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油画双城记:苏州广州共论西画东渐

2015-11-20 09:18:34 陈龙

  11月18日,“碰撞与交融——苏州美术馆、广东美术馆藏20世纪早期留洋艺术家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美术馆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博物馆、美术馆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共论百年西画东渐之路。此次“20世纪早期留洋艺术家作品展”以20世纪早期留洋艺术家作品为主题,展出苏州画家颜文樑(1893—1988)与吴作人(1908—1997)留学前后的代表画作100余幅,旨在将这一时期的作品为窗口,向观众展现早期留洋归来的画家在油画本土化过程中所走过的道路,及其饱含的创作热情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责任感,以对今天的油画现状和美术教育方式产生镜鉴之功。 南方日报记者 陈龙 实习生 何宇君

  苏州早期油画的中国化改造

  出身于江南古典氛围之中的颜文樑和吴作人在20世纪初期自觉地进行油画创作,后来先后赴欧洲留学,探求西方油画的艺术奥秘,回到祖国后,他们各自进行着将西方油画进行本土改造的创作,并为近现代的中国美术教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然而,这些艺术先驱们在中西融合中遭遇了哪些困难,到达欧洲后是学习西方古典油画还是现代派油画,回国后如何进行了中国化的艺术改造,如何在前现代与现代性之间实现过渡融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对中国美术教育形成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成为此次研讨会上艺术专家们思考的焦点。

  从1912年起,颜文樑自学西画,开始对西画的明暗画理进行自我摸索,他喜欢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酷爱表现室内的空间效果,聚焦光束,追求光影的戏剧性。1928年赴法留学,他拜访了80高龄的达仰·布弗莱,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颜文樑迷恋色彩,情调豁然开朗,大部分油画色彩丰富,还吸收了印象派对光的细致描绘。1930年归国后,他却更注重内蕴表达和诗意境界,强调对象富有叙事性的质感表现,作品洋溢着中国人所特有的纯真与质朴,透露出焕然一新的民族精神面貌与时代气息。

  而1927年至1930年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的吴作人,先是师从徐悲鸿,锻造了素描造型的基本功,随后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和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钻研欧洲油画的造型与色彩之长。

  1935年回国后的很长时间内,吴作人逐渐发现弗拉曼的油画风貌不能适应民族的审美爱好,青藏高原之行让他对这一问题感触尤深,加上受到中国水墨画技巧的影响,他油画风貌随之转变。他在上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创作的一系列现实和历史题材作品,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尤其在“行万里路”中“师造化”的写生、速写,强调线描勾勒、以线造型,在炭条的线面交接转变中,表现出了轻重、转回、虚实交错,并富有韵律的生命流动感,传达出了中国画和书法的韵致。其笔法的严谨和省净简洁的风格也特色鲜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认为,颜文樑和吴作人晚年均从西画转入对中国模式的探索,可谓殊途同归;而岭南画派从早期受到日本画的影响,最终回归中国画,构成了中国现代美术史多元化的缩影,也预示着西画中国化是一个必然的命题。

  今天,有的画家技法提高了,情感和写意却缺失

  颜文樑的晚年创造加重了东方意蕴的含量,构图主观化,色彩纯净概括。从80岁到90岁这段耄耋之年,画家依然孜孜以求地去实现“画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愿望,作品大都注重诗意的表达与境界的营造,在创作思维模式与审美心理的构成,以及具体的艺术语言与表现手法上,都更加接近中国画家所具有的那种气质与禀赋,仿佛每一幅画都镌刻着中国5000年的历史特征。

  艺术评论家尚辉强调,颜文樑是一个纯正的东方艺术家,“他吃的第一口奶是中国的”。当我们重新审视他们所开启的20世纪油画史会发现,“今天的写实水准、色彩能力也许已经超过了当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油画本土化上所达到的高度,尤其是他们灌注在油画里的那种写意的精神是我们今天所缺失的。”而这正是我们还有必要回望大师的原因。

  中央美院教授王春辰指出,“中国油画家改造后的油画,都体现着他们对事物的把握,他们不是像西方油画那样进行惟妙惟肖的刻画,相反,他们的油画带着中国人独特的自我理解和艺术感知,这才体现了东方人的艺术精神。”他认为,这正是一种可贵的艺术“误读”。“相反,今天我们有些画家的技法也许整体提高,甚至超过颜文樑、吴作人那一辈人,但是我们作品里的情感没有了,少了那种动人的东西。”

  吴作人在60余年艺术生涯中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沃土中,他禀赋深厚,学贯中西,大胆创新,以“法由我变,艺为人生”的艺术观,循着“师造化,夺天工”的创作道路,为“中国水墨画”传统开拓了新貌。吴作人的水墨画英姿洒脱,举简治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融合西方艺术的优点。

  王春辰认为,吴作人的水墨作品在西画技法中融汇了东方意蕴,在很大程度上让中国人的文化价值得到了重新肯定,“这说明媒介不是艺术的主导,重要的是人的感知。”因此,美术史的研究也应当放入一种整体性的历史文化语境,而不能落入西方主流意识里去。

  交流与碰撞,重新审视近现代美术史

  原广州市艺术博物院副院长陈滢指出,苏州作为中国古典文化和美术史的中心走出了最早的油画先驱,而过去处于边缘的广东则从明代通商之后就成为西画东渐的桥头堡,并大大刺激了清代外销画的繁荣,从这种氛围中诞生了一批像李铁夫、吴根天、丁衍庸、二高一陈等绘画大师。

  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谈到苏州油画与岭南画派和广东近现代油画的差异。与苏州画家的“中国化”道路不同,以李铁夫为代表的广东画家保持了纯正的西画精神,因此在油画的本色成就上达到了另一种高度。

  据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介绍,从去年开始,广东美术馆就与北京、江浙沪的美术馆签订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希望通过作品展览、学者研究、学术研讨等方式的交流,在碰撞中激发我们对近现代美术史的崭新认识。

  今年9月至10月,在苏州美术馆开展的“碰撞与交融——广东美术馆藏早期留洋艺术家作品陈列展”展出了广东美术馆馆藏29位早期留洋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共计64幅,其中包括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人”的李铁夫的2件作品。

  罗一平指出,广东从商贸出发开与西方交流风气之先,从广东走出了首批看世界的留洋艺术家;他们先后完成了从晚清被动到“五四”主动与西方文化进行碰撞的一个历史过程,他们极其纯粹的、地道的西画技巧呈现出东方人特有的性格体现与生命内在,由此产生的这些作品深深地影响了几代探究西方文化艺术的后来人。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