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陈池渝:襟怀丘壑——邵声朗的山水画艺术

2015-12-25 12:04:19 陈池渝

  导语:2015年12月27至2016年1月3日,“文脉丹青”邵声朗师生作品展将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以下是陈池瑜为邵声朗撰写的文章。

“文脉丹青——邵声朗师生作品展”海报

  著名山水画家,湖北美术学院教授邵声朗先生在8O年代初为自己设立的艺术目标是:主要从事山水画的探索和创作。虽然他已经在人物画领域取得了可观的艺术成就,但自80年代以来,他把创作的突破口对准了山水画,他“希望能在这个空间比较大的画种中,在传统和现代派的夹缝中,不迷信、不排斥、纵横中外, 吐纳古今,立足中华,面向生活,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邵声朗先生在长期的中国画学习、教学与创作中,培育了自己的艺术胆识,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他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师承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诸位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悉心体会大师们勇于出新的“胆”和“魂”, 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精神成为他崇奉的信条。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邵先生将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把握同对现代生活的观察体验结合起来,他以三峡和鄂西作为自己写生和创作的基地,加上他对家乡江汉平原的眷念,使他的作品“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

  邵先生将自己山水画创作特点用八个字进行概括:“开门见山,山有丘壑。”开门见山,即在他的山水画构图中突出作为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在他的一些画中,如“云横苍岭”、“造化钟神秀”、“石骨清秋图”等,辟面而来的是耸立的高山,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他十分注意画面山势的整体气势,用块面组成山的厚重体积感,造成画面远看响亮的效果。如《背山图》、《石骨丹心图》、《幽谷鸣泉图》等,用纵横恣肆的笔力结构筑架起山石的骨骼,使山势呈现出苍劲刚毅的性格,再加以墨色敷染,造成画面整体浑然的效果。他将艺术概括的手法同书法用笔的构架有机结合起来,使其在山的结构表现上探讨出一条新路。

  如果说:“开门见山”是表现大山扑面而来或迎面陡立的气势的话,那么“山有丘壑”则是要表现山的层次和丰富性。邵先生在创作中着力解决概括与单纯的矛盾,运用色和墨造成画面丰富的效果,这样他的创作特征就表现为:开门见山——远看响亮;山有丘壑——近看丰富。他的《暮韵图》,《长江天际流》、《苍山乐章》均在整体统一中表现出丰富的内容,使画面富有变化而耐人寻味。他的《霜林艳》、《雷电颂》、《观鱼图》等,将花鸟画的色彩引用到山水画创作中来,走出了一条使色彩和墨法既对比又相联系的新路,使墨和色在对立中统一。

  邵先生在中国当代山水画创新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对推动山水画创作向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将在人们的欣赏过程中不断地显现出来。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