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曾三凯:厚积薄发 墨胜于笔

2015-10-28 14:32:18 古力

一、艺术家简介
     曾三凯又名若文,觉山,觉山堂主,1974年生于福建泉州。199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班,师从卓鹤君教授,获硕士学位。200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张立辰教授、邱振中教授、陈平教授。2007年获博士学位,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
二、艺术作品赏析
《山水》 125x245cm  纸本水墨
     曾三凯的人物和花鸟都画得有味,但他画得最多的还是山水。他的山水画有别于20世纪融合中西追求现场感的写实派,也不同于新时期以来打通西方现代派与中国水墨心象的新探索。论其风格体貌,似乎回归传统,但用意则在加厚文化积淀,讲求艺术质量。他对传统的沉潜,要领有三:一是平淡天成、有无相生的自然观,二是前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胸中丘壑观,三像大自然一样充满多样统一之美的笔墨观。三者中最关键的是衔接胸中丘壑与大自然生动气韵的笔墨。如果还有什麽,那就是他在博士论文中对潘天寿金石笔法的参悟了。
     曾三凯的山水画,在世纪之交已经颖脱而出,然而那时的艺术面貌与眼下的风格颇为不同。那时,他很能抓住光霭中的山形树影,但基本上是用块面表现的,水墨酣畅,光影迷离,有点夏圭“舍形而悦影”的味道,不过更加墨胜于笔。
《山水》69x179cm
     其《山水》作品,下笔磊落干净,不事细谨的擦擦涂涂,不堆叠漂亮的颜色,水墨氤氲,见笔见性,这是传承着老一辈的文人画传统的。用老一辈的说法,这样的画,没有“画史”习气,大概是因为他比现在的画家们,更爱写字,也乐于把画画当写字。
     曾三凯近年的山水画,往往有书有画,书画合璧,立轴则于诗堂题写诗句,长卷于拖尾加题,大册则题写诗句于对幅。其书法用笔与绘画用笔,同样拙秀、流动、挺劲而随意,给人的印象是以帖学行草的神韵流动为体,以碑学笔法结体的生拙跌宕为用,大有在山水画中追求林散之草书神韵的刚健虚灵之意。
 
《书法六条屏》 49x180cm  纸本
     中国的书法,最具有写意性。摆脱了描写物象的拘束,发挥了运动中的变化,保证了得心应手者写心的自由。书法的基础,是汉字的字体,象形、会意与指事的造字思维,影响了山水丘壑的提炼与营造。书法的熟与生,碑帖的方与圆,笔势的节奏与韵律,书法的境界与格调,蕴含了写意艺术创造的奥秘。
     曾三凯的书法最早学帖,大学本科快毕业的时候,经过一位老师的点拨,按笔性之所近开始学北碑,读博后又再度临帖,除去二王、米芾外,也临日本的藤原佐理和晚清的何绍基。他的“以书入画”,虽然似乎与董其昌的“笔墨之精妙”论一脉相承,但帖体碑用导致的审美趣味,已经不同于明清和近代的董其昌与四王的传派了。
三、后记
     在曾三凯艺术的厚积薄发中,目前是画外的学养胜于画内,临摹的功夫胜过写生,书法的妙悟不断启发绘画的进境。他走的路子不是以西式的写生修正传统图式以增加可感性的路子,也不是抛开传统图式法则的水墨抽象的路子,是借助笔墨以开拓胸次的路子,是在天人合一中超然物外以净化精神的路子。
     这种取法乎上的目标,给他的艺术提出了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要求,也必然使他的艺术面貌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发生阶段性的变化。在中国式的写生中,从古代个性化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丘壑图式中提取状物写心的规律性经验,通过书法笔墨进一步把握当代的审美经验的趋向,可能是他再上层楼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马思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