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起:方寸之间有大气
2015-11-24 20:51:34 未知
正值北京落叶缤纷季,在“承古开新——首届题画诗书名家学术邀请展”上,与相识好久的杨永起老师相遇。看到展示的他的作品《黄鹤偶乘沧海月》,古朴中笔势飞动,姿态优美。闲暇时聚,面对面聊起了关于他和书法的那些事儿。
春联的魅力
杨永起老师的家乡在山东省鄄城县。鄄城是个千年古县,曹植曾经在这里做过鄄城王——陈王,其代表作《洛神赋》就是在鄄城创作的。这个鲁西南小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杨永起老师的书法,与农村每年春节时,不无关系。每逢春节写春联是家家户户的大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杨永起老师跟着爷爷,看到村里的文化人铺纸设墨,鲜红的纸上,一挥而就的那些力透纸背的黑字,或刚劲有力,或变化柔美,被乡亲们喜滋滋地贴在自家门上。特别是那种强烈的喜庆感和视觉冲击力,加之乡亲们那种喜悦感和欣慰感,让杨永起老师感到毛笔字如此有魅力,如此神奇和震憾!所以,他就缠着父亲和爷爷要毛笔,要墨汁。讲起来,影响最大的还是爷爷对杨老师影响最大。从记事起杨老师就知道爷爷一有空就看书,虽然他那时不晓得爷爷看的什么书,但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也就有了他喜欢书,一有时间就看书的习惯。
汉字原来可以这样写
一个人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杨永起老师与书法之缘离不开两位令他难忘的老师,一位是小学时的语文老师,他的颜体楷书写得结体方正、茂密,端庄雄伟,笔力雄强圆厚,气势雄浑,开张大气。当时他并不知道那叫颜体,但同学们看到老师的字都好喜欢,或许有的同学因语文偏科而成绩好,都与他的书法魅力有着说不清的影响吧,至少杨永起对那些美不胜收的潇洒字体是羡慕至极。
另一位是初中时数学老师写的行草。当时,杨永起好奇,字还可以这样写,汉字可以有如此之美,不仅写得快,而且还流畅好看,如行云流水般自如洒脱。
后来长大了,杨永起看到《书谱》这一部书法技巧论著,如一位无声的老师,影响了他的书法学习与创作之路。杨老师的书法先从楷书入手,尤其对颜真卿的《勤礼碑》下了一番功夫。后又渐渐地喜欢上了隶书,对汉代隶书碑帖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临习了《乙瑛碑》、《鲜于璜》、《张迁碑》等碑帖。汉代隶书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高峰,很多书法家在隶书的学习阶段都是从汉代隶书入手,通过不懈努力进而取得成就。
书法,一片心灵的净土
岁月荏苒,随着走上工作岗位,杨永起对书法的执着度却有增无减。几十年来,他不断读帖、临帖,并向段玉鹏、双印伍灯法师、欧阳中石等老师学习,博采众长。他讲欧阳中石先生曾说,对书法学习要深入研究,要把一个人的帖弄明白,再触类旁通。近年来,他为了充实自己的学养,不仅走进了首师大书法研究生课程研修班、弘文班学习还转易多师悉心求教。
杨永起老师讲,俗话说得好,兜里满才能往出掏。书法就需要不断积淀,要多看多学多练,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首先是继承,他主攻隶书,尊崇《张迁碑》、《鲜于璜碑》的朴茂古拙、浑厚博大,《乙瑛碑》的规正巧丽,素朴雄浑;其次是勤学篆、魏碑、楷书等,尤其是精于读帖,当琢磨透时,再创作出自己风格的作品。有一次在郑州他与著名书法家许雄志交流,针对自己的隶书,许老师建议跳出隶书学隶书。向篆书和简帛书汲取营养。之后,他通过对汉简的学习,逐步融入简帛书轻盈自然的风格,让字看起来更轻松、率意、自然、洒脱。记得一次与美术评论家张杰一起谈到杨永起老师的书法说:格调高古,文人气质浓郁。
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学习书法看起来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为有喜欢看书和长期养成的勤于思考的习惯,所以他总结出一套在紧张的工作中就见缝插针学习的书法习练方法。书法的学习需要系统地训练及长期坚持。杨老师谦逊地说,自己还是门外汉,充其量是个书法爱好者。书法是自己爱好,也是自己在繁杂社会生活中留给自己的一片净土,一个心灵家园。
杨永起简介:
杨永起,别署橝鶴堂、青泥轩,山东省鄄城县人。师从段玉鹏、双印伍灯法师、欧阳中石诸先生,现为《艺收藏》运营总监、《人民文艺家》副总编、人民艺术诗社副社长。出版《杨永起诗草百首》等著作。
(责任编辑:邹艳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