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珐琅彩再现摩根大通
2015-12-21 11:23:05 未知
我国烧造彩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晋时期的褐斑青瓷。此后经隋唐宋元,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历史的巅峰,呈现出五彩缤纷,百花争艳的新局面。在这群芳璀璨的百花园中,盛开着一株美丽典雅,血统高贵的奇葩——那就是清宫珐琅彩,它那近乎于脱胎的轻薄,来源于宫廷的彩绘,一丝不苟,细如毫芒,所有的烧造工序都出类拔萃,创造了中国瓷器彩绘的伟大奇迹,被世人誉为“彩瓷皇后”。
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
珐琅彩瓷在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雍正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
在历代瓷器中,珐琅彩瓷造价最贵,艺术水平最高,被喻为“官窑中的官窑”,所以在现在收藏市场上炙手可热。早在2006年,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就拍出了1.5123亿港元的天价。2007年,雍正珐琅彩御制题诗花石锦鸡双耳瓶拍出1.15亿高价;2010年,雍正御製珐琅彩祥云瑞福花瓶伦敦拍出1.23亿。每一件品相完好的珐琅彩,其价值都是上亿的,不是普通藏友能收藏的,都是馆藏级的藏品。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收藏一件珐琅彩,其升值空间是非常强大的。
2010年秋拍,在英国Bainbridges拍卖公司,一件清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转心瓶以4300万英镑,加上佣金折合港元约6.9亿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交易的新世界纪录,超过估价40倍,一时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近日,摩根大通有幸征集到一款“雍正御製”珐琅彩金地开光珐琅彩赏瓶一对,藏品高:41cm,口径:8.7cm,底径:14*14cm 。。底足“雍正御制”4字楷书款。
此对赏瓶在色地上彩绘山水楼亭,角鹿骏马,绘画技巧及其复杂,经几位专家老师鉴定该赏瓶的绘画风格集聚了中西方绘画色彩,为当朝的著名画家郎世宁所画。图案画工均极精细,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藏品在构图设计上可谓别出心裁,它以多种色调的珐琅彩料与粉彩料合绘纹饰,不仅画面丰富、层次鲜明、画工精致。在装饰工艺上集彩绘、描金、轧道、开光等多种工艺于一身,充分反映出雍正时期繁缛、复杂的釉上彩制瓷工艺。
珐琅彩装饰,颜色娇嫩,鸟语花香,景象怡人;飞禽绘画精细,造型生动,呼之欲出,周围花朵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线条勾勒细致,分染技法娴熟。细腻的绘画技术使得骏马角鹿图清晰明艳,色彩艳丽,富有浓郁的中国画之韵味,充分给人们以美的艺术享受。此品种非常罕见,在未来有极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摩根专家认为此器物珐琅彩造型独特,胎釉结合紧密,釉层均匀,富有质感,所绘山水花鸟,用笔精致,笔笔到位,设色艳而不俗。底款为“雍正御制”,是一件极为精美的雍正时期的官窑精品,极为珍贵。
烧造难度颇大。开光内图案设色淡雅。造型端庄,胎体厚实,纹饰华丽,充分彰显了皇家气派与风范,这样的精器制作,应当为大清宫廷中的陈设用瓷。此瓷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珐琅彩精品之作。
纵观近二十年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市场,瓷器价格节节攀升,屡创新高。而珐琅彩的高贵出身,意味着珐琅彩流传到民间的数量非常有限,但是经过漫长的历史,也让很多不可能的事充满变数。珐琅瓷被称为“官窑中的官窑”,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无可估量的。
(责任编辑:徐妍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