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寒冬期艺术品收藏策略该如何转向?

2015-12-07 09:06:23 欧志葵 冯善书

佳士得、苏富比、邦瀚斯等国际顶级拍卖行广州论道

  在广州融熙文化和广东艺时代共同举办的“2015全球艺术品高峰论坛·广州”上,除了刘益谦、朱绍良和翟建民等国际和国内的收藏大鳄在媒体面前大吸眼球外,国内外顶级拍卖行有关负责人的出现,亦引发业界人士高度关注。尤其是在国内艺术品行业遭遇寒冬的情况下,整个市场的未来发展将往何处去?收藏家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战略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机遇?

  作为引领整个二级市场交易风向的主要拍卖企业,他们刚刚经历如火如荼的秋拍,其观点与上半年相比又有哪些变化?南方日报记者特意梳理了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英国邦瀚斯拍卖行中国区首席代表俞红雨和广州华艺国际拍卖公司董事长李亦非的发言,期望对藏家有所参考。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 新买家不要指望一夜暴富

  佳士得香港秋拍刚刚结束,魏蔚就赶来参加广州艺博会。她坦承,这次来才获悉广州国际艺博会已经有20年历史。在主题发言中,魏蔚主要与在场的观众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前国际上塑造艺术界的到底是哪些弄潮儿,二是买家们到底在买些什么。

  据魏蔚介绍,目前是由拍卖行、艺博会、画廊、平台商和博物馆五股力量在推动整个艺术品市场生态圈的发展。

  其一是拍卖行。过去10年,国内拍卖行发展相当迅速,在全球排名前十的拍卖行当中,中国的占比已经非常大。

  其二是艺博会。近年艺博会已经成为很重要的潮流,如香港巴塞尔,上海021,广州艺博会。

  其三是画廊。广州、香港知名的画廊可能有上百家,现在国际上也有些画廊来香港抢滩,东西方的交流非常频繁。

  此外是交易平台和博物馆。近两三年博物馆的涌现如雨后春笋,已经成为艺术圈的主要力量。跟国外很多美术馆一样,他们正在成为艺术品教育基地,对整个生态圈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那么,目前大家都在买什么东西呢?魏蔚引用了佳士得的一组数据:2014年该公司全球总成交84亿美元,其中1/3在亚洲,折合人民币约为150亿元。这150亿元,仅有约50亿元是在香港成交的,其余100亿都是亚洲藏家在海外购买的,譬如龙美术馆收藏的莫迪利亚尼《侧卧的裸女》,万达收藏的毕加索《两个小孩》等等,作品都流向了亚洲。这说明中西方的交流早就发生了,今后,这更会是一种势不可当的趋势。“这并不表示亚洲藏家在放弃亚洲艺术,而是各国藏家都将在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放眼国际。未来,东西方的交流,我相信是非常健康的。”

  她同时提醒新手买家,收藏应以喜爱为出发点,而不能指望一夜暴富:“暴利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现在已处在一个信息社会,今天发生的拍卖结果,几分钟后全世界都知道,再不会有那么大的暴利空间。”

  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 艺术品投资要有风险分配意识

  针对部分业界人士所说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外国人买进了很多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而现在都在抛售、散货”的观点,程寿康表示非常不认同。据他介绍,在2013年苏富比秋拍上,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拍了1.8亿港元,当时他正在担任电话委托,就遇到一个外国藏家与其竞价,并且最后成功把该作品“抢走”。“说老外不再收藏中国当代艺术,这种观点不对。”

  谈到对中国收藏家的印象时,程寿康表示,中国藏家大多热衷于买中国“国宝”,不管是内地,还是香港,甚或是在其他亚洲地区的中国藏家,近几年虽然涌现出一股购买西方艺术品的趋势,但并不普遍,只有很少数、有勇气的人去买西方艺术品。

  拍卖场上作品无数,什么样的艺术品更有投资和收藏价值?在程寿康看来,首先作品必须具有稀缺性和历史性。他举例说,《放下你的鞭子》这幅画,当时成交价为7000多万元。“这幅画可能你看上去不觉得怎么样,但其背后历史的重要性会令作品本身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其次就是潮流性,很多画二三十年前不怎么样,现在潮流来了,价格才应声而起。

  在谈到收藏与投资的关系时,程寿康认为,有些人疯狂购买艺术品,只是纯粹用来赚钱,这是非常不健康的。投资者不能简单地以为现在楼市、股市出现了风险,就应该把资金转向艺术品去赚钱。不是所有的艺术品都可以实现保值和增值,“抱有投资目的的买家,一定要有风险分配意识,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你若真有足够的钱,就应该在股票、房地产、艺术品等不同的投资品中间各有分配。”

  英国邦瀚斯拍卖行中国区首席代表俞红雨: 中国藏家实力迅速提升迸发力量势不可当

  与苏富比和佳士得相比,邦瀚斯在国内收藏家眼里可能比较陌生。其实,邦瀚斯成立于1793年,是一家有着222年历史的老牌拍卖行,在全球拍卖业排名第三。2007年,邦瀚斯开始进入香港,近几年才在北京成立办事处。俞红雨说,目前该公司正在努力用他们的学术研究来推动收藏市场的健康发展。

  “邦瀚斯在对教育新的藏家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亚洲的主席在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经常性地做很多讲座,同时在上海博物馆专门做过关于中国瓷器方面的讲座。”俞红雨告诉南方日报记者,2012年该公司主席亲自签署了相关协议,将在大英博物馆保存的大维德基金会藏的中国瓷器带到上海展览,这对中国藏家也是一个学习鉴赏的机会。

  据她介绍,目前中国藏家在国际拍卖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让世界了解到中国当代有一群热爱艺术的人士。这些爱好者不断将海外的中国艺术品带回中国,“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民众个人的经济实力有了迅速提升,现在迸发出来的力量势不可当。”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亦非: 收藏千万不要抱捡漏心态

  李亦非刚接站到讲台上,就开宗明义:收藏是一种消费行为,艺术品的第一属性是消费,藏家看到一件东西,因为他喜欢就买了,他的第一念头不是赚多少钱,有多少回报。

  “我认为,‘收藏家才是最赚钱的’这是一个悖论,一般行家买一件东西,明年赚10%或者15%就会卖了,但是收藏家因为喜欢,不舍得卖,往往最后能够获得意外惊喜。”李亦非举例称,就像这一次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卖出一亿八千多万元,荣宝斋当年是以80元一张的价格从李可染那里收的,一共收了2张,后来其中一张以500万元卖给了台湾一个藏家。与台湾藏家的交易仅发生在五六年前,就是短短的五六年,这件作品的价格就飙升到了一亿八千多万,可见最后守到今年的那位收藏家才是最大的赢家。

  在李亦非看来,收藏者要有“三闲”,一是有闲钱——有能力买,二是有闲情——有兴趣买,三是有闲暇——有条件去钻研。“收藏家无大小之分,大家喜欢的东西都不一样,收藏领域也不一样,当然我们也不能一下子像任性哥一样,今天买一个鸡缸杯,明天买一个唐卡,后天再买一个莫迪利安尼,要记住,他是有了40多年闲钱的机会,还有20多年的经历,这个很重要。”

  “还有一个我要讲的是,做收藏千万不要抱着捡漏心态。”李亦非对收藏者提醒道,现在资讯发达,投资者们也不可能捡到漏,一件东西出现,上网一查就知道大概市场行情。“举个例子,有个博物馆花了4亿多买9000多件所谓的‘国宝’,当初觉得捡了很大的便宜,现在才发现全都是假的。现在供货者也被抓起来的,这说明捡便宜是有很大风险的。”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