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周春芽 始终是开始 只是时间不够用

2015-11-19 09:13:25 未知

周春芽与其幼子

  2013年喜得麟儿的周春芽,生活里除了多了一份孩子的欢声笑语,自己的心态也在潜 移默化的做减法,“我希望我的绘画能给今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带去一份宁静”周春芽如是说。

《晚樱与桃花》双联 200×400cm 布面油画 2015

《奇石》 200×250cm 布面油画 2015

  始终是开始

  这几年,时间对于周春芽来说变得愈加珍贵起来,与常人无异的生活轨迹,加上家中还有不满两周岁的孩子,无疑成为了周春芽画画之外的全部。回归家庭的周春芽,创作显得不再急迫于表达自我情绪,画面变得更为平稳,甚至有种超然脱俗的安逸感。刚开幕不久周春芽最新个展“始终是开始”里,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近两年周春芽创作中更多的传统造型语言,将苏州、扬州的园林中的一颗树枝、一朵花和一块石头的造型提炼至油画布之上。多年来,周春芽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中国美术史与世界美术史进行比较。想着想着,“作品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今天的 面貌。”周春芽思索了一阵回答着。

  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周春芽个展开幕式上,挤满了来自国内艺术界重量级的嘉宾与好友的捧场。在大众心目中,周春芽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多才又多情的艺术情怀;独一无二的成长经历;极具个人魅力的艺术语言。正如周春芽多年的好友叶永青曾这样评价,“像春芽这样跨越‘伤痕’ 时期、‘乡土绘画’、’85新潮等几个艺术史进程,目前仍活跃的艺术家,不说绝无仅有,起码是硕果仅存的几个之一。”在艺术家张小涛的回忆里更像是其老师、朋友及亲人,张小涛的第一次出国更是通过周春芽的帮忙才得以成行。细数此类的经历,周春 芽总是低调的一带而过,不过也正是他的这份谦和与平常心,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艺术家最真实的一面,因为只有真实它才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仿石涛画》 200×150cm 布面油画 2015

《三月瘦西湖》 200×150cm 布面油画 2015

《太湖石与花》 200×150cm 布面油画 2015

  逃不开的是颜色

  当我们走进周春芽的绘画,就不得不去了解他生活背后的喜怒哀乐,因为它们都真实的呈现在画布之中。艺术家也分好多种,有喜欢故弄玄虚的、有些直接脱离现实、有些以物为主体......而周春芽的绘画则属于里面最为朴实的——用色彩来吸引你的目光。无论是肆意张狂的“绿狗”,还是揣摩人性的“桃花源”, 那股画中的情绪看似散漫不羁,却能感受到虚实和精妙。直至最近出现在新作里一股“紫气东来”的势头,也都逃不开颜色的话题。也许就像周春芽自己所讲,“我也说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选择了画绿狗、桃花,它们更像是一个偶然。今天突然画园林了,我也找不到一个非常明确的理由。”除了作品颜色的变化之外,它也正好回应了周春芽近几年心态上一个明显的转变。从周春芽最早与友人往来的信件中所提及到 “我绝对是我行我素,凭感觉、冒险和无目的”的笃定与自信,到 “今天的生活给予人的压力无处不在,真正能放慢脚步生活的人也是少之又少。而我希望在我的画里,能给人一种安逸与平静的气息,让人有种舒心的体验 就可以了”。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岁月给予人的成长,但在我看来,无论其创作的画面发生了何种改变,那份泰若自然的处事方式才是其勇于不断改变的核心。

《瘦西湖春色》 250×200cm 布面油画 2015

《片石山房一景》 120×150cm 布面油画 2015

  旧曲新翻唱杨柳

  近年来,多次出游扬州、苏州等地的周春芽,一是为了寻找创作的灵感,二来与古人 “故地重游“的脚步,”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淘泳乎我也”的自我熏陶,为的是更彻底的“中西合璧”。前瞻后顾是周春芽形容自己创作时的状态,当面对一本厚重的西方现代美术史之时,90年代初期的周春芽在完成了“黑根一家”系列之后,开始意识到将书法、书写的画具体到现实的事与物之中。经历20年里生活所带来的动荡之后,近年来的周春芽选择潜心研习中国古代画家的创作手法。然而他并没有一味的“传模移写”,而是拿起自己手中的油画笔,在画布中寻找“气韵生动”的传统,以西方的色彩及笔触再往前走一步。这一步,周春芽说,“很难,但是希望对绘画是一种贡献。”

  此次新作中更有一幅《仿石涛画》,周春芽题字中写道“三百年前石涛公,想见其与我同。旧曲新翻唱杨柳,颠倒古今如梦中—— 扬州行,2015.3”。从中不难看出这位曾经创作着充满血腥味的太湖石、张狂的绿狗、情色之桃花源的艺术家身上,越加返古的气息,但是属于中国的当代艺术不正应该从我们的传统中来吗?

1976年,进入四川美院之前的周春芽

1980年周春芽第一次去藏区草原(四川红原县瓦切公社)

  新鲜的作品

  记者:“始终是开始”是时隔多少年的个展呢? 有人说,“紫色系列”是你心态趋于平稳后的颜色,对吗?

  周:这是继2010年上海美术馆“1971- 2010周春芽四十周年回顾展”、2013年 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2013周春芽新作展”之后最新的一次个展。关于心态,可能要平稳一些。但我并没有刻意去表达安静的心绪,还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在走。我想还是不要太多考虑现在流行的趋势,但是要给观众呈现一件新鲜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这次展出的12件油画作品,都是这几年创作的?

  周:是的,绝大多数都是今年创作的新作品,但都已经是属于藏家的,都是以前欠人家的,最长的差不多等了十年了。

  记者:接下来会有哪些新的创作方向吗?

  周:正在计划蔡国强在多哈策划的一个展览。准备用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一张9米乘以3 米的作品(目前创作最大幅的作品),画什么题材,目前正在酝酿之中。

1986年11月刚到西德留学

1987年11月8日in Bielefeld,这是我在10月底马上就要搬出这间寝室时照的像,后来我就临时搬到楼下陈蒲(他是我刚到西德时找不到住房曾在他那里住了一个月),那是住到临去Kassel前。这是我的一个德国朋友给我照的,他对我也有很多帮助。

  瞻前顾后

  记者:在80年代末,回国后的你并没有立刻投入到西方体系的绘画标准里去,而是开始研究中国传统书画。

  周:正是在留学期间,我愈加清晰的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优点以及在它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我这个人还是比较独立的,别人的成功与我无关。但是我是由衷的羡慕当时寻找到自己创作语言的艺术家们。我经常说,我的创作不一定有别人的正确,但是我想跟别人不一样,因为只有不一样,我就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独立的创作方式,别人看了以后忘不掉就可以了。

  记者:从后来的“桃花”系列到今天新作的“园林”系列作品,你所关注的角度明显从自我走向了更具人文关怀的题材之中。

  周:画桃花时,我更多的是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为了画桃花而画桃花,它更重要的是桃花背后所带来的隐喻、色彩及象征性。其中部分的桃花也会出现比较色情的人物,这也都是根据桃花自身属性有关,它不可能出现在园林里。在画园林系列的作品时,整个人的心态确实是要更平静些。它更多的考虑到的是从物本人出发,草、树枝、花的笔触、深浅及结构想的更多。

  记者:近几年的创作里,你再次回归到传统的语言,材料本身给你带来了哪些限制?

  周: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不属于喜新厌旧型的艺术家,对于艺术我更多的是瞻前顾后。正如前段时间我接受的一份采访中所引用的标题一样,“我不是一个前卫的艺术家”。 毕竟我还是一个用绘画的传统媒介来创作的艺术家,材料本身限制了我不会做出类似装置、影像等形式的作品。对于我来说,这也是我创作中常常会遇到的难点,如何在局限的油画布上寻找到当代性与让人过目不忘的语言。

1987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办个展,只卖了一张画(大约8百马克),我把所有画款在该市的一家四川餐馆请了帮助我办展览的人吃了一顿饭。饭馆的人说:“这是他们见到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请德国人吃饭”。

1988年在奥地利林茨市办个展,这个小伙子花了他两个月的工资买了我两张油画。我现在真想找到他。

  与人为善

  记者:与你接触多的人,往往都会以随和、平易近人的言词来形容你。

  周:我的性格就是这样,不是一个太激烈的人。与人为善这是基本和双向的,让自己和周围的人保持愉悦也是双向的。

  记者:自2008年5.12地震后由你发起的“五 彩基金”,现在你的主要工作是?

  周:我主要负责一些大型活动的发起与募捐,基金会的运营工作是由具体的工作人员来负责。目前我们为200多个有艺术梦想的残疾学生进行资助,由12位全职老师来教导。我们作为一个公益慈善基金会,经费上也只能保证每位老师的基本生活。

周春芽1993年创作的“树枝”系列作品

  年轻的艺术家就是要往前面冲

  记者:你在看今天的年轻艺术家时,会更关注哪些方面?

  周:年轻的艺术家就是要往前面冲,敢说敢干,应该有年轻人的面貌,不要重复过去的手法。我想我再过十年真的是一个老画家了,不要学习我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记者:你会介意别人常常提及你的过去吗?是否会感到些许的疲劳呢?

  周:不介意啊,为什么要介意?真实发生过的一切我从来不忌讳提起,何况也没有什么不能提起的。我不知道你所指的疲劳是生理还是心理,我倒真是都没有感觉到疲劳,始终是开始嘛,只是时间不够用。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邓晓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