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尺
2015-11-30 09:33:43 石玢
胭脂尺,制坯用的一种比例尺,脱胎业利坯工的秘密工具。过去只传徒弟,不传外人。它的样式特别:长方体,四面有刻度,除一面为标准的厘米尺度外,其余三面分别为八二缩、八六缩与九缩。使用时,根据坯料组分确定坯体的收缩率,再对照标准厘米尺度去加工,便是烧成之后的口径与深度的预定尺度。利用这种尺,可使成品的规格基本统一。又名英制尺,或认为胭脂尺是英制尺的误读。
相传是景德镇的一位著名的利坯工,于清代光绪年间所创。他叫杨廷辉(1865—1941),字享林,江西余江县人,曾在一位姓康的老板家担任利坯工。康家经营的是脱胎业,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高。造型、画面、釉色均佳,唯独大小做不到整齐划一。这个通病,长期以来克服不了,老板也不知如何是好。杨廷辉主动与之分忧:他将各地所产的原料,分别做成试片,记下试片的大小;让它自然干燥,入窑去烧,又记下它们的收缩数据;继而互相搭配,形成不同的配方,再看烧后数据怎样变化。然后,创制了一种长方体的比例尺,将原料配方的收缩情况归纳成三类,分别刻在尺的三面,与标准尺度的一面形成对比。
如果这个传说属实,杨廷辉这位利坯工就很不简单,应是一位很有科学头脑的人才。根据现代陶瓷工艺书籍的记载,成型后的陶瓷坯体,在干燥和烧成过程中会由大变小、由长变短,分别称为干燥收缩与烧成收缩。《原料与坯釉料配制》说:“塑性泥料干燥后,因水分蒸发,空隙减少,颗粒之间的距离缩短而产生体积收缩,称为干燥收缩”;“烧结以后,由于产生的液相填充在空隙中,以及某些结晶物质生成,又使体积进一步收缩,称为烧成收缩”;“景德镇地区的干燥收缩约4%至6%,烧成收缩10%左右,总收缩约为14%至16%。”杨廷辉所创胭脂尺上的八二缩、八六缩与九缩,大致上与之吻合。
民国初年,杨廷辉又设计出比盘深、且有盖的和合器,畅销酒楼饭馆和富贵人家,一直流传至今。景德镇的瓷器闻名中外,与杨廷辉等能工巧匠的创新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对于杨廷辉那样的富有创新精神的能工巧匠们,真想有一块石碑将他们的名字一一刻上,让后人敬仰。
(责任编辑:崔丽娜)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