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谈工笔重彩赋色

2015-11-30 10:22:25 林顺文

  传统工笔画为灿烂的中国美术史贡献了无数经典的艺术作品,在诸多绘画技法因素中,色彩是构成艺术风格、营造意境、传达视觉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工笔画的色彩有其独特的审美传统,然而在唐宋时期辉煌过后,却过早走向衰弱,在绘画中渐失主流地位。

  中国画色彩讲究“随类赋彩”,强调以理想的主观象征性色彩进行赋色。不像西洋画那样讲究环境和条件色彩的影响,而强调色要区别于自然,以平光、散光进行描绘。以意境决定色彩,色彩表现真情,但可以不真,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隋唐的金碧青绿山水,宋代精细典雅的花鸟画,无不体现了传统工笔画处于浪漫和现实之间的赋色特点。

  传统工笔画有重彩、淡彩之分,颜色有植物色、矿物色之别。传统工笔画在用色上崇尚简洁古雅,无论是明艳或朴素的风格,画家都注重色彩的审美格调,追求画面的典雅、沉稳、纯净。唐宋是工笔画发展的历史巅峰,唐代设色工笔画多采用石青、石绿、朱砂等饱和的色彩,大气华丽而不失庄重。宋代画作则清丽典雅,有古朴的书卷气,表现手法也渐趋完备,双钩重彩、没骨与双钩相结合、没骨法三法并重。宋代工笔技法也已成熟,用色鲜艳,青绿、蓝紫、金银、蛤粉,以矿物色为主,色彩历久常新。传统工笔画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到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李昭道的金碧山水,直至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几乎都是重彩之作。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晚期画家王希孟的唯一传世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绢本青绿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可谓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作,画用整绢一匹,画山峰起伏、江河浩淼之景,渔村野市间于其中,并描绘了众多的人物活动。用传统青绿法,用笔极为精细,在蓝绿色调中寻求变化,为青绿山水画中的杰作。全幅作品景象开阔,气势宏大,而人物如细小如蚁,形象却鲜明逼真,生息劳作刻画的极为精细。

  全画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青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边中点缀亭台楼榭、茅屋村舍、水磨桥梁及渔船、行旅、飞鸟等,意态生动。

  图中的亭台楼榭、桥梁、村落、寺观等建筑与自然山川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人物的活动打过围绕着水面展开。全卷大致分为五段景色:每段以水面、人物、游船、桥梁相连接,开卷第一段景色,山峰高耸入云,山崖巍然屹立,与辽阔的江面相接,山谷间落落村庄,人烟稀少,整个画面寂静幽远,远山在水天相接处模糊成一片,显得江面更加辽阔。第二段景色以山水为主,山崖间道路崎岖蜿蜒,通向深处的人家,山涧瀑布奔流而下,汇入江河,景色从高远直到深远,临江的山坡上松柏丛生,水面上渔舟航行,江面上横跨着一座大桥,中间建有两层楼阁,如壮观的飞虹。第三段景色从大桥开始,临江的山峰下出现了许多小港,行人、渔舟、货船在江面航行,沿岸的田野村庄交错,一派极具生活气息的景象。随着山势从平坦转向险峻,连接了第四段景色,水面游荡着零星的船只,山间临水的房屋内也有人居住,一座横跨山间的水坝上有一座磨坊,转动的水轮显然是山中居民在劳作生息,为壮阔的山景增添了生活气。江面之上,展现了第五段景,江面碧波荡漾,有渔舟轻泛,渔家撒网,有游人在亭内观赏这一平远寂静的景色。山间绿树成荫,翠竹丛生,近山修理,远山巍峨,一派繁盛的江南风格,最后以平远的近景和险峻的山景结束。时人赞其画“一点一画均无败笔,远山近水,山村野市,渔艇客舟,桥梁水车,乃至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无不出以精心,运以细毫”。

  《千里江山图》全幅构图景象开阔,取用传统的散点透视法,全卷系大青绿山水,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景。画家的师承直接来自徽宗的写实观念,具体用色离不开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传统手法,但较前人清雅,在未染色之处微微露出画家受郭熙坡石画法的影响。用色上,在单纯的青绿色中寻求变化,主要用石青石绿,淡色渲染高空和水面,在山脚和半空露出绢本的底色,顿显阳光灿烂之感,间以赭色点缀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画中所描绘物象和画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构图布局的安排和形象的塑造,笔墨和造型的处理都在线与色、色与墨中呈现咫尺有千里之趣。

  我们中国画的“赋彩”,用“彩”而不用“色”,正是一种主观表现性的体现。清代王概说“着色象其形采,渲染得其神气” ,“彩”与“采”通,有文采、神采之意。所以色彩是随着感情而“赋”的。其精神不是以生活为依据,而是意境决定色彩,不是生活决定色彩,因此,中国画的赋色传统是表现性的。传统工笔画走的设色之路是浪漫与现实之间的道路,所以才出现隋唐辉煌灿烂的金碧青绿山水的色彩浪漫,以及宋代朴丽典雅的花鸟画的风华绝代。然而,宋代以后,传统中国画色彩过早地出现退萎,虽后世历经许多画家的努力,如元代赵孟頫,明代仇英、吕纪、唐寅、陈洪绶,清代邹一桂、恽寿平、蒋廷锡等身体力行的推崇,也依然只成为清新一时的展现。毋庸置疑,工笔重彩画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有赖于理论研究的推进,中国工笔重彩画有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就,丰富的遗产。我们不仅仅要从技艺层面,对工笔重彩画的发展脉络、审美特性、美学体系,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名家名作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同时还要及时关注和研究当代工笔重彩画所取得的最新成就及其发展格局和走向,这其中我们探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在中国工笔重彩画的贡献和研究价值方面就显得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张书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3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