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2082期】张震 :探析乾隆内府的绘画品赏趣味和模式——以画禅室为中心
2015-11-17 09:08:18 孙哲
【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傅申:石渠宝笈初编编者梁诗正及三编编者黄钺的研究
【雅昌讲堂】肖燕翼:元倪瓒《古木竹石图》、《汀树遥岑图》辨伪
【雅昌讲堂】张弘星:乾隆的“记忆宫殿”?--从博物馆史学看《石渠宝笈》的几个重要特征
【雅昌讲堂】曹星原:法则的权威--《石渠宝笈》法则建构方法论模式雏论
【雅昌讲堂】吴雪杉:重华宫赐画:兼论乾隆“五玺”全而《石渠宝笈》未著录的现象
【雅昌讲堂】吴敢:商榷莫非《风》、《雅》、《颂》--乾隆帝与《诗经图》
【雅昌讲堂】余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跋文考释--兼考图文之遗缺
【雅昌讲堂】章宏伟 : “画目二大籍”与《向氏评论图画记》关系辨正
【雅昌讲堂】郁文韬:格物与炫奇之间--《石渠宝笈》著录动物图谱的性质与文化意涵
【雅昌讲堂】汪亓:浅谈禹之鼎的山水画创作--从《石渠宝笈》著录的禹之鼎两幅山水画谈起
【雅昌讲堂】戴立强:《唐宋元名画大观》和《名画荟珍》两部画册的前世今生
我这个主要是通过画禅室一些藏画,然后来探悉乾隆内府的一个绘画品赏的一个趣味,然后再通过这些趣味的分析强调他跟董其昌是不太一样,他主要是学习董其昌审美生活的一个模式,就从乾隆内府名画禅室说起。
画禅室是明代晚期董其昌的书斋,乾隆十二年的时候他得到了董其昌收藏的两幅是比较重要的作品,他认为比较重要,实际上后来《富春山居图》证明不是董其昌收藏那幅《无用师卷》,他就把他的咸福宫的后殿命名为画禅室。当然画禅室不止一处,在香山,在好多地方至少有三处的画禅室,这个是在咸福宫的一个照片,据说故宫现在还藏有画禅室原状陈列的一些照片,我还没有找到,以后找到了会把它补充到文章里面去。
主讲人:故宫博物院书画部 副研究馆员 张震
它是当时在画禅室里边没有经过董其昌收藏的,因为当时乾隆命名画禅室他就提到说想是模仿董其昌,就是董其昌收藏的要优先考虑收藏到画禅室里边,但是这幅没有收藏,但是这幅册页乾隆特别重视,前面有乾隆的画像,当然这幅册页一些封面,一些家宴都遗失掉了,现在只有我们通过著录可以得到这些信息。
还有乾隆提的说是名画汇珍还是无上神品什么的,就是这幅册页是非常重视的一幅册页,然后无上神品来是对于乾隆来说应该是最高的一个评价了,因为乾隆他有一四品,最后还有一个品赏,以后我们还要提到好多变革,他关于四品的品赏,包括他在好多绘画里边留下来一些想象,就是包括《名画大观》就是董其昌曾经收藏过的,还有《快雪时晴帖》,包括无上神品这都是乾隆特别喜欢的一些作品,包括在这个册页里边乾隆还为画家写了一个传记,等会儿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一个册页里边乾隆在一些用在那个最顶上面写了一些传记都是特别少见的,通过这一册页我们可以透析乾隆是怎么汇集收藏这些绘画的,能看到他一些趣味。
我们先看到乾隆收藏的册页里面原来的绘画特别多,后面八九十,十一十二都是元代的收藏,这不是很偶然的,就是说我们整个在对画禅室整个藏画目录来看收到元代的绘画也是比较多,而且就是说我们大家都知道《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乾隆题过了22次,还有乾隆题跋的一般图像,包括在仿倪瓒的十字林,这是乾隆御笔书画里边还谈到要就是要仿造追寻清密阁,追寻倪瓒的绘画,包括倪瓒的画谱乾隆临了好多回也是说跟董其昌对倪瓒的评价也比较类似。
《富春山居图》局部 乾隆帝题跋
包括元代的这个也是乾隆题了很多字可以看到周边都是乾隆的二次创作。上面这个也是乾隆来题的。乾隆身边的词臣都是喜欢元,当时有一个宋元趣味之争,包括词臣这是乾隆身边比较重要的,包括乾隆早期的文学宁氏也是乾隆的词臣,认为《富春山居图》是画中的《兰亭》,是画中里边最高的一种绘画了。《兰亭》大家都知道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是特别重要的。
董邦达也谈到了画到元人的时候,元代是最高峰,文徵明、包括北宋这些,都是那个,就是元也是都推元,崇元,然后乾隆是,乾隆与词臣的崇元这个跟董其昌是有近似的地方,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名画汇珍册》里边的并不是董其昌最推崇的,他还十分推崇赵孟頫和钱选等。我经过那个详细的搜集也就把乾隆那个就是神妙能逸的作品,就是题签、题跋认为是神妙能逸的作品也做了一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到确实是钱选的很多作品都是在乾隆的评赏关系里边都是神品,确实是你看1746年的时候,还有《观梅图》好多,包括赵孟頫的画乾隆也非常重视,当然就说他题的最多的评神妙能逸的作品还是吴门四家的比较多,说明他对吴门四家也还是非常赞赏,包括受到董其昌的影响也比较大,但是跟他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不完全等同。
我们再看就是说《名画汇珍册》里面就是宋代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的部分跟我们预想的也有一些差别,他选择的是苏轼和李公麟的作品,而不是我们常常想的可能是董其昌推崇的那几大家的作品,包括五代也是,比如说他跟董其昌还是不太一样,这可能也不是一个很偶然的事情,如果以团体而论,乾隆和词臣比较推崇的是苏轼、米芾、王诜。因为皇帝他可能考虑的不仅仅是绘画,他也考虑是文艺团体对后来的美术史,对艺术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的《墨竹》,现在我们基本上找不到苏轼墨竹的真品了,但是乾隆对苏轼的墨竹就评价特别高,被评为逸品上上,好像苏轼的《岩松图》也被评为神品,包括苏轼的书法他也十分推崇,包括《寒食帖》都是神品,无上神品,包括何先生也注意到乾隆在苏轼的《寒食帖》后面写的字特别小,他认为乾隆表示对苏轼的一种敬重,还是有硬道理的,包括不以书法证明的王诜这次也展出了在武英殿就是进去之后那个拐角的地方。
《渔村小雪图》局部
那幅作品也是乾隆亲自考定然后也说是神品,就是对这批人是非常推崇的,包括米芾的画也是非常赞赏的,把米芾和友仁称为是王羲之就是西线合璧,也都是神品、逸品古代最高级别的这些,包括收到《渔村小雪》的时候乾隆也是特别激动,上面谈的是对凝望,这个当然也跟他一向审美趣味有关,这本身是书画结合的一个作品,然后王诜的这几个作品很有幸是很难得的,内府鉴藏里边第一到第四的,做了一个标记,包括那个把那个《渔村小雪》和相提并论。
就是这就是说明了他对这一派人的推崇,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五代北宋这些画家里边,这个名单,包括燕文贵、李公麟好多人甚至杨生、李生,原来我们在山水画史上认为不是那么重要的作品,就是乾隆他就认为是神品,反倒是董巨李成那些人反倒不是很多,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乾隆没有说那个标神品的,没有标能品的就是不重视了,但是最起码这些标到这些像燕文贵,包括李公麟这种山水跟董其昌的趣味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包括南宋也是,南宋这个是李唐什么四家也好,乾隆的评价也比较高。
吉黄就是曾经说文人画这段观念跟董其昌特别接近,跟文人画的就是这种话就特别像是从董其昌来的,实际上我们看到乾隆提到文人画大概进行了一个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文人画的观念是比较宽泛的,就是唐代有、杜牧、苏轼。他就是强调文人的身份然后是画家,包括阎立本、吴道子,李成和荆浩这些人也只不过是这种重要的文人画家的一部分,而不是说像董其昌那样梳理了一个南北宗的一个观念,梳理了一个体系,包括他把元四大家也是放到这个系统里边来放。
宋人作 《游骑图》
同样我们可以在乾隆的四品里边得到一个验证,乾隆的四品可以看到特别是人物画有好多也是非常重视的,比如说 包括这次我们展出来一批我们在武英殿的西配殿展出了宋人的《游骑图》,因为后来大家考证因为是宋人,当时乾隆认为是唐人,这个也是有乾隆的题签,也是认为是神品,包括大禹治水好多作品,他都是非常推崇的,包括李公麟的很多作品,包括在画禅室和三友轩其实上午张老师也提到了,这些说是陈列室、是特展室,包括除了吴镇、倪瓒,曹知白、赵庸,就说他是趣味比较宽泛,甚至我们可以看到那个君子林上边我们现在正在展出君子林里边有这个柯九思好多宋克一系列文人的花鸟画。
就是我在文章里也谈到了,这一点就不详说了,他主要是跟文人的趣味,他是一个大的自然比较文人画的观念,而不是说一个相对比较小范围的一个文人画的观念,就是说他重视画家的人品,重视绘画的文艺修养,重视不求形似的气韵,同时他也重视作家与兼备的绘画,重视艺术如画这几个重要的原因。
下面就是说他就是喜欢元四家和文人画,也欣赏南宋四家,喜欢山水画也推崇人物画,对元四家的态度也不像董其昌那样格外看重倪瓒的逸品绘画,董其昌的绘画受到了禅宗的影响,完全依附于难被宗的需要,但是乾隆又没有偏废南北宗也不是南北宗的一个提倡者。但为什么乾隆内府的趣味虽然跟董其昌相同,但并不完全一致,为什么乾隆内府要仿董其昌命名画禅室呢?
我觉得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么一个原因,乾隆他理想的模式就是对文人进行模仿,从多方面进行模仿,包括在以文人书斋园林命名的绘画在明代中期比较流行,这当然是一个前提就是文人他有书斋,包括那个喜欢,包括董其昌他有画禅室就是因为收藏绘画,有很多这样的斋室,然后乾隆也仿着董其昌,仿着清代的孙承泽,他也有以收藏的作品命名书房的一个现象,他连续命名了有三希堂、四美居、画禅室,上午张老师也提到了董邦达画的四美居合幅,画禅室董邦达都有绘画。
明代 仇英 《西园雅集图》
就是包括有相关的,这都是追寻明清时期诗人的流行方法,包括他对《名画汇珍册》的装裱也是仿着大官寺的样式,从各个方面来模仿文人的做法,包括在前面的题都跟大观寺比较类似,关于这两册我看见了戴立强老师还要详细再给大家介绍,我这边一下带过了。
包括赵孟頫是把自己的画像放在了他汉书前面,后来这一本书也收到了乾隆内府,乾隆在《名画汇珍》,包括《快雪时晴》好多画前面留小照,可能就是仿自,因为我们在现在藏品里面很少发现说我要把自己的照片,把自己的像小像放到前面,乾隆就是好多都开创了,包括他的御制诗文集里边他也把他的小像放到了御制诗文集的前面,这是台北故宫的一个藏品。
包括乾隆他也不甘心说我模仿文士,他要超越,有几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说仇英的一个《西园雅集图》也现藏台北故宫,董其昌题诗仇英里边讲了四人,乾隆就认为董其昌太拘泥于表象了,就是说是因为后人并不想这种风雅,他注重表象,然后他还不满足,就说还把这个题诗提到了这是乾隆的题,这是董其昌的题,提到了上面,显示我比你技高一筹,我的评论水平比你还高。
还有乾隆认为好多那个在《江山千里图》上面有的好多人就认为了进入到了内府之后就跟文人跟尘世间隔绝了,这幅画等于说是埋没了,但是乾隆就在跟他词臣就在后面题就是说到我这儿之后就是说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包括他们的题诗,他们的这些唱和的能力都跟古人完全是可以相接的,也就是说一点也不输于董其昌这些人,这就是乾隆在《江山千里》上面的一个题,包括后面也有词臣的题诗和和诗。
宋代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
在古人,古代的收藏观念里边就特别注意书画环境的经营包括名人就特别比较经营这些藏品,然后就是位置之法。包括这些这些人就是说这些人不善于收藏就是放到那个库房里边,就如同坠入牢狱,然后就是说乾隆他就要仿着文人经营室内的美感,各个环节,包括几案装饰,包括自己写这个匾都是仿照文人来的,这个模式。乾隆在画禅室里边也谈到了他在画禅室里边的一些活动,我们也看到他主要就是在里边搞一些文艺活动,就是画画画,写写字,就是一个休闲的自得其乐的一个地方。
然后最后的结论就是乾隆内府推崇文人画家不仅有元四家还有一些人,甚至包括北方画派,南宋画家,他的绘画趣味跟董其昌是尽管有一些近似,但是有不少差别,乾隆品赏生活审美生活是古代生活的综合体,不是一个简单的就是一个趣味就形成了这么一个文人的一个生活,他是一个模式,是一个组合的。
跟西方不太一样,中国人就是强调闲适忧郁的情感,经营,通过这种经营来维持社会的秩序,跟那个西方社会也是很大的一个差别,然后就是通过系列的赏画活动乾隆内府欣赏了这种平时模式,把日常生活和品赏活动仅仅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些活动乾隆内府追慕文人价值的情怀,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被正常的生活政治生活形成了有力的调剂和补充。好,谢谢大家,敬请各位指正。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