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阳关叠唱砥砺成金——关于叶献民的断想

2015-10-22 17:01:53 宫本旭

  岭南著名画家叶献民的又一次个展即将在珠海举行,新画册也一并发行,作为好友,我由衷地向他表示祝贺。我数年来享受了献民兄馈赠的许多美酒,但一直未曾亲自动笔为其撰写评论,理由有二:一则叶氏的创作风貌表达的信息已经很充分,早为欣赏者和收藏家们所熟悉,更有如罗宗海、张绍城等多位知名先生切实中肯的评介在先,他人很难再发掘出新意出来。二则我与叶氏交好也非什么秘密,比如我全资赞助“广东省第五届水彩粉画展”完全就是看在罗宗海老师和献民兄的面子,唯因交情,持论在他人看来便是公也不公了。我独抒己见,说三道四,于艺术圈的褒贬尽可一笑置之,但对友人却未必有益处。或许,也是我多虑了吧。

  终究还是要写写叶献民了,表述下他的心路和此一心路背后所蕴含的现实意义。想用文字换美酒也好,作另辟蹊径的挑战也好,起因就是有感欲发,我就以“说三道四”的“三”作一次八股式破题,聊聊感受。

  三分

  “三分”之“分”取“fen”的谐音,准确地讲应作3个尾音为“fen”的词语,即天分、缘分和勤奋。但凡任一有所成就者,无不为三者之相辅相成所致。勤奋当然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譬如农事耕耘,再肥沃的土地不加以辛勤侍弄,必然荒芜无收;而一块贫瘠的盐碱地,却任你如何辛勤劳做,也绝不可能种出庄稼来;沃土和勤奋都有了,偏偏十年九旱,剩下一年又是涝灾,如何谈得上丰收呢。故“三分”可视作“天时”、“地利”和“人和”可也。

  从艺者首推天分。艺术家的天分一是喜欢和热爱,喜爱是主动进取的源动力,是勤奋的源动力,是基础的基础;天分的另一方面是颖悟,代表着吸收、消化、孕育和产生过程中的基础能力。就在最近,陈丹青接受长春《城市晚报》访谈时讲道:"我知道的孩子如果真正喜欢画画,不用去陶冶。我家里没有一个人画画,可听家人说我三四岁就很爱画画了。没有人陶冶我,也没有环境陶冶我。不喜欢画画的孩子,你把他送到博物馆,送到卢浮宫,出来还是不喜欢画画。”诚如是。

  叶献民氏的艺术道路也非规律中的例外。他“从小学开始就有了画画的兴趣”,因爱成痴,从此这份兴趣和喜爱便一贯其生活的始终。有语“事无三不成”谓行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叶献民自然屡遭蹉跌,譬如历经三年多的上山下乡生活,归城后被分配当汽车司机,一干就是十四年。就是从事着与绘画完全不沾边职业的同时,叶氏凭藉一己的刻苦,硬是在画界创出一片名堂。1983年,他迎来了经过辛勤耕耘后的第一次丰收,水彩画《人康物阜》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并获得一等奖。成绩背后蕴含着多少的苦乐可想而知,或可以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来形容,我却以为这正是叶献民生得其时之处。

  三栖

  对于一般人的了解而言,叶氏以水彩画的成就而闻名,而事实上,叶氏精于水彩画创作的同时,兼擅油画和中国水墨画,而且于艺术市场上的表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自有其拥趸。

  正如不同菜系各有特色一般,不同画种各具自身的表现特征,同一菜系内不同厨师因其味道感觉和手段高低而各擅胜场,画家也因其各自不同的审美观点和表达手段则决定了其特有的味道,画面上的符号性味道就是面貌。叶氏于画种上的三栖是指他对于三个画种的相应探索,或许将三栖称作三部曲更恰当些,重要的是叶氏于每一画种的创作皆呈现出自家面貌,有叶氏的符号性。

  二维平面表现三维空间效果是存在根本性制约的,因为这是由人的视觉习惯这一生理特征所决定的,因而画家们努力用图式构成的延展性和表现手段的特性来提升作品内涵的丰富性。毫无疑问,叶献民氏显然颇得其中三味,而且更将对现实生活的体认和感悟剥丝抽茧般地赋予题材对象,尽可能发挥超常的造型提炼能力和场面的把握能力,细致而不肥腻,真切而不呆滞,话由心生,才会画中有话。

  体现思考与悟彻不是现代审美趣味的必然需要,但关注现实生活是他主观意识上的积极要求,往往从题材的严肃性和人物的真实性这些背景材料上看,我们已经能够感觉到了他绘画的深度,他的作品在明显地流露出自性的秉赋与气质,这种写实主义的符号性显然最得当代收藏家和爱好者们的倾心和属意。

  叶献民的油画和水彩人物画从来以素描造型为主要手段,他创作中国水墨人物也主要运用体面造型,借助墨色皴染和光影来营造气氛和创造意境。在叶氏中国水墨人物画这里,笔墨玩味不算是他研究的重点,非不能为而不愿意为之。叶氏在徐、蒋注1人物画风格一路的滋养下,大胆用减法弱化线条的作用,进一步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或许他一直力求笔墨趣味的自赏性必须让位于画面造型和情绪吧,反而成就了其一家言,这份大胆正符合了叶氏不甘因循和执著探索的艺术个性,追求突破,即便不论成就的多寡,但只这份精神本身就值得嘉许。

  中外古今的绘画创造,有许多共同的东西本质一致,表现手段虽有差异,但可以相互补充,不过补充的目的不应该是改变原来的特色,而应该是使其更为鲜明。各各血型不同,因而只可作化妆性的形式借鉴,而不可能彻底地熔融,实现三位一体。我在广东第五届水彩粉画展的研讨会上就提出了水彩画种的定位问题,指出“勿与中国画斗线,勿与油画斗艳”,而要扬长避短,发扬自身的优质特性,要“同中国画斗水,勿与油画斗艳”,之于叶献民的三栖创作,可谓之油画“重实“,水彩画“论质”,中国画“求破”。陈川泓先生有《聆听民生的声音-叶献民画作赏读》,有更为翔实的解读,我在此文中便不加赘述了。

  三心二意

  “一心一意”与“专心专意”同义,意即一门心思执著于目标的追求,与“三心二意”之不安心和不专一的本意是绝对的反义。但我以为,“一心一意”和“三心二意”同时用之于叶献民则恰如其分,只不过此处的“三心二意”应作新的解释而已,而且更以为单用“一心一意”未必能准确解读叶氏风貌,或以“三心二意”一词来诠释其心路历程更为全面。

  叶氏之“三心”为“诚心”、“虚心”和“恒心”,因由此三者而自然而然地生发出了“信心”。叶氏之“二意”则为“得意”和“乐意”。得窥艺术精神主旨并深谙其中三味,可谓“得意”;享受艺术追求过程中的快感并获得欣赏者的认可和收藏家的青睐,可谓两面的“乐意”,由此而生发出自身与其欣赏者之间共同的“满意”。信心和满意,就是叶氏的“专心专意”。

  诚心意味着热爱,热爱造就了恒心。如前所述,正是源于对艺术的热爱,叶献民才得以在许多年的辛苦和困顿中坚持下来,取得了今日如斯的成绩。叶氏未经由完整和系统的学院式教育方式,自研而成,对今日中国美术教育的体制而言,确属另类,更具一种典型性。塞翁失马”说的是世间事的得与失。叶氏未经学院,不等于不透彻学院派艺术,到达一定高度,尽可以殊途同归。或者,叶氏未经学院,反而少了些包袱,不必理会太多,更得自由,可以完全凭自己的直觉在画“话”。所幸他对艺理的把握非常准确,表达虽非犀利和活泼,但谨严不苟、细致而不刻板的个性自有其独特的面貌。反观每年以百十万计的美术专业毕业生,又表现如何?

  凡事不绝对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为“虚心”。叶献民生活中的个性直爽,有坚持,有主张,但在艺术道路上绝对抱持着坦诚和谦和的态度,直面现实生活,谦诚和热心往来于师友,“虚心”的底气就是信心。艺术欣赏是“见仁见智”的审美活动,从欣赏者的角度而言,你喜欢此人,他喜欢别人,或是你喜欢此作品,他喜欢别作品,尽可以各取所爱,不必强求一致。叶氏的作品不是单纯的孤芳自赏,可供观众多口味鉴尝,应是与欣赏者之间的相惜互动,这份温馨是另一种“虚心”。

  结语

  原本还想就“三思”的小题目再发些感慨,然而一则为篇幅所限,再则本文既然是以“三”破题,前面的三部分已经可以了,便不再作蛇足样的啰嗦,否则,便真成了“说三道四”。

  本文题目作“阳关叠唱,砥砺成金”,窃以为契合叶氏的性格经络。古乐《阳关三叠》曲取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西出阳关,墨海孤烟,旅程是艰辛和寂寞的,而艺术道路上的跋涉同样伴随着孤寂,断不会一番风顺。我便以这篇带有期待情绪的文字,祝叶献民兄在永无止境的艺途上,尽情享受“千淘万沥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的苦中乐。

  公元2011年5月

  (宫本旭 资深评论家)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吕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