国人物画上各种流荡细腻的线描,工笔上柔美的设色线条,还有大写意人物画与花鸟画的狂逸墨线。
中国墨线艺术广泛地连接了文化与文明,文字与诗文,文艺与文本,所建立起来的是一个个的泛文本空间(texture space),潜蕴着审美的灵氛,其墨线也生成为深晕含蓄的“晕线”(line of atmosphere aura)。
伊玄 个展场景 (全作品)
中西方艺术中“线”的区别
记者:你如何看待“线条”在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中的区别?
夏可君:西方的线条主要是以空间建构为主,中国的墨线则更为体现多重时间性的痕迹:自然季节的变化循环,生命年岁的时间,物性的耗损,死亡的虚寂,丧失的茫然,但是既不陷入拯救的狂热,也不陷入死亡的惊恐,而是在苍古与秀丽,在古老与青春之间,形成了不可思议的结合。当然,在现代性的转化中,也需要墨线的时间性更为接纳空间性,生成为更为广泛的文本空间。
作者:于洋、作品名:100 Litre of ink and 1 Litre of water, 100L墨和1升水、尺寸:96cm x 510cm、材料:Ink on paper纸本水墨、年代:2013c
即,进入西方主导的现代性转化,必须有着新的墨线出现,而且传统的这三种线条或墨线的书写还必须经过抽象的剥离与超出,经过材质各自独立的突破,即从笔性墨性、纸性与水性,以及阅读的观看方式上,全方位突破,势必进入全新的普世化新阶段。新的墨线书写还有待于在现代性的挫折中,在灾变与打断的被动经验中,更为广阔而自由地延展与逃逸。如何在当代艺术中让线的书写展现出个体自由的生命意志?线的造型与随机的双重书写性是否可以让我们面对现代性的困难?线的痕迹与敞开是否可以打开自由逃逸的方向?线的书写是否可以重建身体与自然性的能量交换关系并养化生命力?中国墨线之“徒手线”与西方的制作或书写的线条一般如何根本上不同?中国墨线如何从传统的阴阳体系中逃逸出来?如何打开一个自由呼吸的空间?如何让技术的制作与自然化的默运,让空余性与空间的敞开性结合?如何让线条打开公共空间?等等这些问题,还考验着中国当代艺术家们的想象力。而本次展览,将对传统墨线各个方面都有所继承,同时又对上述现代性转化的困难有所回应。
(责任编辑:邓晓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