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齐校书图》中形同性感的校书郎
2015-11-12 11:52:49 雷家林
北齐是一个被人们认定为十分性乱的王朝,二十八年短暂的时光,皇帝乱性荒唐,玉体横陈的儿戏全出现在这个时代,同时又是有点重视文化与法律的时代,尽管宫中春光无限,但一些正经一点的活动还是存在的,不管是装点门面也好,还是真心重视文化也好,图中的场景确实是北齐王朝较为正面的一面,但在有些读者看来,那些秀才们或校书郞们放浪形骸的样子觉得有点情色与性感,那服饰象“背背佳”,还有的象“透视装”,其实是承传魏晋风流的汉服,或者在朝的文人还有点竹林七贤的风范,但也只是近似罢了。这些朝庭的文人如笼中鸟,当然不可能有七贤那般的解衣磅磗,只是有点形似罢了。
图为宋代的摹本,最先是认为北齐杨子华作,阎立本仿之,最后由宋人仿制的作品流传下来,让我们有幸窥探北齐与魏晋的风流直观图像,五胡时代的人们仍然承魏晋的余波,当然杂进胡人的风格,儒家传统思想仍然流行胡人或者皇帝虽然是汉人,形态又是胡人政权的社会环境中,至少在文化上是如此。
图中没有背景,但不是在竹林中,右侧双马立在旁边,似在一空旷的场地,大而方的坐具是预先放置的,当然是在皇宫院内,这些秀才们一边为皇家工作,一边手挥五弦,有时还会目送的飞鸿,饮酒是不会少的,当然是为了工作需要,而不是死便埋之,相对于皇家成员的混乱局面,这些文士思无邪些,或者清雅骨秀些,似乎让人忘记一个乱性的社会,还有一点人伦的所在。
北朝的一些胡人政治会重视汉文化的推行,但有时汉人会胡人化,高氏家族的那种近似疯狂的作派正是受胡人的影响,从中可以明白汉唐风格其实是胡汉文化的融合,其中以强势的华夏文化占了先机,至于服饰并不是十分的严格,是儒家的人伦忠孝思想方是核心的部分,汉代的皇家总会在称号前加个孝字,但过于严格又会被胡人社会冲淡,彼此是力量消长的过程,最终的结局是好的延续,不合时宜的消失。
古代绘画作品在今天来说中重要的图像资讯,让人们获得文字外的直观感觉,一幅场景只是一个历史一部分,一个细节,而不是全景,阅读历史文字了解真实的背景后,方理解图像的真实含意,而不会如在雾中而不知。陆游《北齐校书图》跋中对高氏的讽剌正是因为高氏家族的胡人作风造成,如果高氏的成员能强过北魏的孝文帝,就另当别论了。
因而北齐校书场景不仅不掩盖高氏政权的荒唐,反而是彰显高氏的胡人膻腥。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