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独具影当代
2015-11-19 13:55:00 金俊
贺肖华的眼光太独到了,司空见惯的人,平淡无奇的景,经过他的镜头组合,都有一种不同的意境,都有十足的当代摄影味道。他把世界观、摄影艺术观、摄影表现技术都揉在一起,攒起了一组组带思想,带批判蕴味很浓的影像,让很多人看得过瘾,也让很多人感到费解。是我们落后了呢,还是他超前了?相信观者会有自己的判断。然而,挑战传统摄影,挑战歌功颂德式的现行主流宣传要求,尝试者可是要冒各种风险的,不知试水的贺肖华有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贺肖华摄影起步很早,但直到1996年才正式开始创作,受杨延康等老师的影响,无论拍纪实、打龙(比赛)、玩创意,他都自觉从生活出发,以人为本。当时,他生活在广东,自觉不自觉地受“打龙”的气氛影响,投身到参赛大军中,获得不少荣誉。如创意摄影作品《我们村里的拔河赛》,获得了“丽水国际摄影大赛”的银奖,还有《忧伤的旅程》系列作品,也获了很多奖。
2008年,平遥参展的经历,让他顿悟许多,回家后,狠下决心,放弃原来的创意和传统纪实拍摄方法,用当代摄影的思路,开始新的创作旅程。短短的几年内,他就先后完成了《逍遥》、《国癣》、《它界》等系列作品的创作,以一种崭新的风格,塑造了自己的摄影形象。
《国癣》是贺肖华的代表作之一,他想借“牛皮癣”的怪象,表达对当下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和针砭。他有意识拍摄了一些有意味的、不确定性的景观图片,再手工涂鸦一些“牛皮癣”文字,制作出有思想的画面,这种一加一大于二的影像效果,多少有些行为艺术的黑色幽默味道,既阐述了自己的世界观,也让观者多了一点解读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它界》更是贺肖华关注社会问题的重要作品,他将一些动物影像并置陈列,借喻现实社会中普遍缺失的存在感,人们不快乐,不自由,不幸福,不知道何处是情感和灵魂的家园,摄影师这种既矛盾又内在统一的影像,启发人们思索正确的发展之路,同时也在提示:瞎折腾的人类有时很可笑,人类的痛苦是自找的!
《逍遥》、《启示》、《空界》等也是贺肖华当代摄影作品,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同步创作的,有了一些观念和想法之后,贺肖华感觉素材的积累变得简单,在游走全国的拍摄中,每个地方都会有符合他需要的影像,它们真的就好像在某个地方等着他一样,他只需要记录下就行。这难道就是一通百通,这难道就是顿悟后的艺术王国的自由驰骋?
有思想有追求的人,都有自己的哲学观点,都有坚守的艺术追求。贺肖华说,“生命的存在与消亡”、“生命沉重悲苦”、“人类有时很可笑”,“万物都有灵魂”,“世界的本质就是物的形态和能量不断的转变和转换”是他关注的哲学和艺术命题,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落在这几个大的节点上,用来感知生命,体会人生。他想表现的不是现世,而是他对现世的一种个人思考和态度,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落在当下时代整体状态的某个点上。抱着这样的观点拍片,难怪他的视角奇特,画面内涵深刻。
与传统摄影不同的是,当代摄影更强调其内容意义和对社会话题的介入。面对社会、政治力量带给人们的恐惧和偏见,面对社会矛盾所交织成密密麻麻的网,摄影以其迅捷而独特的媒介手段,将这些话题所编织的无形的网化为影像,成为人类视觉的具象化。贺肖华就是想利用它作为一种思考、提问的手段,对现实进行质疑和评价。近30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彻底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许多新问题、新话题,值得关注,也给当代摄影提供了很好的题材和素材。而此时,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找到领先时代潮流的摄影艺术创作形式,才是更重要,也是更难的,贺肖华找到了吗?我们通过他的系列作品,可以找到答案。
从这些图片中,我们似乎能看到作者和现实之间的一种对峙状态,相机和图片都是作者与周遭世界进行决断的武器,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视觉圈套,让我们不可遏制地遁入其中,并深受感染。所以,贺肖华的这些系列影像创作,更像是一次文化意义上的拔剑四顾地冲锋和角斗,是一种行为艺术。从这个角度来说,贺肖华的影像作品已经脱离了单纯摄影的领域,而迈入一个追求参与和互动的当代艺术之维,他的身份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摄影师。
(责任编辑:金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