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访】刘可:在理性与秩序之间 压缩的空间力量更强

2015-11-21 21:52:40 欧宝静

艺术家刘可

  导言:在刘可身上有两个较为显著的标签,一是“腾挪空间创办人之一”,二是“抽象艺术家”,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刘可说所有的社会活动与创作观念之间其实就是一个并置系统,与他内在路径所建构的结构是一个整体呼应的关系。可见刘可对于秩序的追求,其实已渗透到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在创作上。

  在刘可自身看来,创作历程经历三个阶段:大学时期“概括性”、偏形式主义、比较纯粹的抽象画;以及用手写、细密的笔触进行反复性叙事的阶段,这一阶段正如杨小彦所言,“抽象、表现与书写,都是刘可作品的效果假象,如果人们把这效果假象当真,就可能会陷入‘望图生意’的危险中而游离刘可本人的思维。”而目前用竖线条进行的创作,则是“通过色块的拼贴和挤压,让压缩的空间力量更强”的阶段。

  11月22日,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展出的“蔚蓝之上的聆听”新个展上,刘可带来布面、纸本、装置等媒材的近年新作。策展人夏季风对于刘可这一阶段的创作如是描述:“刘可自2012年至今的创作主要以条状的色块来构建画面,不同的颜色的交替使用,垂直排列的色条,色条之间互相渗透,覆盖,叠压,让画面形成一个既有节奏又能保持微妙平衡的空间。”

刘可 《2015第6号》 布面油画、丙烯、织物染料、水性染料 200×300cm  2015年

刘可 《2015第7号》 布面油画、丙烯、织物染料、水性染料 200×300cm 2015年

刘可 《2015第8号》 装置绘画 300×110cm  2015年

蔚蓝之上的聆听

  雅昌艺术网:“蔚蓝之上的聆听”带有一定的诗意与想象,您如何去解读这个主题?它泄露出您在创作背后怎样的一种情绪?

  刘可:夏季风老师是这样描述主题的,“刘可的抽象创作找到了音乐,也找到了轻松感,一种‘蔚蓝’,它代表一种情绪,是精神以及感官获得享受后的愉悦。在刘可作品面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纯粹地观看和聆听,打开所有的感官倘佯在那一片蔚蓝之上。”这大概更多是他的一种具体而感性的感受。而我也觉得这个主题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与观众的互动,如同结构化、实体化的音乐。在创作的过程我可能没有这么具体的诗意,但建构的结果大概是这样。

  雅昌艺术网:今年上半年蜂巢当人艺术中心就举办了“秩序的边界”群展,同样由夏季风策展,您是参展艺术家之一,此次展览与之有怎样的机缘?

  刘可:“秩序的边界”群展是夏季风老师按他们的思维关联,寻找中国偏理念和秩序的抽象艺术家作品进行展览,大概是他觉得我的作品在边缘关系探讨得较多,所以后来就筹备了这次个展。

  雅昌艺术网:去年极空间举办过您的个展,在作品呈现上,“蔚蓝之上的聆听”与去年相比有什么不同和突破?

  刘可:这次展览的基本上是2014-15年的新作,与去年个展的最大区别是应该创作媒介的不同,这次增加了二十多件纸本与综合材料作品的展示。此外还有两种装置:一种是平面而立体的绘画装置,大概有20厘米的厚度,用方块与不锈钢进行色彩拼接;另一种是用汽车喷漆拼贴的、类似家具的方块金属装置, 三件放置在地上、三件是竖着的屏风,还有一件4.5米高的大装置。而架上油画则有六件较大尺幅的油画和丙烯作品。

  雅昌艺术网:布面、纸本、装置等不同媒介的呈现,以怎样的脉络进行关联?

  刘可:装置主要是立体地呈现从空间和结构的关系,纸本则是呈现细节化,用相对较纯的颜色呈现一种质感;而油画则是相对完整的状态,创作周期也比较长,并且与一年前的油画创作也稍有不同,此次呈现的油画作品更多是平面上更简洁,但通过色块的拼贴和挤压,让压缩的空间力量更强。

刘可 《测视之一》 综合材料 95×110cm  2015年

刘可 《红幡之一 Red Streamer I》 绘画装置 180×76cm  2014年

  创作历程的三个阶段

  雅昌艺术网:从1998年的《抽象一号》到2003年的“情欲解构系列”以及2006-2009年的“声色系列”,再到自2012年至今创作主要以条状的色块来构建画面……您的创作似乎历经了几个阶段,这个过程是如何转变?

  刘可:自从本科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至今,我的艺术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读大三(1998年)时最初的抽象画。因之前主要受塞尚,以及波普艺术家培根、霍克尼的影响,而在大三时又修了一门与抽象有关的课程,便开始了一种偏形式主义的、比较纯粹的抽象画创作过程,画面上出现一种概括性或平面化的处理方式,是一种比较有主观意识地去修出形象的创作模式。我管这个阶段的作品叫“概括性”。然而,这种对材质研究的创作路径让我觉得好像缺点儿什么,似乎完整到一定程度就没有了空隙,于是进入了第二阶段的创作。

  进入第二阶段,我抛弃以往厚重的材料与技法使用方式,用手写的、细密的笔触进行反复性叙事,包括后来画面中出来的动物等形体,其实没有太多含义,只是吸收它的形体状态。这个阶段大概持续了五六年。大概在2011-12年时,我总觉得这种模式化虽然效果还不错,但轻易变得重复,缺乏推进。在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时,杨小彦老师介绍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给我看,那时就开始思考:其实我们感受到的直线条或集合也是客观物质的一部分,并非只有具体形象才是我们吸收的形态,实际上我们的所有形态、直觉和认知都是通过学习的。

  在这之后,我从客观性或社会关系约束中跳了出来,开始用竖线条进行创作,限定在竖线条的关系中通过反复的覆盖而相互挤压,因为竖线条与方块之间是一种不断纵深的关系,当外在的白色方块越来越整体的时候,纵深方块的力量就会更往里深,而边缘流露而出的,就如同在我们在一片荒地上创造的平整根基,与前面是有关联的。这是一种人工的关联,也是叙事的关联。一开始我计划用这样的方式创作一两年,后来发现工作越是单向的时候,内里的祥他曾越是就更多,于是逐渐又把这种关联一直创作下去,并且通过装置与纸本的材质进行创作观念的延伸。

  雅昌艺术网:如此说来,从第一、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是否可以理解为您的创作是从相对无序进入到有序而平衡的空间中?

  刘可:应该说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我一直都在追求一种秩序和理性,希望达到空间的平衡。第一阶段在寻找秩序存在感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秩序一旦被确定了成为经典或标准的时候就变得没意义了,总是在建构以及建构之间临界点的关系,才是我在创作过程中希望达到的状态。而在第二阶段,我追求的是一种细节里的活力,通过平面化、扁平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关注的不再是画面关系,而是每个细节里的因素与同一性细节的描述性,而在一二阶段的基础上,通过哲学因素或理念因素影响创作方法形成第三阶段。至于有序无序,外人看来各有陈述,但从我的创作角度而言,我总是在寻找秩序,现在依然没有完全达到我需要的秩序。

  雅昌艺术网:其实您在本科阶段写实功力已相当扎实,研究生阶段开始偏向实验性,直到目前的创作面貌的形成,可以看出您似乎一直处于一种自我颠覆的状态中。您是一个矛盾的人吗?

  刘可:的确是从读书时开始,我在创作上就偏向实验性,以及对概念的颠覆,与其说颠覆,其实更多是一种自省,因为容易重复创作一件作品会让我觉得难受,觉得这个事情没有意义。但我并不觉得矛盾,我所做的一切,其实都与自己内在路径所建构的结构是一个整体呼应的关系,比如现在的创作观念,其实就与我的社会活动(展览、教学)并置构建了我自己的系统,形成一种相互吸收营养的关联,如果哪方面失衡了,都有可能影响到创作,这是一个完整体、统一体。

  

刘可 《重屏 白灰之二》 康戴里纸、宣纸、藏纸 50×60cm  2015年

刘可 《重屏 黑之二》 康戴里纸、宣纸、藏纸 50×60cm  2015年

刘可 《重屏 黄之一》 康戴里纸、宣纸、藏纸 50×60cm  2015年

刘可 《重屏 蓝之四》 康戴里纸、宣纸、藏纸 50×60cm  2015年

  “抽象艺术被边缘挺好的”

  昌艺术网:您目前的创作方式与西方抽象艺术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刘可:西方抽象艺术通过观念进行形态的分割,风格基本定调了。而对于我来说,这样才完成了一小部分工作。后来不停地对这种关联形态进行反思与调整,发现这些反倒是我创作过程中更需要的东西。目前阶段和第一第二阶段的形式主义方向不同的是,这是从抽象环境中走到了另一种创作方法上。

  雅昌艺术网:杨小彦说过这样一段话,“刘可的油画既不属于抽象主义,也不属于表现主义,更不属于书写主义。抽象、表现与书写,都是刘可作品的效果假象,如果人们把这效果假象当真,就可能会陷入‘望图生意’的危险中而游离刘可本人的思维。” 而在在胡斌看来,您的创作更多偏日常行为、日常痕迹,是观念的抽象,不再是形式美,也不是情绪宣泄、表现主义的层面,尽管作品看上去是抽象的,实际上有一个具体的对应物,创作中进行转译。您怎样看这种关于您创作中抽象主义与否的讨论?

  刘可:杨小彦老师的描述是我创作进程中的第二阶段,我觉得挺对的,当时我确实处于这样一种苦恼状态中。而胡斌老师的描述则更多是关于我目前阶段的创作,这种创作关系变成了我的直觉、内心的观念输出与实践,在日常性中消除这种表面性,那种挤压的关系或是拼接的矛盾,变成了我内在观念的游戏或日常习惯。至于抽象与否的界定,我现在也比较坦然,外界判断我是不是一个抽象艺术家,正如说我是一个男艺术家或女艺术家一样,因为抽象泛指的范围很大。

  雅昌艺术网:上世纪80年代开始,抽象艺术被中国艺术家广泛接受,但抽象艺术的发展也经过一个被边缘化的尴尬过程。在您看来,目前抽象艺术在当代艺术中处于怎样的发展状态中?

  刘可:边缘化是肯定的,特别是从艺术品市场经济价值的角度上说,因为抽象艺术即使在西方也未必非常主流。其实我觉得抽象艺术这样一直被边缘挺好的。但是对于艺术家自身而言,无所谓边缘不边缘。抽象艺术有一个缺点,也是优点,就是不容易被模仿,是一种关乎概念性创作方式,你找得到它的形式,不一定能找到它的节奏。当被模仿的东西少了,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也相对艰难一点。

  雅昌艺术网:谢谢!

(责任编辑:欧宝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