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快讯】交互下的新变化:“再定义——网络时代的复合视野和多重可能”展览开幕
2015-12-12 23:50:38 林静静
(雅昌艺术网讯)2015年12月12日,“再定义——网络时代的复合视野和多重可能”展览在广州时代美术馆开幕,展览包括CAMP工作室、帕克·依托、李启万、丹尼尔·斯蒂曼·马格内蒂、西斯塞勒·图拉斯、杨俊等艺术家的作品。此次展览不光是一个艺术作品的呈现,也是一个研究和探讨的过程。借用“网络”的概念作为一种策展方式,探讨能否用一种变化和多维的思维角度来建构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并在瞬息变幻的现实中,保持清晰的定位,缔造个性化的自我。
“再定义——网络时代的复合视野和多重可能”开幕式嘉宾合影
“再定义——网络时代的复合视野和多重可能”策展人 沈瑞筠 致辞
策展人沈瑞筠表示:“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很多方面,这次展览呈现的是网络带来的多重视角和多重可能,多重可能包括的了多重感知和多重身份。在过去的年代,我们得到信息的渠道单一,内容也千篇一律。当下网络和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的信息来源有多种渠道,且内容,观点丰富,视角多元,使我们看问题的方法立体了很多,不再是一两个主流的声音作主导,而是来自各方面的集体发声,展览所要探讨的多重视角,就是从思考网络带来的变化开始的。”
“再定义——网络时代的复合视野和多重可能”展览现场
“再定义——网络时代的复合视野和多重可能”展览现场
“再定义——网络时代的复合视野和多重可能”展览现场
帕克·依托现居住于洛杉矶,其作品《夜里吃了一点芝士条》跟网络及多重视角有密切关系。这个作品的对象是圣女贞德,艺术家做了多个关于圣女贞德的作品,每个版本都不同,这体现了人们对同一个历史人物的解读是有差别的。作品会将图片或者绘画与创作时采用的工具相结合,艺术家欲图通过这种结合强调创作的过程,而不是结果。网络正是在这种大工业时代下,将产品生产的过程呈现给大家,而不再仅仅是个结果。另外艺术家刻意的将作品抬高,看起来既不是照片,绘画,也不是装置,模糊我们对这个作品的定义,观者可以自己阐释作品,这既是对作品的再定义。
帕克·依托 《夜里吃了一点芝士条》 混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5年
西斯塞勒·图拉斯自1990年以来致力于有关“气味”主题的研究。《城市分子式》、《看不见的信息_味道分子式》、《迷宫_味道分子式》用三个不同的展示方式,试图打破视觉主导的传统,让观众用嗅觉来认知世界。《迷宫_味道分子式》里,图拉斯建了四个“空”盒子。每一个都含有一种味道,包括人、水、城市和自然。只有触摸墙面的时候,观众才会闻到味道并体验到这件作品。在《艺术界》里面的作品,图拉斯插了一张有味道的白纸在杂志里面。在纸上似乎没有任何信息,但当观众和它摩擦时就会嗅到作品的信息。这系列作品的概念是测试我们能否用多重感知来理解这个世界。
西塞尔·图拉斯 《迷宫_味道分子式》 墙上纳米微压上漆 尺寸可变 2015年
西塞尔·图拉斯 《看不见的信息_味道分子式》 纸上纳米微压印刷 2015年
丹尼尔·斯蒂曼·马格内蒂的作品《幻象(以我之名的动物野兽王国)》通过使用虚拟和现实环境和动作扑捉系统技术,模拟了三维的森林,将观众与现实环境隔绝,通过用线条抽象植物的外轮廓并把颜色简化为黑白,而把观众带进一个虚假的现实。
丹尼尔·斯蒂曼·马格内蒂 《幻像(以我之名的动物野兽王国)》 虚拟现实环境、眼镜、动作捕捉系统 尺寸可变 2014年
在多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的杨俊,其艺术作品中展现了他对“身份”主题的思考,作品《杨俊寻找“Yang”“Jun”》及《杨俊与杨军》都以姓名为出发点来讨论身份问题。命名,是对物体的一个定义,对于个体而言是独特的,但对命名的阐释却与特定的上下文有密切的联系。杨俊(YangJun)与杨军(YangJun),尽管发音相同,但在不同的语境下却有不同的解释。而《杨俊寻找“Yang”“Jun”》则是通过网络寻找到同样名字的陌生人,汇集到一起。同名同姓的人却各自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看似相同的定义下其实也有丰富的可能性。
杨俊 《杨俊寻找”Yang“ ”Jun“》 297mm×420mm 彩色数码照片 2015年
杨俊 《杨俊与杨军》 PAL制视频 09′ 31″ 2002年
CAMP工作室的作品形式涵盖电影、录像、装置、软件、开放式档案等形式,并广泛关注科技、电影和理论等领域。其许多影像作品都是先上传到pad.ma网站之后再整合完成的。因此,它颠覆了其作为在线档案馆的旧有角色,它不只是一种历史记录,还能作为影片完成之前的素材集合平台,这是一种“生产”的过程。影像《在回声萦绕的盒子里工作的人》记录的是珠海码头的场景,它是一个开放式的资源,允许观众对影片的意义和价值有不同解读。
CAMP 《在回声萦绕的盒子里工作的人》 双频高清录像 22′ 2015年
CAMP 《 装卸矩阵》 高清合成视频 8′ 2012年
李启万的“桌面纪录片”《变形金刚:前制作》收集了三百多个来自不同地域的关于“变形金刚”的视频,用电脑录屏的方式,呈现《变形金刚》制作,被观看,被报导的整个过程,融合了真实的场景,电影的布景,观众拍摄的录制场景,使观众得以用一个更宽阔和立体的角度去理解一部非真实的科幻片,同时在中国展出时,弹幕技术也被运用到作品当中,使其在中国语境里呈现添加了一层内涵。
李启万 《变形金刚:预制作》 中英文 彩色高清 16:9 影像 25′03″ 2014年
另外此次展览还邀请杂志、大学院校共同参与,通过艺术作品的特别定制,研究小组的实地考察,与杂志交换平台,与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分院联合研究,以实体出版和网络传播和调研相互推进等方式探索“网络”的可能性。
《网络研究—优步, 网络熟人社会的调查》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16年1月31日。
(责任编辑:洪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