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访】张如怡: 漫长的等待也是“理性”的一种方式

2015-11-01 08:11:39 谢媛

罗中立奖青年艺术家系列

▲张如怡

  【导言】2015年11月,四川美院,浩然艺术与教育基金与仇浩然先生将联合举办“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邀请展。本次展览不仅仅局限于回顾与梳理,更着重于呈现在过去十年中曾参与奖学金的艺术家最新的创作面貌,展览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在所邀请的艺术家中,以专家提名与推荐的方式,和最后的得票率邀请20位参展。雅昌艺术网特别专访入围“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邀请展的艺术家,分享不同创作想法。

  张如怡,1985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综合材料硕士。曾获2010年获得克罗默基金会奖学金、2012年罗中立奖学金和2012年M50创意新锐青年艺术家评委会大奖。

  冷静、理性是张如怡作品带给观者的直观感受,她的创作主要探讨了个体存在、居住空间、外部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凭借敏锐的感受力去挖掘关于生活中一切被“工业化”的事物与自然, 她尝试用一种极端克制的叙述方法表达一个生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在成长的现实中最敏感的内心,并以绘画、装置等综合材料的创作实践得以呈现。通过平面与立体之间的相互推动来转述自己与城市日常生活系统的不协调并进行转换,以“封闭”的方式回应“真实”, 以“距离”的心态观察“近在咫尺”的外部世界。

  张如怡的绘画作品,在细密精确的工业设计纸上反反复复地刻画出线条的矩阵,植入被扭曲,篡改的仙人掌外形,植物造型的变异充满隐喻,被置于画幅的中心或偏移位置,如同静物一般微弱地塑造着有限的体积。同时与绘画作品平行对应的空间装置,是她对于这一线索的多维延展,立体的“复制”,她运用混凝土、红砖、铁丝网等最基本的建筑材料,,“强硬”地对居住性空间进行结构改造,以此改变人与空间之间的日常体验。

  张如怡的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装置都以理性的视觉外化传递出个体与周围环境磨合过程中的内心感受。

▲张如怡 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2011年

  雅昌艺术网:你本科是版画系,研究生是综合材料系,现在的作品是装置跟绘画是并行的,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格子这一系列绘画创作的?

  张如怡:绘画创作是2010年到2011年持续出现的。

  雅昌艺术网:在装置作品上的尝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张如怡:如果说是接触的话是在2007年本科毕业的时候,之后就一直在做。居住空间的尝试是在2011年的《我所不能了解的事》,那是在虹口区山阴路鲁迅故居边上最老的一所上海人的老房子。当时我觉得自己身边有作品可以展出,但进入到这样的空间里直觉上感觉到未必合适,空间的特殊性无法被突显出来。于是就结合空间的结构,以及地理位置和外部环境这些特点来整合出了这样的一个方案。运用大面积的水泥铁丝网,把一些和人有关的,或者人和外界有关的通道(门、窗),进行封堵,最后形成了一个被改造过的冷静空间,同时外部环境中一排排的晾衣架、随风飘荡的衣服,外阳台上的植物等等日常景象与被我改造后的空间形成了一种反差,当时觉得这样的反差会有东西产生,但也不知道会是什么。

  雅昌艺术网:所以,2011年《我所不能了解的事》这个项目是想要探讨什么?

  张如怡:就是想要探讨包括当时我在读书、创作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个体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的生存环境,感觉就像在迅速旋转的河流里面,你站在那里,和周围的流动性之间的关系,你是否进入到这样的一个旋转里面,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介入,包括挣扎,这是我很感兴趣的。

  雅昌艺术网:这个项目你当时也运用了建筑的材料,包括像水泥的元素,这是第一次把水泥运用到自己的作品里?

  张如怡:对。

  雅昌艺术网:水泥类型建筑材料、以及偏理性材料的运用,是不是和成长环境,喜欢理性化的思维有关系?

  张如怡:对,一方面自己在成长、所面临的生活和各个方面的问题,对于不可协调的东西需要时间去体会和思考,漫长的时间对我来说也是理性的一种,就像等待,等待有时候也接近克制。

▲张如怡  物体 20130410 综合布面 18x24cm 2013年

  雅昌艺术网:你为什么会喜欢画仙人掌? 它是你自我的一种影射?

  张如怡:个人喜好吧,这个植物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它自身的一些物理特点,比如成长的缓慢性,就是非常吸引我,这与外面世界让我感受的快节奏形成了反差,我喜欢在生活中去发现那些反差,并体会它。

  雅昌艺术网:再来聊一下你的绘画作品,目前你的作品并没有尝试大幅度的变化,都是小尺幅的,有什么考虑吗?

  张如怡:有,不多。我的大尺幅在今天对大部分人来说也算不上大的,从开始到现在的五年中相对大一些的尺幅一共就五张。尺寸是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来移动发展的,并不是形式上的大小那么简单。

▲张如怡   隔 | 断 水泥,木板,水泥板 2014年

  雅昌艺术网:我有一点好奇,你其实是上海人,但是你想要表现这个城市其实是一种工业化的一面,而不是大家熟悉的华丽国际化的一面,这是什么原因?

  张如怡:我只是觉得那些东西离我很远。而且生活往往很多时候都会是个极端的两面,华丽的反面也可能会是虚无与冷漠。任何时候保持点距离是好的。

  雅昌艺术网:材料的变化会不会给你整个创作带来变化?你对整个材料的选择是怎么样的?

  张如怡:肯定会有变化,你跟材料的交流最后会引发出一些东西来,但这些肯定还是要在时间里产生。我对材料的选择会根据我具体想表达的想法出发,去对具体的材料进行选择,有时也会材料来选择我,艺术创作是需要缘分的。  

  雅昌艺术网:你的作品给人很冷静理性的状态,你个人觉得自己是什么状态?

  张如怡:我的状态就是“没有状态”的状态,也说不清太具体的,状态这个东西我认为比较像水会流动,会随着时间变化,很不确定。

▲张如怡 温室-3 综合纸本 25x37cm 2013年

  雅昌艺术网:在画面颜色的运用上也有一些变化,有些是比较强烈的颜色,有些是偏清淡的颜色,颜色选择上是如何考虑的?

  张如怡:我的绘画从现在往回来看基本分成三个阶段,这些阶段的出现主要与接收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材料的尝试,平面视觉上的深入都有关系,也不一定是递进的关系。

  雅昌艺术网:所以现在画面颜色的运用比较成熟?

  张如怡:我认为谈不上成熟,只是找到了一些自己可以运用的语言,或者是一些惯性的方法,但未必是永远这样。

  雅昌艺术网:感觉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你重新提纯。

  张如怡:对,或者应该说是整理吧。

  雅昌艺术网:你接下来的想法是什么?

  张如怡:会有新的语言的加入,材料尺幅的变化,以及一些新的装置项目的准备。

▲张如怡 过滤 空白空间北京 2013年

  雅昌艺术网:你的每件作品,当它在工作室里完成之后,到画廊或者其它空间上的感觉也是你会考虑的?

  张如怡:是这样,因为我的创作还是比较综合的,所以在展示上会根据空间去考虑得比较多,平面与立体都是在空间里让作品本身去发挥他们的气息。我更多的只是中转站,去拼凑与编排。

 ▲缝隙 建筑红砖(7600块) 2014年

  雅昌艺术网:其实你是更喜欢那种综合项目性的,如果有合适有趣的空间或项目还会持续做?

  张如怡:对,如果接下去有好的项目和好的想法,我当然很愿意去实现。比如2014年底,我做的《缝隙》,是上海安顺路菜场里的一间大概近10平米的杂货铺,我用7600块建筑红砖进行堆积,压缩空间,因地制宜地去融合到整个大环境中,制作的过程中与不同社会人员的沟通是很困难的,也遇到了一些危险的事情,还报警解决,运输的过程是一个巨大的与人有关的一个搬运行为,到最后都封锁在这些厚重的砖块里,环境引发的现实情绪与材料厚重的质感的相互影射就这样静悄悄地在这个市井的菜场里保存了两周,开始到结束拆除都让人挺亢奋的,尤其是看见一卡车一卡车的砖块的时候。

 ▲缝隙 建筑红砖(7600块) 2014年

  雅昌艺术网:这个项目看起来和现场很和谐。

  张如怡:可能是因为砖块的视觉原因,感觉像是五金店。  

  雅昌艺术网:你更像一个空间的策划者。

  张如怡:有点。  

  雅昌艺术网:所以你也是喜欢接受这种挑战。

  张如怡:当然,艺术家是需要挑战,这种挑战不一定是自己给自己的,有时候是他者给予的。

▲张如怡 桌子-1 钢筋,水泥,铁 10cmx10cmx10cm 2012年

  雅昌艺术网:最后想了解一下,你是2012年度“罗中立奖学金”的获得者之一,从你个人感受来说,你觉得这个奖项对整个青年艺术家的推动有什么样的意义?

  张如怡:对于罗中立奖学金,首先它的时间跨度很长,坚持了十年,模式上相对比较成熟,也能够全面地看待作品,比较客观,他给予刚毕业的艺术学生有了创作的鼓励和支持,对于坚持给了一份“有效期”。  

  雅昌艺术网:获奖的经历你可以分享一下吗?

  张如怡:那个时候我是研究生毕业,刚开始的一个阶段是比较艰难的,由于我父母那一辈不是学艺术出身的,所以不是特别了解关于你毕业以后居然没有稳定工作,其实他们不明白这个世界压根没有绝对的稳定,觉得我特别理想化,做艺术家是很不靠铺的事情。在我得知这个奖项后,9月份的时候我把之前所有的创作整理了一遍,挑了一部分参加,最后得奖了我也是很意外,因为当时我的作品布置完以后,我觉得自己的作品太清淡了。

  雅昌艺术网:所以那个时候你还是坚持下来了?

  张如怡:算是吧,有时候不完全是按照你的主观意志运转的,是作品和命运给了许多暗示,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雅昌艺术网:作为这样一个推动青年艺术家发展的奖项,你希望它能在哪些方向给你们更多的鼓励?

  张如怡: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奖项“之后”吧,能够在“之后”的可能性给予关注和推动。

  雅昌艺术网:延续性的艺术感觉。

  张如怡:是的,延续性,延续性我觉得不仅是未来也是对于过去的创作能否有一个合理客观的评判,当在评判筛选作品的时候,能够往后退几步,看见一个跨度更宽一些的整体,而不只是目前的,眼下的某一件作品,这点是很重要的,当然对机制的要求也会更高。

  雅昌艺术网:它不是你一生的保障。

  张如怡:肯定是这样的,对于刚毕业的年轻艺术家,一切都才开始,未来充满不确定,所以相对于这样的时间结点来说,一切都是暂时的,未来还在远方。  

  雅昌艺术网:其实你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很坚持自己的。

  张如怡:坚持是目前来说唯一能做的一件事。

▲文中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责任编辑:谢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