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后山墓地出土清代文物 引得众人现场拍照
2015-10-27 14:03:12 未知
陈家山墓地发掘现场获悉,此次考古首次应用了“考古工地数字化平台系统”,并直击考古人员用“三维激光扫描仪”为3000年前西周最早的马坑拍“全息照片”的过程。
有“传染病者”实施隔离
青铜器出土后,应该如何保护?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所有青铜器出土后,首先要“看一次病”,再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这位专家告诉记者,青铜器在地下埋了许多年,出土后会形成铜锈。这些珍贵文物出土后,专家首先要对器物上的锈样进行采样、检测,甄别它们是有害锈还是无害锈。“如果是无害锈,我们就把器物独立隔离存放,以免感染其他文物。如果是有害锈,就把文物封存起来”。
专家指着两件器物介绍,青铜器上有一些蓝色或绿色的铜锈,蓝色锈成分是蓝铜矿,绿色锈是孔雀石,对于非常稳定的蓝绿锈,一般会予以保留。但对于遮住了器物纹饰或铭文的铜锈,专家建议去除,“这些纹饰和铭文,对器物的考古学价值研究有很大作用”。
搭巨型“雨棚”为墓葬避雨
昨日下午6时多,随州市的天气突变,陈家山墓地远处的天空乌云滚滚,许多蜻蜓在低空盘旋。考古人员迅速结束了发掘工作,和工作人员一起,在未清理完的墓地搭建起巨大的“雨棚”,为墓葬和文物避雨。考古专家介绍,为现场保护文物,他们采取了多项措施。
记者昨日看到,尚未完成清理工作的M111和M28墓地,其墓壁上都盖了一层大大的塑料膜,而在坑底几件未完全出土的文物上面,有的还用黑色的塑料膜遮盖,有的甚至用上了反光板。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孟华平介绍,盖在墓壁上的塑料膜,是为了防止塌方,而文物上的塑料膜和反光板,则是防止太阳光的照射。
“你们看到的M111墓实际并没有这么大,”孟华平说:“刚发掘出来的这个墓地要小一些,而且墓壁是直的。在发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墓壁有塌方的危险,就进行了整体扩方,防止在发掘过程中土层坍塌。”叶家山墓地二期发掘从今年3月底开始进行,但3个多月中,考古工作经常因为下雨不得不停工。
孟华平介绍,如遇下雨,不仅影响发掘进度,还可能腐蚀文物。为防止墓葬和文物淋雨,天气变化时,工作人员在每处墓葬中间挖出排水沟,方便雨水排出,并在现场准备了几台抽水机。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