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少民个展《这里没有问题》举行
2015-12-15 08:55:38 颜亮
“我们必须面对和处理生活常规”
由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R M C A )主办、国际著名策展人大卫·艾略特策划的大型展览《这里没有问题———沈少民个展》于12月5日下午在红专厂当代艺术馆1号馆开幕。
本次展览是沈少民十余年来首次在国内举办的大型个展,展品包括六个装置艺术作品和一个以半行为艺术半文献的形式展现的大型艺术计划,它们占据了红专厂园区内四个展馆和一部分户外空间,是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开馆以来占地面积最大的展览。开幕当日,策展人大卫·艾略特与艺术家沈少民就其艺术观念、实践及文化意义作学术对话。
“我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出生于黑龙江的沈少民,目前生活与工作于中国北京和澳大利亚悉尼,作品以装置艺术、影像艺术以及观念绘画等创作为主,常常曲折地呈现当代人类的生存处境并作深刻反思。他将本次展览视为“过去的总结和重新开始”。
自学成才的沈少民没有美术史学习的束缚,艺术创作完全源于生活和他的奇思妙想。在怀疑世界的同时,他也时常反思自身。正如沈少民所说,“我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谈到此次展览的主题,沈少民说:“这是出于对当代艺术的质疑———我们这样做艺术有什么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并通过思考产生问题,并寻求解决。”“这里没有问题”,是因为问题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处理的生活常规。
《我是我自己的结果》掩映在展馆众多白色墙体之中。“这部作品一直处于未完成的状态,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展览,我用10年时间酝酿而成。”沈少民说。他决定在大限到来之后,捐献一切可以使用的器官,“比如我的眼角膜,可以捐献给盲人;这个盲人死后,又能将眼角膜捐献给其他人。这样,艺术家去世后就可以用盲人的眼睛继续看世界了。”不能移植的部件则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于是,他向一些年轻艺术家索要以其器官部件制作艺术品的方案,整理后展出,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遗体器官的再创作惊世骇俗。本该带有暴力美学色彩的创作因仍停留在文本形式上,少了几分恐怖,多了一些荒诞色彩。
“共同创作”打破艺术界限
一进入主展馆,就能看到大厅中整齐排列的耳机和话筒,这是作品《艺术史》。无数悬挂的耳机中播放不同的诗句,观众戴上耳机之后,可以通过话筒发表自己对艺术的看法或重复耳机中的诗句。讨论的话语经过电脑转换成文本语言,并由打印机不断转录在卷筒打印纸上。最后,转录的话语将被装订起来,纳入不断增加的文本中。不同于以往对科技、工业的警惕,沈少民的新作将话筒、电脑、打印机作为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也算是一种突破。
沈少民之所以将本次展览视作自己创作生涯的转折,在于其中纳入了“共同创作”的元素,打破了艺术创作的神圣外衣。“艺术的标准就是真诚。”沈少民说,《艺术史》中放置的话筒,可以视作对观众参与的邀请,与他共同完成一次行为艺术;《我是我自己的结果》则以自己的身体为材料,供其他艺术家进行创作。他开放创作空间,让观众、同行一起追问、寻求解决策略。由此,艺术的场域得到极大拓展。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