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热点】从布莱克、达利到徐冰,带你掀开手制书的“钻石之叶”

2015-10-21 20:20:10 熊晓翊

  手制书是什么?就是手制的书吗?想过亲手制作一本书吗?亲手排字、绘制、印刷直到装订,将文字、诗情、画意、纸张、手感、墨色的品质玩到淋漓尽致。但这不是一时兴起的DIY游戏,而是拥有悠久历史的一种艺术门类。

  1913年,著名的作家卡夫卡自己设计、参与排制了一本有限印刷的出版物《沉思》,据说卡夫卡去世前曾嘱咐烧掉自己大部分的作品,唯独对手制的《沉思》却希望保留。

  威廉·布莱克的蚀刻版画插图

  另一位热衷于手制书的文学家是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布莱克。布莱克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个技艺精湛的版画家,他脍炙人口的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都是以铜版画的方式手制而成。这样的制书过程无疑非常缓慢,在当时也不能为布莱克换来太多赞许和酬劳,但他以对书籍宗教般的虔敬,将手制书带入了具有专业性的领域。这之后,从达利到杜尚,从安迪.沃霍尔到布鲁斯.瑙曼,手制书在西方拥有一大批大师级艺术家的亲手之作,这也使手制书跨入到了艺术门类的范畴。

  早在85新潮时期,艺术家徐冰就创作了大型装置《天书》。那时候他虽然还未能了解手制书,但据徐冰回忆,制作《天书》的出发点就是想要“制作一本庄重的书”,以回应当时文化热带给他的无聊感。之后徐冰的《地书》、《英文书法》等力作都跟书与印刷相关,这或许与他出自版画系有关,但也与他对书的浓厚情结有关,不太为人所知的是,徐冰曾经在九十年代专门在美国学习制作手制书,对这一门类有了长期的兴趣和深入的了解之后,2013年,徐冰受邀参与策展了第一届的“钻石之叶”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

 

  《地书》徐冰 2015

  在第一届“钻石之叶”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中,可谓阵容豪华地呈现了手制书近一百年的发展演变进程。透过展览,人们最深的一种感触是:书,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可能,除了传统的文字和图片之外,它可以有声音,有气味,有形象的再造,有气氛的弥漫,也可以传达时间的痕迹。去除了限制的自由,使手制书成了艺术家们展示想象力的舞台,各种奇形怪状又激动人心的作品被设计出来,它们与书最大的共同点可能就是都可以翻阅,而且翻阅的过程都很迷人。

  看到这里,诸位应该很清楚,艺术家手制书的本质是一种凝结着个人创作的艺术品,只是它以书为形式载体存在。伦敦艺术大学教授克里斯.韦恩来特认为:“艺术家手制书与普通书籍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更加倾向于表达它的观念性以及它有限量的生产。限量版本是艺术家手制书的一个关键因素,一方面它使书籍更加个人化,另一方面它也质疑将书籍的功能视作一种更为民主的物质分配方式的这一传统看法。艺术家书籍变得可收藏,独一无二,限量,稀少甚至是独家的。”

  《燃起的小火焰》布鲁斯.瑙曼1968

  作为“钻石之叶”主办方之一的代表,一直以来从事艺术品书籍制作的雅昌文化总裁万捷是手制书的资深收藏者,也是书的痴迷者,在第一届的“钻石之叶”之后,万捷特意主持开设了“艺术家手工书创作中心”,创作中心中有几百件各种不同的设备、仪器、工具,全世界的各种材料,以及身怀绝技、对材料非常熟悉的工匠,他们有的来自意大利,有的来自瑞士和土耳其。这里汇聚了古今各种技法,也引入了现代科技,艺术家可以把它们用在手工书的制作上。

  自2013年首届“钻石之叶”之后,艺术家手制书展以三年展的形式推出,2015年第二届展览包括主体展及副展两大部分,将展出国内外的手制书作品近150件,其中包含100件全球艺术家手制书作品,近50件中国艺术家作品。 副展包括3个单元:“艺术家之旅与手制书”、“立体手制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书籍设计”,全方位向观众呈现手制书的独特魅力。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徐冰,与伦敦艺大切尔西学院教授克里斯·温莱特共同策划。  

  作为展览的策展人,徐冰细致的为观众介绍参展作品

  早在为首届“钻石之叶”策展时,徐冰就对手制书提出了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思考:“近年来,尽管数码阅读正快速取代纸媒阅讯,手制书艺术却承担起维护收籍除阅读功能之外的文化尊严的作用,与电子书同样获得了相应的发展机遇,事实上今天是一个‘读物’转型的时代:纸媒书籍有可能被最终转化为‘艺术’或‘文化代表物’。承担人们长期以来对书籍的触摸、翻阅、书香等的情感。”

  同徐冰对未来实体书的预测一致,当人们开始意识到书的物质形式在未来有可能走向终结时,书的历史则更加突显出其充满了艺术的历程,从两届的“钻石之叶”来看,对书籍制作工艺充满敬意与虔诚的回望,无论是在作品还有展览中都占有重要的成分。对于书——这一代表着人类智性,具有悠久历史的载体,其中所蕴含的非凡的创造性,大概就是“钻石之叶”想要呈现与赞美的东西吧!  

  展览入口处的墙壁上记录的是传统中国古籍装祯的不同方式。

 【2015“钻石之叶”速览】

  主体展部分,除来自于国际的超现实主义之父达利,观念艺术家布鲁斯.瑙曼、瑞士著名手制书艺术家罗斯.边埃特等人的作品以及在书籍史上关键性的代表作品外,40%为中国艺术家三年来的作品。

  达利《天主经》1966

  达利《巴巴奥》1978

  达利的两件作品《天主经》与《巴巴奥》作为主展区的开篇,位于主展区的入口处。

  《现实》加罗斯勒.科兹洛夫斯基 1972

  《八点坐标》索尔.勒维特 1974

  策展人徐冰在导览时介绍:这两件作品其实它的非常观念的,而且是极简的作品,实际上这次我们引进的欧洲的艺术家手制书作品,绝大部分是非常早期的,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在书籍艺术上的实验,所以就是带有很强的观念性,表面看起来好像不是很花哨或者是很特别,可是实际上我们认真地观察这些作品的信息,我们就可以了解用书籍作为表达方式的这样一个文化形式上,艺术家曾经都做过什么。  

  《夜游国家图书馆》安德烈.托特 1974年,其实是很多不同的颜色,微妙的差别,旁边写着伦勃朗,拉尔斯,还有一些重要大师的作品,作者用特殊的角度来表达看重要大师作品留下的印象。  

  《与索拉菲离开蘑菇群》君特.格拉斯 1976,通过石版画的印刷,表达的自由性在视觉和书写之间随时的切换与融合。为了让观众同时看到书的内页与封面,布展方在呈列柜下方安装了斜的镜面。  

  徐小鼎、董雪凌《PHOPALOCERA  (希腊语:蝴蝶)》2015 ,以细腻的手工制作出精美的图案,书籍的内容则书籍的内容则讲述了宇宙与人的大脑之间的关系。

  《意向燕京》王琛 2015  

  《36个停顿》菲奥娜.班纳 1999, 将字体的标点放大。

  《记.瓷书》王小苗、郭大明 2012

  《A&B》亚瑟.丹托、托马斯.罗斯 2011

  主展区展览现场

  副展之一:会动的书(立体手制书单元)

  立体书起源于13世纪,较多服务于科学、天文学、医学等书籍。由于制作结构精妙,工艺繁复,即使是今天,也是比较小众的书籍。但是,立体书打开了书籍样式和智慧的更多可能,让书籍的表现力突破平面和二维的局限,散发出更多艺术与理性的光芒。这个小型的“立体书展”有三部分内容,一为19世界立体书珍品,二为现代的优秀立体书作品,三为国内年轻作者的创作以及对最早的立体书结构的解读。  

  《万国马戏团》洛塔尔.迈根多福尔 1887

  《一个红点》大卫.A.卡尔特 2004  

  《中国弹起》刘斯杰 2010

  副展之二:诺贝尔文学奖著作手工书设计

  此部分展出的手工书作品是从“诺贝尔博物馆书籍装贴展览”中精选出的一部分。该系列展览是瑞典书籍装帧设计博会与诺贝尔博物馆的合作项目,己有10年的历史。该项目旨在为书籍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围绕当下事件共同合作的机会。而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无疑是一个恰当的切入点。这里展出的书籍主要是瑞典书籍艺术家为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罗墨和2012年文学将得主中国作家莫言的文学作品所做的手工书设计。  

  艾丽丝.门罗作品《逃离》洛林.卓格 2104

  莫言作品《西门闹和他的七世生活》卡特琳娜.诺帕 2014  

  莫言作品《蛙》金虎 2014

  副展之三:艺术家的旅程

  此次展览中还包括一个小型的副展区“艺术家的旅程”,这些手制书都与艺术家的旅程有关,或为文字,或为图片摄影,以一种书的形式来呈现的旅行,更加具有开始与结尾的过程感,翻阅之时感受到的自己走过的时间,看到的风景,与大自然与沿涂偶遇之间的细小火花,它是在路上的书房,给行走着的旅人。旅程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虚拟又概念化的事物,展示出书本也可以成为旅行的载体将其带入未知。  

  《天际线》富尔顿.哈米什 1975

  多本跟旅程有关的手制书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熊晓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