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栏】尤洋:效率,还是效率
2015-12-19 17:51:15 尤洋
效率,还是效率。
今天的中国市民正生活在一个热衷强调城镇化进程的时代中,其中的大部分人不得不习惯以同样风驰电掣的速度来面对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交。从幼年的家庭作业到今天的职场培训,几乎无时无刻被灌输着对效率的追求,只不过期末考试换成了KPI,学校教师换成了由今天城市生活中的各种指标所化身成的一个面目模糊的庞然大物。随着现代文明觉醒而诞生的各种社会科学技术,则进一步诱导着使用者更加着迷于效率,虽然很多时候以更好听的“质量”作为替代词。比如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得以自认为有意义地经过碎片时间,想想每天你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小时吧;技术发展也使得传统的私人领域不再有明确界限,你在家里打开电视机或者pad发现屏幕上都是广告--世界另一端的品牌在向你兜售莫名奇妙的产品。
对此,我们无法拒绝,就像我们不能拒绝全球化一样。甚至你无法想象离开了数字载体的都市生活是否还成立,而这些载体由大大小小的屏幕组成。这时,艺文生活被想象成最后的那根稻草,文化艺术似乎有能力把你从一个个找不着北的生活困境中往上拉一把。谷歌艺术计划就是这个供需关系下的时代产物,一个大方的互联网公司所推出的大方产品。通过这个平台,你的碎片时间可能不全花费在剁手购物和浏览娱乐视频上,也避开了千里迢迢去卢浮宫却挤不进《蒙娜丽莎》周围自拍党的无奈,甚至让你足不出户就能在屏幕上拥有自己亲手策划的私人展览。
我不知道你多久会去一次实体美术馆,但我可以感受到在今天参观美术馆更像是一种体验式消费行为。艺术馆里的观众是沉浸在周遭的氛围里还是墙壁上的画作上?是在担心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够布尔乔亚还是期待艺术能够开启另一扇感知生命的窗口?实际上我们都会带着综合性的期待步入美术馆,而在这些不同的感性需(Ying)求(Xiang)下,艺术作品自身的魅力和其启迪功能又能展示多少就不得而知了。以求知为主要导向的观众,往往会在观展前后进行一系列的辅助学习。相比起传统的学习方式,数字技术在此被定位成一种便捷又成本低廉的积极力量,符合“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的时代精神。
虽然数字技术带来了海量的娱乐节目,愈发扁平的文化产品,但同时亦为文化和教化的结合提供了契机。艺术作品在通俗文化浪潮中已经几乎消失殆尽的崇高性在电子屏幕中亦不时复燃,闪动着微弱的光。技术从未存在善与恶的判断,而其身后的价值导向则值得警觉,数字时代的美术馆和观众,通过谷歌艺术为代表的平台建立新形式的双向渠道,这既是一种发展中的艺术关系实践,也是用户以知性能力主导运用互联网精神的积极尝试。
注:本文转自谷歌黑板报
尤洋简介:
艺术活动策划人,多家艺术和音乐杂志专栏作者。曾任中国大陆地区首家大型当代艺术博览会CIGE(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副总经理、美国迈阿密Art Asia艺术博览会亚洲顾问,《TimeOut北京》杂志市场总监和非盈利艺术机构满瑞斋(MaryInn)的创始人及活动策划人。自2006年起加入艺术行业后长期关注新锐艺术家、设计师、音乐人的发展,并策划一系列活动呈现新一代创意产业人士的创作状态,曾多次代表中国艺术产业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现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副馆长。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