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可惜无声 —— 以展览的方式思考齐白石的艺术

2015-11-30 18:31:22 吴洪亮

  齐白石 花果草虫册页八开之一莲蓬蜻蜓

  23cm×30cm 纸本设色 1945 年

  中国美术馆藏

  齐白石人生近于百年,集中国艺术之大成。汇诗、书、画、印,山水、花鸟、人物,工笔、写意于一身,而无一不精。作品之丰,更无出其右。然而,使其登上艺术之巅的核心是什么?齐白石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本文即是从近期北京画院所办展览“可惜无声——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之二”入手,来触摸、探求齐白石的人生与艺术。

  建馆十年,从“草间偷活”到“可惜无声”2005 年,北京画院美术馆成立,并以“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2005 年8 月25 日—2006 年4 月25日) 作为开幕首展。此后的十年时间,陆续以齐白石的人物、山水、梅兰竹菊、水族、花卉、书法、蔬果、篆刻、手札为主题进行陈列展出。2015 年的今天,北京画院开启新一轮的齐白石艺术系列专题,面向全国征集作品,力图使齐白石的艺术最全面、最系统、最完整地呈现给观众。新一轮专题展的首次展出仍然选择齐白石的草虫画,并以1942年齐白石创作的一套草虫作品《可惜无声》作为展览题目。

  齐白石 虫鱼册页四开之一休负雷雨

  35cm×20cm 纸本设色 1934 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齐白石的草虫画风格独特:他笔下的工笔草虫栩栩如生,形态逼真,叹为观止,实不输于真实世界的草虫;他的写意草虫虽寥寥数笔,仍生动传神。最为可贵的是,他将大写意的花卉和工细的草虫完美结合,不仅将中国画工笔与写意两种表现形式发挥到极致,而且符合他对于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雅俗共赏的美学追求,不仅普通百姓喜爱,也为专业人士所欣赏。工笔草虫在画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动静结合,看似无声,却仿佛可听见虫鸣。在这些微小平凡的草虫中饱含了老人深沉的同情与爱怜,每每观之,往往令人动容。齐白石的草虫既来自于儿时的记忆,更来自于细致入微的观察,这是决定他的草虫与众不同的内在因素。白石老人用柔软的毛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动的草虫世界,他笔下的工笔草虫,以纤毫毕现著称,甚至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的腿部、关节和触须都被他刻画得清清楚楚。为了使观众能够最近距离、最真实地感受这些细节,我们特意在展品旁边放置了放大镜,大家不但能清楚地看到每一只昆虫的细部,还能感受到白石老人用笔中“写意”的感觉。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有很多年轻的朋友对于这些昆虫已经很陌生了,所以我们还专门请昆虫学家具体考证了这些昆虫的来历和生活习性,使大家能够在掌握相关背景的情况下欣赏这些精细的画作。

  草间偷活,虽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美丽的自然世界,然而这句话却是源自齐白石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1917 年,齐白石安宁的乡居生活被不断的兵匪之乱打破,甚至经常有人扬言要绑票他。无奈之下,年近六旬的齐白石被迫逃离家乡移居北京。“吞声草莽之中,夜宿于露草之上,朝夕于苍松之荫”,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环境,使得齐白石觉得自己仿佛就是那些弱小而无助的小昆虫,只能在草丛间偷偷地苟活于世。

  迄今为止,齐白石草虫精品最大规模的集结

  “可惜无声——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之二”跳出了北京画院藏品的范畴,放眼全国,与八家重要的齐白石作品收藏单位联手,打造出生机盎然、形神具现的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这也是迄今为止齐白石草虫作品首次最大规模在京集结。展品之丰富多样性、系统学术性以及令人惊艳的观赏性,都是空前的。同时,此次展览亦完整地呈现出齐白石草虫画的发展脉络,使观者能够全面地认识齐白石草虫画的艺术魅力与价值。

  展览还原了自然界中的风吹、雨落、鸟语、虫鸣之音,并以齐白石的视角为引导,令观众体会白石老人如何观察草虫,如何进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的内心清凉。

  为使观者更好地理解齐白石草虫世界的这一份灵动,我们在展览空间营造出春、夏、秋、冬的季节环境。光影变幻中蛱蝶翩然起舞,蜜蜂萦绕其间。在不同的季节版块,分别配有白石老人的画与诗。夏季蝉鸣,他题“薄翼无须尽力飞,居身何必与云齐”;黄叶飘落,他写“秋风吹得晚凉生,扁豆篱边蟋蟀鸣”。自然世界的宏观与微观,全自其笔下涌动而出。齐白石早年居于湖南湘潭,“五出五归”游历之后,最终定居北京。而他的草虫也由早期的工致精细转向工写兼具以至写意更足。为了区分这些草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展览复原了齐白石在杏子坞的湖南老家,以及青砖朱门的北京小院,使观众理清了齐白石草虫的发展线索,也更能融入齐白石的生活与创作环境。

  展览展出了三十余种草虫,蝴蝶、蟋蟀、知了、螳螂……它们无不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不忧郁悲哀,不柔弱颓废,健康、乐观、自足;它们或跳跃,或爬行,或飞翔,或欢鸣,每一只都是鲜活的生命,每一只又都寄寓了白石老人的感悟与深情。观众立足于这些草虫作品前,不禁情绪共鸣,引发联想,感齐老之所感,悟齐老之所悟。正如白石老人在《红叶》诗中写道:“窗前容易又秋声,小院墙根蟋蟀鸣。稚子隔窗问爷道,今朝红叶昨朝青。”引口语入诗,极朴素又极有味,写出了自然的生命流动亦有光阴流失、人生易老之叹。但这感叹并不悲哀。秋风起了,秋虫叫了,枫叶红了,生命流动着,诗十分平淡,但充满内在冲动。描绘了声音,境界却寂静悠远。

  齐白石的草虫画洋溢着对自然界小生灵的关爱,诗性画意,无不体现出老人的博爱与睿智。

  齐白石 草虫册页十二开十二 落花甲虫

  25.3cm×18.4cm 纸本设色 1920年

  中国美术馆藏

  以草虫之精微,现宇宙之广大

  “致广大而尽精微”源自《中庸》之“修身”,原意为善问好学,致力于达到广博深厚的境界,尽心于深入到精致详细的微观之处。此句也成为徐悲鸿当年在美院教学时倡导的理念,以体现艺术的真意。相映成趣,佛家亦语“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即心若无物,那一花一草皆是天堂,参透这些,整个世界便空如花草。万物渺小或庞大,宏观或微观,都将是一个宇宙。这种参透世事的哲学境界在齐白石的草虫艺术中恰恰有所体现,并饱含了中国艺术的寄情之味。

  他画“草间偷活”,来表达自己身处乱世的人生感悟;他画“油灯飞蛾”,来表达对弱小生命的深深爱怜。可以说,齐白石正是用“一花、一草、一虫”在描绘他心中的世界,甚至在其中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悟。

  回首白石老人的艺术生涯应该说辉煌与坎坷相伴。他生来体弱,甚至无法耕作,27 岁之前还是个乡间的木匠,但天道酬勤,他最终不仅将中国艺术中的诗书画印集于一身,更打通了古与今、俗与雅、精细与豪放、矜持与幽默、生活与哲思。他“衰年变法”,别开新路,一扫中国传统绘画的颓势,创“红花墨叶”一派,终成大家。他坚持“我有我法” “我行我道”,提出了中国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精神理念。

  他画的是生命力、是自然的心性、是发自性灵的爱。他的艺术从泥土中来,带着青草的芬芳,更重要的是他始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是一位“接地气”的艺术家。英国美术史家苏立文先生说过,齐白石是个商业艺术家,但他是一位将个性最大地融入作品的商业艺术家,所以他成功了。的确,齐白石以卖画为生,但他按自己的性子画画、按自己的性子卖画,他会说:“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他爱钱,但爱得干净;他喜欢女性,喜欢得磊落。这就是齐白石,一个“真有天然之趣”的艺术家,中国艺术最好的形象代言人。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