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源滔:“生活艺术家”
2015-11-13 08:57:57 宋华
他的大半时间都在手捏陶土、静心拉坯、柴窑守候和陶艺教学中度过
谷源滔的大半时间都在静心拉坯。
谷源滔的陶艺作品。(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年近50的台湾陶艺家谷源滔,生活中的大半时间都在手捏陶土、静心拉坯、柴窑守候和陶艺教学中度过。上海、景德镇、台湾三芝,这是谷源滔最近的行程。他上周结束在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的参展,其后再次赴景德镇与陶艺家交流,刚刚回到三芝的家中,已经在自己的工作室“开工”。比较“陶艺家”或“艺术家”的称谓,他更喜欢自己“生活艺术家”的定位。
陶艺之美
谷源滔喜欢这样一段话:工艺之美不能有逆反之情、炫耀之心和自我之念。好的器物,当具谦逊之美、诚实之德和坚固之质……美术是越接近理想就越美,工艺是越接近现实就越美。
对于拍卖市场不断创出新高的陶瓷价格,他有自己的理解。“苏富比等拍卖行拍卖的古瓷,虽然多数都曾是皇家用瓷,但在当时的年代也是生活瓷。”谷源滔说,“从现实看,当然有技术、艺术理念、原料等多重因素的高低不同,也会体现在市场价格上的不同,但如果市场有炒作因素,氛围浮夸,也可以号称没有卖出去就是无价。艺术不能高高在上,用钱去衡量去欣赏。好的作品能够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
谷源滔安心在自己的工作室做每一个陶器,也做陶艺推广和教学。一直以来,他以为,艺术家,艺为“思想”,术为“技术”,家为“品格”,“思想、技术都可以不断学习、精进,唯有实践于生活的态度,才是‘品格’,令陶器更有生命力”。“于自然和生活点滴中发现美,并融入陶艺创作的每一个环节中,最终将作品之美融入寻常生活中。”这是谷源滔朴素的创作理念。
“只有开窑刹那,你才知道陶器是否烧制成功及其最终的模样,形、釉色、光泽、触感、重量……甚至每一件作品的声音都不同。人最直观的视觉、触觉,延伸至陶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听觉,嗅觉、味觉的想象,都可以与陶器发生联结,悄然对人内心发生影响。从艺术美感来说,陶器可以将人在生活中的五感发挥到极致。你会发现,手捧一个心爱喜爱的杯子,喝水的感觉顿时变得不一样。这正是陶器打动人心之处,也是历代喜爱艺术的帝皇对陶瓷痴迷的原因——可以通过在诸多技术及理念上的极致追求,将个人与陶瓷的体验达致接近完美。”谷源滔说。
谷源滔钟情于柴烧,让随意游走的火焰与柴灰在窑里与陶坯尽情互动,产生无法想象的色彩与光泽,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虽然手作复杂过程繁复,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失败,但意外的惊喜常常在开窑时刻扑面而来。为此,陶坯在窑内的摆放、火焰的温度等多项技术犹如魔术师的魔法令谷源滔沉迷,他反复试验反复尝试,去达致新的体验和成品目标的实现。“现代电窑和气窑可以在技术上保证颜色和光泽,机器拉坯也可以达致量产,而柴烧的魅力是无法替代的。”他不无自豪地说。
每一件餐具都是手工制作。
茶具。
手作之美
谷源滔对于手作的热爱来自童年时的耳濡目染。“小时候家里亲戚就是做日常生活用的竹编器,每天看,就想自己动手。后来在职业高中时就立下志愿,要做‘可以用的艺术’。”他说。
没想到童年的手作之梦,令他个人心性得以更好地成长。
谷源滔说,陶器的制造过程不是一气呵成,心性必须慢慢接受,不能太急。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序,都要设想到足够好,慢慢尝试慢慢来,这对心性来说都是一种修炼。“好比佛家说,种多少因就得多少果。中间有一个环节出现失误,整个作品就可能失败。自己在制造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失败,也领悟到很多关于成功失败的想法,慢慢便有了平常心。陶烧坏了就坏了,没有办法弥补。一切都是在开窑一刹那即决定了一切。因为能够接受失败,才会更有动力去突破。”
谷源滔觉得,做陶艺的人是最圆融的,最容易相处,懂得接受当下、享受当下。他说,“土是软的,不能直接去突破,犹如与陌生人相见,要慢慢了解个性,才能好好相处。陶土每一次的软硬度、干湿度都不同,要加之新的想法和实验,塑型过程犹如做人。”
而这种对天然物料特性的尊重,对技术的悉心揣摩,对工序不厌其烦地打磨,谷源滔的作品,无论是青花、灰釉、志野、柴烧,都呈现出自然与诗意相融的气质。
谷源滔热爱每一次制陶的过程。他觉得,最享受的是,手与泥土的对话,通过手的触摸激发泥的可塑性,把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都呈现出来,赋予泥土以精神和生命,化腐朽为神奇。每次作品出窑表现出不同的细微变化的惊喜都使他难忘。
为此,即使是1000件器物的订单,谷源滔也不假手机器,坚持手作。他有自己固执的坚持:机械化的生产虽然降低了成本,但规格化和一致性,只是将作品成为了“机器”。人与物、机器的不同是,“人”的特质虽然在社会中可以被群体化,但每一个人的个性,还是要适度彰显出来。表现在陶艺制作上,手工的量化赋予每一件作品以独特的个性和灵性。
手上有土,心中有陶,对陶的热爱使谷源滔将生活融入其中。他家中日常所用器物、饰物皆为自己手造。他坦言,只要从事陶艺创作,即使生活不富有,也内心知足幸福。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