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2104期】王光尧:宋金代瓷器生产的多元化(上)
2015-11-27 08:16:34 赵玉玲
【相关链接】
主讲人介绍:
王光尧: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入故宫博物院工作至今,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古陶瓷研究和陶瓷考古工作,尤其关注中国古代官窑制度与官窑瓷器、陶瓷考古方法论方面的研究。承担《清代御窑厂及御窑瓷器》、《明代宫廷陶瓷史》、《元明清三代的官琉璃窑制度》等多项院课题,并参加国家文物局主持的《中国陶瓷史》清代部分的编写工作。
王光尧: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导语: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汉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陶瓷考古专家王光尧老师,应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邀请,为2013级“艺术品鉴赏与市场收藏管理”研究生课程班系统讲授了《中国陶瓷发展简史》和《中国古代瓷器上的外来因素》两门重要课程。
课程名称:中国陶瓷发展简史
第六集 宋金代瓷器生产的多元化(上)
我们看看带给我们影响多大,随着白瓷的发展下来过去的东西全完了,到这个地方宋金以后生产的多元化,正因为有多元化才出现了这么多名窑,如果没有多元化也不可能有多么多窑系,有这么多名窑,我们可以看看杨彬先生他们当年定的有多少窑系,冯先生和杨先生他们,越窑系、耀州窑系、青白瓷窑系、建窑系、定窑系、磁州窑系,什么什么钧窑系,多了,后来还又分了很多亚窑系呢,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同样分割的东西在全国各地都在生产,为什么是这样?
除去皇帝生产的窑厂以外,不考虑产品,不考虑成本,反正我只管傻乎乎地干就行了,是开窑长的人都要养家糊口,都要挣钱,我只要把瓷器做好,哪个釉色好卖我就上哪个釉或者是哪个器型好整、好卖我就烧成哪个。不保护知识产权,就这样想,就这样去烧,所以为了区分不同的窑厂,同一个窑厂不同的一个风格,为了区分全国哪个窑厂烧造同一个风格的东西,就有了一个窑系的说法。
这个说法现在有人反对,但是在没有更好的名词的情况下,没有更好的定义来理解的情况下,用一个窑系和同类风格的东西,最起码我们还能知道有说到定窑系,凡是烧造同类风格、同类纹样、同类釉色的东西我们一下知道有多少窑厂,多大区域生产这个,对我们知道瓷器生产整体一个风格面貌,以及整体研究市场,还有一个技术传播,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耀州窑碗
所以这个瓷我们还用,那么官府用瓷宋金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定窑、汝窑,汴京官窑,南宋的这个官窑,龙泉也有官窑,还有钧窑、磁州窑,很累、很乱,包括还有邓窑,皇帝都要用,那么讲到这个地方首先讲一下子汴京官窑文献上没有,是后人加的,就是说在北宋的时候有官窑,京师自制官窑,京师是汴京,所以现在我们为了区别要么叫北宋官窑,要么叫汴京官窑,如果叫北宋官窑,南宋就叫南宋官窑了,如果要地名命名呢,北宋这个就叫汴京官窑,南宋官窑就比较乱,体系比较乱。
修内司官窑是指的哪个呢?是指的老虎洞窑厂,在杭州,焦坛下官窑也是在杭州,是在凤凰山,龙泉所谓黑天龙泉可能也是官窑,所以这个就比较又有州命名,又有小地点命名,又有官府机构命名,后来我们大家争议的共同认识到如果要以“修内司机构”命名,其实都归修内司管,所以都是修内司官窑;如果要于焦坛下这种小地名命名,大家都要以小地名命名,所以现在习惯上用法是很乱,所以也是给大家讲一声,这是很乱的一个命名。
但是也就像白瓷、青瓷一样,反正大家用了这么多年用习惯了也就知道他乱,知道他错,大家还是在这样用着。像磁州窑大家因为是假大粗或者说是北方这种旱大粗,其实磁州窑也烧了很好的东西,像给内府烧的瓶子,磁州窑给内府烧的瓶子一直到嘉靖时期还在烧呢?这样,从元到嘉靖时期也在烧。
另外在最起码我个人是这样认为,从故宫找过以后在说这个钧窑的时代的时候我为了先钧窑它的生产时代,钧窑是五大名窑,有人说是宋,有人说是元,有人说是金,五大名窑的钧窑我定为是永乐到宣德时期,更多的我倾向于宣德时期,那么为什么就要找证据了,结果在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在同一时期都找到了同样风格的东西。那么尤其磁州窑烧完印花的那个白瓷瓶还是非常漂亮的,所以皇帝用的东西不管哪个窑厂产的还都是很好的。
我们往下再走,到了这一个时期,我已经说了它的多元化的生产,多元化的生产一定会给人们思想上、认识上带来多元化的认识和更深一层的认识,我们再看,到这个时期出去,在唐朝人们说是瓦器加了一点用药的问题,到这个时期司马光给它定义的是什么?陶器,尽管是陶器在质地上它也跟陶要区分开来,这个烧得更瓷、更坚实一点,那个烧呢?我们到现在也可以看瓷器烧的瓷实,陶器烧的松,陶器一摔瓷器还有这个金,金饰之音,差别还是很大的,这是司马光的。到定都他们就要说把这个瓷字开始要规范化,有的是这样写,这两个是合在一起的,因为我打不出来这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半个字,合在一起的。
汝窑尊
瓷除去这个瓷以外用这种写法,我打不出来了,反正没办法,它就是要规范用字,要规范它的听的声音,这个是认识更加深了,这个时期我们的窑口比较多,我们也看一看而已吧,因为这种走马观花的想真的是一日看尽长安花是不可能的。
这是汝窑,刚才我说到汝窑了,如果说到耀州窑是来自于民间,这个还可以,如果说到汝窑,不管你把汝窑说多好,不管你把它瓷器它是很好,也是北宋晚期以后皇帝用了一种东西这都没问题,从汝窑影响到北宋官窑,影响到南宋官窑,影响到龙泉窑,我们从看它生产工艺、器物、釉色、造型,全都影响下去了,但是过去我们坐井观天的时候思考的是瓷器史或者是思考的是很多东西,恰巧今天就没有这样的瓶子,就是这样龙泉窑的瓶子,在汝窑,张公相窑、官窑、龙泉窑都有这样的瓶子。
这样的瓶子大家在中国以外你们想像有哪些器物上有这样的瓶子?就是在唐、北宋时候来自阿拉伯帝国的玻璃器上有这样的东西,中国人不会造玻璃,其实一直到现在我们中国人生产的玻璃仍然不行,二十年前我们生产的北京杯子,一旦是滚烫的水倒进去准让它烂,那个时候我们还有一个方法,玻璃杯子买了怎么让它的部分烂呢?放在凉水里煮,慢慢煮,多煮一会儿再倒热水就不烂了,这是我们小时候的一种经验,这不我知道谁传下来,我估计肯定是多少代人传下来的。
到现在你说中国人生产的玻璃好,我承认,但是还有更好的玻璃女孩子大家都知道了,施华洛世奇当水晶卖给我们,到现在一块破玻璃还要卖几千块钱,几万块钱,所以欧洲人或者西方人拿玻璃来骗我们这是有史以来到现在还是这样,没办法,我们烧的不好,你只能承认人家的好。其实到晋朝,西晋、东晋我们都知道了,我们也同样用什么灰,同样的方法烧就是烧出来不行,他们把西方的玻璃吹的就是他们的玻璃好到什么程度把碗水放在里面过了一天那个水平都不坏,所以我们的玻璃不行,一倒热水就烂了,但是一倒热水烂是真的,我也坚信他那个玻璃碗也没那么神,放了一天水还不坏。
龙泉窑直颈瓶
玻璃杯子,这一点我还不知道,就是说玻璃杯子相对的它烧的是比我们好。
另外你拿放大镜看在若干年以前我们的玻璃里面气泡远远是高于他们的气泡的,所以这个就是这个东西就是仿阿拉伯大师帝国这种玻璃器来的,那么为什么这样说呢?从这个东西我们可以看到这完全超出了瓷器的生产方法了,看,其实在五代的时候耀州窑也有,为什么这样?下面加了很多的小钉子,进口的玻璃器摸着底是光的,咱们这个大家都好理解,我们中国人烧的瓷器不管哪一个瓷器,包括上面这个蜜色窑瓷器,看这底下面都是要烧的时候要垫东西,所以我们的玻璃器烧出来永远底下是有电烧的很旨在下面。
所以为了模仿人家的玻璃,到越窑的瓷器上其实五代就开始尝试,用特别小的钉子来钉出来,这样烧出来看着很光,尤其那些小瓶子,就像刚才像放到下面,就像这样的瓶子,到龙泉窑当然要垫着烧,用三个钉子和五个钉子烧出来的时候,底下看着是很光,如果你要再打磨以后那个玻璃器也没什么差别了,所以汝窑是仿人家在生产工艺上是仿人家玻璃器的结果,当日本人提出这个东西的时候开始我们还想怎么怎么呢,后来完全把这个工艺、器型全比完了以后真的是这样。
所以说刚才我说的白瓷的出现冲击了中国传统的青瓷市场,包括皇帝用的瓷器都被冲击了。我就提到说汝窑、官窑,这是模仿玻璃器的结果,并且汝窑和官窑的产量都很小,不是为了日用器而来的,它为了作为一种陈设用的一种应该是宝贝摆件来的,给当时进口的这些东西金银器,大概玻璃器处在一个同等的地位上,所以到南宋的时候大臣给皇帝进了几个汝窑的瓷器,那么宝贝的要停下来。
官窑器
这是官窑,是北宋官窑、南宋官窑各有争议,像这个我认为应该是属于所谓老虎洞生产的,就是修内司官窑,这个不敢认,但是这个东西器型之所以放在这儿给大家看一下子,大家现在看的这个是花盆,下面有四个小桶,上面中间有个小眼,上面有扣金的孔,这个是我个人认为有可能是乾隆皇帝干的坏事,原器型是什么样,我们不知道,中间的这个洞是打的洞,不是烧上去的洞,是打上的洞,并且他打洞好我们能看到几层的釉层也能看出来。
你们再看一下这个底,这个地方都是切出来的,底下也不是这么浅,口也不是这样,但是对乾隆皇帝来说这种东西都是宝,官窑烂了也是要留着,故宫有一个我不知道你们看过故宫那个官窑的展览或者是在别处的展览没有,最大的一个官窑大瓶就像下面底都烂了,全给割掉都不舍得扔,因为到清朝沈指导明朝这个官窑已经少的得了啦,到现在全世界官窑还多点儿,汝窑也就几十件而已,除非国宝帮说他们家元青花一说就是很多。
前几天我们那个展览开幕了,一个人很大的一个领导带着人去看了,看完了我给他讲,讲完了我说我们现在知道像宣德、永乐这个大鼎炉只有三个,汝窑厂挖出来一个烂的,北京故宫藏了一个完整的还有一个是故宫的文物在南京,留在南京那批开箱刚刚开出来,马上领导说千万没有搞确凿的时候不要说,可能还有。
后来拉到一边说我还有一个呢,家里还有几个元青花都这么大,所以说这个咱们现在知道了官窑瓷器也就几百件,基本上个人手上我们知道有的不超过十件,就这种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汝窑瓷器个人手上只有一件,可能刚刚已经卖掉那一件,所以说如果要说咱们鉴定来说,文化来说不出差错或者是没有石破天惊发现的情况下来说谁拿一个汝窑瓷器给你鉴定说是传世或者是买来的,基本上就不要想,还有官窑瓷器基本上都不要想,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这样的状态,包括像元青花跟龚老师我们在交流,元青花我们觉得是三百多件,可能咱们国内取名开的证书都不只300件。或者说一个元青花收藏家都有几百家,大概是这样,现在国内情况很乱。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