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食人间烟火,绘乡土民情:“家山回望:何昌林艺术作品展”开幕

2015-11-13 17:10:09 未知

  2015年11月11日,“家山回望:何昌林艺术作品展”于广州棉花糖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开幕当天也为“棉花糖·艺术+”开始试业时间。本次展览展出了何昌林在四川大凉山彝族乡村创作的若干件写生作品。通过对人物及其日常生活的描绘,构建出一个纯朴、自然、和谐的乡土生活场景,表达艺术家的对乡土生活的缅怀,及对心灵的自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艺术家何昌林

“家山回望:何昌林艺术作品展”开幕现场

艺术家何昌林与嘉宾合影

  何昌林他把自己归为“人间烟火的入世乡土型”画家,其艺术创作以凉山彝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为主要题材,人物造型严谨而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趣。他擅工笔,吸收传统的笔墨范式,又化繁为简,在创作中形成淳朴清雅而饶有趣味的风格。何昌林是一位农耕文化的坚定守望者,在城市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他仍以充满乡土气息的率直表达方式,坚守着传承千年的农耕文化。

  “家山回望”来自何昌林在作品中常用的闲章。通过描绘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来唤起人们对故土思念和对城市化进程的思考。何昌林强调写生,并长期扎根于四川大凉山彝族乡村进行基层采风,他曾谈到:“对描绘对象有了感情基础,写生就是享受的过程。这已经是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此次展览的作品来源于写生,经过艺术家的提炼,保持客观自然的同时,又寄托了他个人的感情。“家山回望”是艺术家对“乡土情怀”的表达,也是其对“写生为大”艺术理念的坚持。

何昌林 《后山云华居》

何昌林《拾穗》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如此评价何昌林以及他“写生为大”的艺术主张:“何昌林不是人云亦云的画家,他是实践家,又善于学习和思考。他一如既往地遵循中国画“师古人,师造化”的原理,硏究传统,硏究自然,努力在自己的作品中写自己对真山水的体会和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性情。他针对当今中国画界一直有争议的写生问题发表意见,提出“写生为大”的主张。辩证地论述了写生与程式化笔墨、与创作的关系,认为在掌握了传统山水画表现语言的基本法则之后,要以自然为师,要写可居可游的真山水,不能重复古人。他的这一见解对当今中国山水画界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何昌林《童子尿当香料》

  对于何昌林的艺术创作,艺术家史国良表示:“我觉得画就是表现真、善、美。美源自生活,来自于艺术家的真情实感,借助于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好的绘画作品不但赏心悦目,而且会使人更加热爱生活。这一点,昌林的画做到了,你看那睡在竹筐里的娃娃,有多可爱,为了增加画面美感,他把唯一的白留在孩子的衣服上,衬托面孔,又用朱砂红色画了小坎肩,大块黑衬托了孩子的小屁股。黑、白、红的色块,亮丽又整体,不温不火。和色块对比的是画面黑、白、灰的搭配,裤子色块的黑和上衣的白及竹筐编织的线条,形成的灰调子,有一重乐感。”

  

何昌林 《虎子睡了》

  此次展览于“棉花糖美术馆”展出,棉花糖美术馆隶属“棉花糖·艺术+”。据了解,“棉花糖•艺术+”是由奇川创意投资基金与熹•艺术馆共同投资建立,旨在打造一个共生共享、以艺术为纽带的社群俱乐部。“棉花糖艺术+”每年将举办超过30场艺术展,此外还有每周举办的生活美学沙龙或者专题讲座。

  “棉花糖•艺术+”主题创意来源于棉花糖这种甜蜜而缠绕的食物,它犹如互联网的信息交织更替,形成一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融通的集合。由此产生这个“跨界共生共享”的社群生态圈。伴随着互联网+的浪潮,“社群经济”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11月11日,致力构建社群生态圈的“棉花糖·艺术+”正式落户羊城,并举办开幕仪式。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15年11月17日。

(责任编辑:洪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