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王之博:寻找遥远事物和现实事物之间碎片性的相遇

2015-11-26 08:32:33 刘倩

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系列采访

艺术家王之博

  2015年11月28日,四川美院,浩然艺术与教育基金与仇浩然先生将联合举办“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邀请展即将开幕。本次展览不仅仅局限于回顾与梳理,更着重于呈现在过去十年中曾参与奖学金的艺术家最新的创作面貌,展览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在所邀请的艺术家中,以专家提名与推荐的方式,和最后的得票率邀请20位参展。雅昌艺术网特别专访入围“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邀请展的艺术家,分享不同创作想法。

  作为此次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展的参展艺术家之一,艺术家王之博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2008年凭着描绘细腻而迷人的花园画作,获颁发着名的罗中立奖学金。自此,王之博的作品开始备受关注。

王之博《母与子》 117x165cm 布面油画 2015年

  王之博的绘画题材多为描绘自然界和人工的室内和户内环境,她的艺术里总是透露着对人性理想的疑惑,她笔下的场景看似真实,但又带点虚幻意味:在仿似大自然的环境中如小瀑布丶高耸的大树丶大石,却同时可见人工的建筑如水泥路径丶栏杆或喷泉。正正是这种奇异的场景配搭,使得王之博的画作充满神秘怪诞感:观者虽然可从画中感受到一丝有人存在或遗下的痕迹,但至于何人却是完全无迹可寻。对于王之博近期的创作,雅昌艺术网在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邀请展之际采访了她:

  雅昌艺术网:之博您好,首先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最近的创作状态和绘画?

  王之博:最近在准备2016年上半年的个展。主要还是以布面油画为主,还尝试画了一些在不同材料上,比如木板。

  雅昌艺术网:最近在创作或者艺术上更关注什么?这些内容是否会直接反应在绘画中?

  王之博:最近几年的关注点还是在对象或者物体在视觉层面上的联系,提示,隐喻,但我提出问题的方法还是绘画,始终觉得它有无限的可能性。一块颜色,一片阴影或者一个形状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意见,它们在一起能说一个故事或是一个笑话。好玩的是把握它的过程,你的意图有时候会被画面上的事物牵扯,它通过我自己说话。我时刻期待这样的时刻。

  雅昌艺术网:如今的绘画和2013年马凌画廊个展中的作品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又有怎样的区别?能否以一两幅您觉得比较能够代表最近创作状态的绘画来具体介绍一下?

  王之博:思路上是一致的。我从2013 《驻波》的展览开始明确了我自己的工作方式。发现我是视觉层面上的“恋物癖”,对对象的形状,构图的意味,主角的节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所着迷。如果说现在的工作有什么不同的话是我对于细节越来越着迷。接下来会选择更加具体的介入点。

《档案馆》 190x125cm 布面油画 2013年

《石头》 250x20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王之博2013年马凌画廊“驻波”个展参展作品

  《档案馆》是我在《驻波》之后的作品,当初的出发点是我在美国逛博物馆群时得到的想法,好奇这些代表人类文明的物品是如何被选择,被呈现和被理解的,而我在杭州逛超市和小区时遇见的大叔大妈或者同龄人的肖像是否具有同等的力量。他或她脸上这一刻的微笑和博物馆里“永恒的微笑”是否存在着一种迷人的遭遇。

  雅昌艺术网:即将参加的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展览,会展出怎样的作品?能否对此作品的创作思路、画面呈现与思考问题描述一下?

  王之博:会展出《母与子》,《天灵灵,地灵灵》和《米德的困境》这三幅作品。我感兴趣遥远的事物和身边可以触碰的现实之物之间碎片性的相遇。我这么来形容我的状态可能比较容易被理解:我的家离工作室大概10分钟的车程,每天大部分时间我在这段时空中往返,每天接触的就是杭州一个城乡结合部的景致和人物。到了工作室打开电脑,上了互联网我就到了世界各处…对我来说,生活的实在界和虚拟世界提供的信息含量是同等的。所以对我来说一个能清楚感知的对象是有限的,或者是无法被单向度的理解和描绘的,但是绘画能帮助我达到尽可能清晰传达我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它们的组合,或者一个姿势和背景的关联,或者是一排网状的阴影会让我在某一时刻找到那个触发点。

王之博《米德的困境》 190x15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王之博 《骗局》 180x135cm 布面油画 2015年

  雅昌艺术网:看您之前的绘画,就像您说的希望画面是很平静的风景,即使风景是虚拟的,充满了理性也更加偏向于哲学,周围人都说不像一位女艺术家的创作,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这样的画面呈现是否是跟您平时的爱好相关?例如哲学?人类学?亦或是社会学?

  王之博:其实是因为生活很平静,看起来每天都差不多,每天日子还是这么过,但是又没有什么东西比生活更复杂了,所有五味杂陈都被抹平在里面。我希望画就像生活一样,这是我的目标。不像女艺术家这个问题我不好回答,我喜欢琢磨做作品这件事儿,然后刚好我是个女的呵呵。平时就喜欢瞎看,什么好玩都有好奇看一眼。但是从来没有系统的研究过。总觉得艺术好玩之处在于它的无法界定,它为人类的智慧和趣味找到了缓冲地带,找到和现实和平共处的方式。

  雅昌艺术网:如今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是怎样的?自己的工作状态是否会因为家庭的变化,例如有了孩子之后会不会对画面和思考产生影响?绘画中哪些内容能够呈现出来?

  王之博:工作和孩子是生活的两极。我觉得她的出生很好的平衡了我的生活。我原来大部分时间都活的比较“形而上”。从孩子的尿片,奶粉和打疫苗的实在界出来再一头扎进网络或者文字图片世界会有奇妙的物理变化时刻,顿悟的时刻在创作过程中更加频繁的发生。我觉得更好玩了。比如我在处理遥远的热带水果的问题,现实中我就需要去处在温带的保持恒温的杭州超市为她买一打香蕉。然后做了母亲也会对被一直被理解和阐释的“天性”和“理性”会有特别的感触,这些应该都会出现在画面中,我也好奇会以什么方式出现。

王之博《人造黄昏》 215x18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王之博2013年马凌画廊“驻波”个展参展作品

  雅昌艺术网:您与袁远一直都工作生活于杭州,这样一个与北京上海不太相同的城市,好处可能是更适合生活,但却并没有太多艺术市场的关注,请问是否有思考过会像大部分艺术家一样到北京上海?简单聊一下原因。

  王之博:其实杭州更适合工作,原因是它挺安静的没有太多的干扰,当然相对机会也会少很多。但是我觉得现在在哪里工作变的越来越不重要,互联网是一个原因,有展览和交流的机会也会到处跑。如果将来搬到上海或北京更多的原因会是为了方便和艺术相关人员一起工作,比如找助理,比如艺术物流,杭州这方面的从业人员还是偏少。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有很多朋友在北京上海,大家在一起玩倒是会更开心。

  雅昌艺术网:如何看待罗中立奖学金这样一个平台,以及在步入社会初期对您创作是否有帮助?

  王之博:觉得罗奖很不容易,也很佩服它的赞助人仇浩然先生,它不是一个立杆见影的工程,也不是一个特别眩目吸引眼球的活动。却是实实在在的为新一代刚从个大美术院校毕业有志于从事艺术的年轻艺术家提供了进入专业领域的通道。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能得到专业评委的点评,更何况还有美术馆和画廊的接触,无论如何对一个有志于此的年轻艺术家来说都是很好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罗奖让我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的专业和投入让我觉得坚持做这么理想化的事情也是这么美好。

  雅昌艺术网: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否有做个展的打算,希望展出怎样的作品?

  王之博:2016年将会在香港有个个展,到时将会带来一组全新的作品。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4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4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