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赵世信:问道自然——读李尚昱的画
2015-10-16 08:43:05 赵世信
花鸟画作为一个重要的画科,发展源远流长,也由于其“物象自然,意趣横生”的特性更能引起共鸣,雅俗共赏。自原始社会的彩陶“画花鸟画”时期到唐代花鸟画的形成、兴盛,宋代的繁荣,历经元代的变革,明清的纵深发展,花鸟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一路自传统中缓缓走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花鸟画家。
亲和自然,问道自然,就是当代花鸟画家李尚昱孜孜以求的境界。
花鸟画家李尚昱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文学家谢道韫故里,这里的一草一木滋润着他对自然的美好向往和生命的纯真之情。感四季之变化,朝暮之变,常有感而发,诉诸画面,营造自己的画境。长思长念,因而能深切体悟古人的心境变化,如“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阮籍《咏怀》),“兰蕙缘清蕖,繁华阴绿渚”张举(《情诗》),从这些悠远美丽的诗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先人对自然的美好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感叹。
李尚昱作品
李尚昱作品
李尚昱的家在“繁花世界”中的另一花鸟世界,家门口繁花蔽眼,葳蕤繁茂,只闻鸟鸣难觅其影,院内一地落英不忍踩踏。许是问道自然、浸淫久了的缘故,画家也是眉眼间生有英气,亲和而自然。
大千世界,万物皆有生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花鸟风格流派纷呈,各有特色,或富贵,或野逸,或精微,或绮丽,而李尚昱多年来体察自然,参于悟道,以墨为骨,从工笔到兼工带写,再到小写意,画面华滋苍润,承古传新,通过技法、用墨、用笔等表现北方花鸟独有的不朽的生命。他的作品不乏石上兰竹、溪野汀花、鸟啼林竹,讲究用墨,变化丰富,略施薄彩,意趣生动而传神。这与其生长环境和经历莫不相同,常游于山林园圃,田间旷野,所见之处的景物多蝉碟草虫,水鸟渊鱼。宁静淡泊的心境决定了其作品的潇洒野逸。
少年的李尚昱异禀天赋,20岁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又十年,足迹遍寻中国,搜集素材,体察生活,感悟自然。
即将进入而立之年的他不满足,希冀汲取更深的营养,得到更扎实的进步。在蒋采萍的高研班,潜下心,足不出户专事工笔花鸟画,敏悟西画与敦煌壁画之妙,琢磨画材特性,经营结构。
在第九届美展中,李尚昱崭露头角,获得了艺术生命道路上的最真实的奖励。
从山水、花鸟具修,工笔到兼工带写,浸古润今,李尚昱多年的艺术历程走的稳健而夯实,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面貌。他的作品清逸古润,纯美空灵,意趣横生。谈到最大的感悟时,他自己也表示无论那条路子,除了克服艰辛、坚持,就是要坚守和回归传统。
“细细品味和研究古人的画,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尤其是古人的画有一种静气,观者会不由自主的受其感染,很快进入画面营造的氛围中。而今时今日多浮躁喧嚣,世人受名利影响,内心少有平静,时过境迁,心情转移,画面多有浮躁之气,自然也难创造出经典之作。如今从事花鸟画的画家很多,入手快,整体明显的优秀画家很少,但是突破传统很难。”李尚昱由衷地表示。
李尚昱作品
李尚昱作品
李尚昱作品
李尚昱作品
在李尚昱看来,作为记录的重要载体,花鸟画承载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愉悦功能,还有精神上的抒怀。花鸟秉承自然之性灵、应造化之机窍,抒天地之意趣,发胸臆之奇情。以花鸟为题材的绘画,是人与自然相交流而获得的妙想与灵感,在写物造像时重视写生与创作的结合,在观察自然物象时,重视物象的“神采”“神韵”同时也应重视物象的独具特色的个性与风貌。知识结构和生活的积淀,决定着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取向和审美精神。花鸟画要想得以继承延续,就必须从中国传统之中不断汲取营养。
曾经以山水画而“闻名京师”,李尚昱的山水近些年愈发苍润、空灵。而他一直坚持、坚守的花鸟画自家面貌也是渐渐凸显。尤其是乙未年之画作,在 “承古韵而求新意”的基础上,墨色的“清润 ”是最大印象。画面朝气蓬勃,充满了生活气息,笔墨苍润而不失新意。墨的把控很好,运用自如,设色雅丽,清新明快。将自然那种野逸野境以及生命的精神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文化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不断有新思维出现和发生,是不可逆转的规律。花鸟画创作也面临诸多困惑:花鸟画的创作如何更能符合现代审美?花鸟画的图式变革?花鸟画承载的传统文化怎样得到更好的继承?
抛却花鸟图式,笔墨语言,问道自然的过程本就是一个自足圆融、修身修心的过程。花鸟画追求的并非是描摹物象的精确、生物的珍奇,而是抒发情感,抒写心灵。窃以为笔墨精到,意境悠远,画境深邃,给读者带来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昂扬向上,才是一个花鸟画家毕生的追求。
【作者简介】赵世信,笔名田夫、霞文玺。1942年8月生,河南虞城人。现任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兼河南省分院院长,河南省人大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河南省直作家协会主席,河南省书法协会顾问,河南留余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王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