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紫禁城论坛”探讨博物馆未来使命

2015-10-26 09:09:11 未知

  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公众教育职能?博物馆在城市中应发挥哪些作用?新技术变革时代博物馆的发展路径何在?10月14日,由故宫博物院主办的“紫禁城论坛”在京举办,国际博物馆协会负责人及33位国内外著名博物馆馆长就“博物馆的传统职能及未来使命”这一命题各抒己见。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以及俄罗斯国立埃尔米塔什博物馆、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等知名博物馆馆长纷纷发言,不仅有博物馆发展理念、观点的交锋碰撞,还有博物馆在公众教育、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分享。

  此次论坛上通过了《紫禁城宣言》,明确了当下博物馆使命及实现途径,形成全球博物馆界未来发展的共同行动纲领。宣言指出,博物馆的未来使命将是“和谐互动、共享文化”。博物馆的核心价值是藏品,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就是保存、展示、传播和弘扬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的物证。博物馆要坚持藏品科学保管,夯实博物馆发展基础;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提升博物馆核心竞争力;要坚持社会需求导向,培育博物馆文化影响力。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在全球化的时代,各个博物馆虽处于不同地域,但正如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汉斯·马丁·辛兹先生所言,全世界的博物馆都面临着如何解释我们本质上从哪里来和处于什么地位这一问题,并试着探究我们是谁和我们将如何发展一个共同的未来。国际博物馆界面临着共性化的发展难题,因此,增加国内外博物馆界从业人员之间交流的频率,提升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共享资源、观点和战略,确实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

  提供主动、多元的公众教育

  与会者认为,博物馆的公众教育要坚持社会需求导向,进一步满足大众差异化的文化诉求,举办分众化的、有针对性的教育项目,并且教育的普及推广要从“馆舍天地”延伸到大千世界,要从教育活动转变为科学化、规范化的社会课堂。许多博物馆还特别提到了在公众教育中对盲人等特殊群体的贴心照顾。

  为社会公众服务及其教育功能,始终是博物馆的核心职能之一,当前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要求从业者不断加强公众教育和提升服务水平。澳门艺术博物馆馆长陈浩星认为,博物馆的艺术教育不再是纯粹的被动观看,而是关注观众的个人需要。公众对博物馆的文化需求是不同的,博物馆带给人们的感受和认知也因人而异。博物馆应采取尽可能多且易于为大众感知和接受的方式和手段,更好地为不同的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服务。博物馆应意识到自身是提供教育服务的主体,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去影响公众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博物馆要强调个性和特色,弘扬传统的同时又引领风尚,提供好的文化空间、文化产品、文化环境和文化服务,让公众留下来,从而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进一步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发展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真正成为影响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正能量。

  成为城市文化的基础和源泉

  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在发言中说:“作为博物馆人,莎士比亚《十二夜》中的一句话我经常引用:‘咱们干点什么事儿?要不去看看这座城市的文物?’这句话沿用至今一点也不过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之间的差别越来越不明显,这是一种可悲的现象,却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通过参观一件件文物感受这座城市在历史发展中的文化特征,感受不同城市的差别。”

  与会者普遍认为,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元素最为集中的场所,它保藏着人类最为珍贵、最为优秀的文化精品,蕴含着无穷的人类智慧和精神力量。一个博物馆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和回忆,是城市保持其特色和韵味、市民孕育其气质与品位的圆心,博物馆的“性格”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其所在城市及其市民的个性。对此,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总馆长亚历山大·纳哲思指出,205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占70%,因而博物馆为市民提供有意义的文化传播、提供进入博物馆的便利等具有重要意义。博物馆应该更加积极地融入社会,真正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市民获取精神养料、城市培育文化的基础和源泉。

  善用科技这把双刃剑

  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的进步对博物馆的工作也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安与格雷厄姆·冈德终身馆长马尔科姆·罗杰斯认为,技术巩固了博物馆文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重返设立初衷的慈善理想。此外,在博物馆文物保管、修复,藏品展示,观众参观体验,安全保卫和管理等方面,无不闪烁着现代科技进步的光芒。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长道格拉斯·德约克介绍,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线上出版物既能呈现专家撰写的藏品信息中的结论,又能使读者直接访问原始档案和保护资料,从而为终端用户形成自己的见解创造了条件。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总馆长金英那鉴于数字技术的优势,倡议亚洲博物馆建立共同的数据库,以利于文物的科学鉴定,避免不同国家专家意见不一带来的问题。

  当然,在享受新技术为博物馆带来的高效率和新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到由于新技术的应用而带来的一些新的问题。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提醒,信息传播对博物馆固有的观念提出挑战。在游乐场与文化殿堂、知识系统化与信息碎片化、快餐式教育和严肃教育之间如何取舍,需要当今博物馆人认真思索。此外,有些新技术经过实践可能不适用于博物馆,有些新技术的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有些新技术在运用过程中还涉及到了行业规范甚至法律层面的问题。

(责任编辑:佟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