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聚一堂 畅叙未来——陶瓷原料和陶瓷艺术发展论坛侧记
2015-11-18 11:04:43 万荻芳
“在中央高度重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契机下,艺术家们要搞好创作,协会要为组织、联络、服务陶瓷艺术家提供平台,多多开展有影响力的活动,传播陶瓷历史和陶瓷文化,为我市陶瓷艺术的发展作贡献。”这是记者在 “大地与艺术的情怀”陶瓷原料和陶瓷艺术发展论坛暨国汇陶瓷艺术名家协会成立大会上听到国汇陶瓷艺术名家协会副会长刘忠信的发言。
11月13日,“大地与艺术的情怀”陶瓷原料和陶瓷艺术发展论坛暨国汇陶瓷艺术名家协会成立大会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举行。市文广新局、市民政局、市文联、市地学学会相关负责人和来自全国各地产瓷区的70余位代表、国汇陶瓷艺术名家协会的100多位会员以及国家级、省级大师共计200余人出席了论坛。
论坛上,各部门负责人和艺术家分别发言,共同探讨协会的未来发展以及如何传播陶瓷文化,促进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有人提议,要健全协会的治理机制,完善协会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的职责,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严格财务管理制度,以此规范协会的行为,促进协会的发展。会上,有一个共同的声音就是市地学学会熊飞龙在会上宣布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景德镇目前已经发掘了储量为1066.05万吨的紫砂陶土矿,这些陶土矿比宜兴的可塑性更好,是上好的紫砂原料。人们都知道,制作陶瓷有72道工序,第一道工序便是上山采矿,没有陶瓷原料再好的工艺也无用武之地,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开发陶瓷原料成为陶瓷发展的第一步。由此可见,“大地与艺术的情怀”陶瓷原料和陶瓷艺术发展论坛暨国汇陶瓷艺术名家协会成立大会开得正逢其时。
紫砂陶土矿的发掘无疑为广大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艺术创作空间,正如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张学文说的那样,盛产瓷土必然盛产瓷器,紫砂矿的发掘对于景德镇和景德镇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惊喜,意味着瓷都景德镇装上了新的发动机,陶与瓷并驾齐驱,使景德镇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陶瓷之都。新陶瓷原料的开发,将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新的资源,使艺术家在新的材质上大显身手,对于艺术家们的创作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陶与瓷有相同的特点,也有更多不同之处,需要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们研究探讨,在景德镇开发与利用紫砂陶大有希望,大有前景。“大地与艺术的情怀”陶瓷原料和陶瓷艺术发展论坛暨国汇陶瓷艺术名家协会成立大会的召开得到了许多单位和个人的祝贺,其中珠山书画院院长、书画家杨润泉代表珠山书画院表示祝贺,并赠予国汇陶瓷艺术名家协会一件自己创作的陶瓷书法作品《中国梦》颜色釉瓷瓶。杨润泉在发言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景德镇的陶瓷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如何创新是广大陶瓷艺术家的重大责任。在论坛接近尾声的时候,市文广新局负责人的发言将会议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该负责人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景德镇近年来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其中介绍了中央美院与景德镇市政府的合作,新的陶瓷馆、新的美术馆和新的图书馆的建设,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功能正逐步完善中,广大的陶瓷艺术家们应该团结起来,整合资源,创作出贴近人民、贴近时代、贴近景德镇实际的好作品。会场气氛良好,与会人员热烈讨论景德镇陶瓷的未来,又一个文艺的春天、陶瓷的盛世即将来临。
(责任编辑:崔丽娜)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