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可以让人撒欢的雕塑展
2015-11-16 09:28:20 杨慧
周末去深圳中心公园遛遛弯
不用板起脸来膜拜艺术品,却可以借着这些艺术品尽情撒欢,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放心地与艺术品零距离,有兴趣的观众还可以自己写雕塑评论,最终登上展览册页……
一场值得期待的雕塑展又要来了。这就是由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牵头,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策划实施的第三届深圳公共雕塑展。本届展览的主题为“镶嵌”,策展团队邀请了15位来自全国不同城市的年轻艺术家根据现场条件和他们各自对“镶嵌”的理解展开创作。展览于2015年11月13日至12月17日期间在深圳中心公园对公众免费展出。
损毁表达亲近度
记得去年第二届公共雕塑展上,知名设计师张达利的《猫乐园》——用枝条拼成的“大窝”,它可以成为猫狗栖居的场所,但它的外观看上去却像一座鸟巢,好多爱动物人士到里面去给流浪猫送食物。而资深建筑师冯果川的《玩的风景》由钢索制成的网状几何造型,游客在其上纳凉取乐,小朋友荡秋千、躲猫猫。韩国艺术家高昇铉的《福田伽耶琴》,一个硕大的树干中间被镂刻成了古琴的模样,数根钢弦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中,市民可以随时“弹奏”。展览启幕仅数天,公园里的雕塑便已损毁过半,部分已网框分离,出现裂缝……但一部分艺术家却不忧反喜,他们认为,“损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品与公众的亲近度。
用雕塑做实验
今年的展览又更有特色,邀请了常年在公园练习的群众乐队作为开幕的表演嘉宾。参展作品充满着实验性,有传统的雕塑,也有装置、纤维艺术和新媒体艺术这些新颖的艺术形式。还有一部分作品是直接让公众参与到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去的,例如台湾的参展艺术家陆佳宜通过采访的形式与公众互动,将受采访者提供的物品结合文字形成展示内容,用透明吊瓶的装置形式,展示在树林中;有着专业音乐背景的跨界艺术家王诗荟则通过收集公园周边的场景、人物影像、声音,结合灯光形成有趣的新媒体作品;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工作坊的应歆珣则带领她的团队,以弹力布材料,创造新空间形成大众参与互动的软雕塑作品。除了这些互动的作品,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有坐落在湖中央的大型装置作品,漂浮在湖中的球形草坪还有白色小羊是由艺术家张翔所创作,这件作品让我们联想到现实的脱离,在趣味性中又让人读到些许无奈的味道;原本平静的护栏在卢远良的LED竹林创作下变得躁动起来……
镶嵌而出新可能
此次展览为什么命名为“镶嵌”,展览的学术主持、著名艺术评论家孙振华介绍说,镶嵌一般是将异质的两种材料构筑在一起,而其作为一种审美结果,正是建立在这种材质的差异之上。异质的强行嵌入,使原本两种不相干的材料发生了关系,并拥有了新的可能。环顾周遭,这种“镶嵌”出的“新可能”比比皆是,大至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小到农村围绕的城市和城市中一息尚存的“农村”;西式房屋里的中式家具和中式茶几上的IPHONE手机等。15位艺术家和15件作品,展览本身就是对公园的一次“镶嵌”,它既是一种构建方式,又蕴含着新的可能,同时也是对人为干预过的自然的再一次介入。希望通过镶嵌这一母题,能引发新的思考和创造,并最终将展览“镶嵌”在这座城市的记忆中。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