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欢迎进入YCC世代:中国年轻藏家建立的艺术新世界

2015-11-30 18:27:41 陆晓凡

  美国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芭芭拉·波洛克(Barbara Pollack)曾撰文提出YCA(Young Chinese Artists,中国年轻艺术家)的概念,这些生长在中国计划生育和八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环境中的艺术家被认为是“游离、特权、不关心政治且自恋”的。但数年与这帮艺术家的接触使她逐渐改变这种成见,认为他们正发展出中国艺术的新词汇,并将他们称为超越国家界限、崇尚个人表达的“后中国人”(post-Chinese)。

  而在这帮艺术家背后支持他们的,正是一帮与其同时代的中国年轻藏家(Young Chinese Collectors)。2014年版《拉里名录》(Larry’s List)的艺术藏家报告显示,在当代藏家中只有10%小于40岁。而在中国,如郑志刚、陆寻、林瀚、周大为、周艟等年龄在30岁左右的年轻藏家。

  从美术馆到基金会,新兴藏家们正在建立当代艺术话语权

  顺应近年中国建立私人美术馆的热潮,陆寻、林瀚把重点放在美术馆建设上:四方当代美术馆由陆寻及其父陆军在南京历经10年时间共同创建。该馆馆舍由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设计,自2013年11月开幕至今已举办了3个展览。陆寻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采访时表示:“我们美术馆的展览没有一个特别精准的定位。第一个展览是一个综合性国际化的展览。第二个展览峰回路转,为中国极其另类的个案——廖国核,做了他迄今为止最完整的美术馆个展。第三个展览‘绝对收藏指南’,我想从收藏的角度去说明一些事情,并同时推出三位在西方极其成功的亚裔艺术家陈佩之(Paul Chan)、傅丹(Danh Vo)及梁慧圭(Haegue Yang)。接下来我在策划一个大中华地区以及泛华语区艺术家(包括香港、台湾、新加坡等)的群展。”

  同样已举办了3个展览的,还有一年前由林瀚、雷宛萤、黄勖夫在北京创立的木木美术馆(M Woods)。该馆首个展览“微暗的火:打开收藏的国界”,呈现了龙美术馆、乔志斌、周大为和林瀚本人等当前中国藏家所建立的国际化收藏体系,其后推出的荷兰艺术家圭多·范·德·卫夫(Guido van der Werve)个展和目前正在展出的第三个展览“险怪:绘画的普世性”,都有种不走寻常路之感。

  不仅从展览上有自己的思考,他们收藏的艺术家与此前的中国藏家也有所不同:陆寻是国内最早收藏傅丹、梁慧圭、陈佩之作品的藏家;林瀚对《艺术新闻/中文版》表示:“无论是巴西艺术家卢卡斯·阿鲁达还是来自英国爱丁堡的杰克·麦康维尔,我们都是中国第一个收藏他们作品的美术馆,对杰克·麦康维尔的作品来说,(我们)也是其全球最大的藏家。我们收藏他的作品数量马上就要达到了双位数。”

  周大为则从参与方式上独辟蹊径,从更多的角度介入艺术市场,藏家已经远远不能概括他的身份:他是天线空间和Leo Xu Project两家画廊的赞助人,也是藏家俱乐部的组织者。而由周大为与应青蓝投资举办的ART021艺博会在今年11月进入第三届,参展画廊数量从2014年的54家上升到75家。

  “如果我住在美国或欧洲,我的主要精力可能用于收藏,”周大为说,“但在中国,如果我不资助画廊,不支持艺术博览会,那谁会去做呢?没人会做。”他承认自己参与的各种活动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具有利益冲突,但坚称他是靠自己的公司信都国际租赁有限公司而非通过艺术投资来维持生计——该公司管理着价值两亿多美元的资产以及2000多辆轿车和卡车。周大为估计自己在艺术方面的投资超过150万美元。“中国需要成熟的艺术体系,需要像我这样帮助确立这个体系的人。”他说道。

  接通西方艺术系统

  在海外接受教育几乎是这帮中国年轻藏家共有的经历:林瀚14岁留学新加坡,毕业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的动画设计专业;陆寻毕业于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其专业是纳米工程;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周大为和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周艟则都攻读了艺术史专业⋯⋯海外教育背景和更开阔的视野使他们在接触并理解世界顶级画廊、美术馆时有更大优势。

  因此在建立话语权的过程中,YCC们也注重与西方艺术系统的接轨。今年5月,巴黎蓬皮杜中心迎来一次中国当代艺术藏品捐赠,K11艺术基金会创办人郑志刚捐赠了张恩利作品《材料》;郑志刚与周大为共同捐赠徐震-没顶公司出品的装置《集团-(4把刀组合)》;余德耀基金会捐赠了丁乙的《十示之94-11》;在法国金融界工作11年后返回香港的赵令勇捐赠了张恩利的《水》(10号);藏家薛冰捐赠了赵阳的《春天》。

  中国年轻藏家们在西方艺术世界的举措远不止于此:英国泰特美术馆(Tate)在2012年邀请郑志刚加入其亚太收购委员会。今年,K11艺术基金会与巴黎蓬皮杜中心展开为期三年的深度战略合作,在蓬皮杜中心设立中方主管,研究并推广中国当代艺术。同时积极在英国和法国推出中国当代艺术家展览:6月24日,中国年轻艺术家陈天灼在法国巴黎的首个个展在东京宫开幕。K11艺术基金会与伦敦当代艺术中心(ICA)合作的首场展览——10月12日开幕的上海艺术家张鼎个展“龙争虎斗”也是他在英国艺术机构举办的首个个展。木木美术馆的联合创办人林瀚今年成为了纽约Dia Art Foudation的华人理事,该馆另一位联合创办人黄勖夫也加入了纽约新美术馆(New Museum)国际理事会。

  在向海外输出中国当代艺术的同时,中国年轻藏家也参与到中国本土艺术体系的塑形之中。在上海,郑志刚的chi K11美术馆正在举办“跨界大师·鬼才达利”特展。这一展览是2001年以来西班牙卡拉·达利基金会唯一正式授权的中国大展,也是继2014年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之后,chi K11美术馆再次呈现西方现代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2014年,周大为与艺术家徐震共同创立了把艺术融入大众消费品之中的艺术衍生品牌“皮毛”(PIMO)。在这一项目中负责产品运营的周大为在收藏和商业运作上拥有把握新趋势的敏锐眼光。

  无论是商业运作、跨界合作,还是建美术馆,YCC的尝试都带有实验的态度,他们都没有把取得商业上的利益当成必须达成的目标。因为真正支撑起他们庞大收藏开支的还是他们在各自家族企业的“主业”以及他们在金融、地产等等和艺术无关的领域的投资。中国当代艺术整体生态的更新与日趋国际化的环境造就了这批从收藏起步并有能力走得更远的中国年轻藏家。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