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李纲:以水墨为“刺”,洞穿现实

2015-12-22 08:55:07 颜亮

  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在场———2015李纲”展览将于12月27日在广东顺德一处废弃的工厂旧址开幕,艺术家李纲将以美术馆回顾展的方式“占领”这个珠三角典型的工厂旧址空间。

  李纲生于广东普宁,经历了珠三角地区因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同样也见证了产业转型带来的百业凋敝。李纲一直专注于水墨,有着极好的传统写意水墨的功底和造诣,是国内最早在水墨领域进行现当代实验的艺术家之一。在过去20年,他一直在以抽象水墨试验置身于中国变革运动当中,此次展览更是希望以水墨为“刺”,在珠三角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域,洞穿表象的迷障,挑出深层的东西去呈现。

  何为“场”

  在当地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下,李纲以一个刚刚迁移完成的空置厂房作为展览空间。展览分为“在场”、“废墟”、“传模移写”和“走笔”四个部分,其中“在场”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

  展馆保留了工厂撤退时匆忙而凌乱的原貌,使得能够以真实场景作为“剧场”的舞台背景。二楼一角堆满了废弃残缺的砖块,这些都是李纲从废墟里拎回的材料,试图寻找一种新的解读“废墟”的方式。他以水墨为媒,将砖块拓印在宣纸上,将社会中的现实物品转换为抽象的艺术作品。

  李纲将平面媒介中的折叠、拓印与转印的方法延展至社会学层面。“关照中国城市膨胀过程中产生的废墟现象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这就是一种‘在场’。”李纲指着那些砖头,“当初从这个工厂走出去的人已经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而我让这个地方产生了艺术。”

  对于“在场”的含义,李纲认为艺术家成长的环境,运用的材料以及思考的“点”,都在“场”中,这个“场”不是指的具体的场所,而具有更广泛的意义。本次展览将惯常的创作空间从美术馆搬到了废墟,也意味着李纲自身从美术馆管理者的身份转变为以此工厂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化进程背景下的一员。将艺术融入空间,试图调动每个人的兴奋点,所见所闻,包括整栋工厂大楼,所思所想,包括整个布展过程的影像,在场的无一不是作品。

  “在场”为何

  “在场”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同时也是李纲对珠三角文化探讨与实验的新起点。他不仅在空间中回顾自身的水墨创作历程,更尝试多种艺术的表达手法,将工厂所剩的生产材料作为媒介,对空间大楼实施包裹缠绕之行为。李纲在介绍创作理念时说道,展览所处的工厂原来是生产安全服装的企业,在布展中他用安全服装的布料来包扎外墙,体现了一种对文化和人文关怀的保护,而缠绕的方式也有着受伤之后包扎和急救的含义。

  对废弃工厂的包扎背后的关怀主体是谁不言而喻。李纲强调,“艺术家必须与社会和时代息息相关。”近年来大面积的产业升级转型同样带来了残酷而冷峻的现实,出现了加工业企业的倒闭和搬迁浪潮,曾经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工业区如今凋敝冷清,大量外来工人的削减也使得曾经辉煌一时的新型城镇百业凋零。针对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与背景,李纲希望可以通过“在场”这样一个展览来呈现他对现实的介入与批判。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