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详解公共艺术
2015-11-03 09:03:28 魏沛娜
备受市民关注和喜爱的2015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日前正式收官。由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孙振华、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邹明和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联袂开讲的“深圳公共艺术三人行”,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往现场聆听,成为本年度大讲堂的精彩告别之作。据了解,今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共举行了89场讲座,为深圳市民带来了一场场丰富的文化盛宴。
公共艺术是什么?深圳公共艺术又有何特点?会对市民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别开生面的“深圳公共艺术三人行”讲座上,孙振华、陈湘波和邹明三人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深圳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分别对此作了生动具体的阐述。
“公共艺术很简单,就是‘公共’加‘艺术’。”在孙振华看来,在公共空间里发生的且可以用一切手段来实施的,可以和公众互动的艺术即叫公共艺术。陈湘波也认为,公共艺术包括物体和行为,只是它更加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而邹明则介绍,公共艺术在很早以前就有,但这个概念在近十多年来才提得比较火热,他强调公共艺术“尤其是和城市的发展产生关系的一种公共艺术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孙振华在讲座中结合影像,为市民展示了“拓荒牛”、“深圳人的一天”等深圳公共艺术作品,帮助市民理解城市公共艺术的作用。孙振华解释所说,“公共艺术”之“公共”一词,具有三个含义:第一是指城市的公共精神,比如“拓荒牛”就体现了有勇气、敢于开拓、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深圳公共精神;第二是公共空间;第三是要强调公共参与。而“艺术”则不是狭义地指雕塑、园林、景观、表演等。“它泛指一切艺术,一切可以体现城市公共精神的艺术都可以叫公共艺术,在参与方面,深圳城市虽然年轻,但它在公共艺术方面的发展是惊人的。”孙振华说。
在介绍“深圳人的一天”这件深圳公共艺术作品时,孙振华也详细介绍了作品设计的始末。在他眼中,“深圳人的一天”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典型符合了我们对公共艺术的界定。跟“拓荒牛”相比,“深圳人的一天”在设计完成上具有不同之处:第一是公共参与,“我们想用普通的市民为这个城市立碑,他们的故事就是这个城市的故事,这在公共艺术领域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是市民参与我们一起来完成的艺术”。第二是形式,除了雕塑,“深圳人的一天”在设计上还有建筑、园林、草等。该作品完成后受到绝大多数市民的认可和喜爱。孙振华强调,公共艺术作品要植根于市民之中,才能成为真正受市民欢迎的好作品。
随后,作为关山月美术馆馆长的陈湘波,主要介绍了关山月美术馆多年来举办的展览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公共艺术一方面是通过一些作品来体现,但更多的是通过一些文化活动来展现。怎样在美术馆中营造出一种氛围,让艺术家、市民,乃至让更多对艺术有兴趣的人参与其中,以此推动整个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陈湘波说。
邹明在讲座中则主要讲述了公共艺术走进社区和公众参与的内容。他认为,在我们生活的空间,公共艺术往往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生活在不同的社区,我们会发现身边的一些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甚至环境设施设计等,严格意义上讲都属于公共艺术的范畴。“假如我们把存活在公共空间、居住空间里的一些公共艺术作为一种静态物件来看,那么公众参与则是一种动态,这种动态是人与艺术产生互动的过程。”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