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2170期】章宏伟 : “画目二大籍”与《向氏评论图画记》关系辨正

2015-12-26 08:43:41 吕江柳

        【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傅申:石渠宝笈初编编者梁诗正及三编编者黄钺的研究

        【雅昌讲堂】肖燕翼:元倪瓒《古木竹石图》、《汀树遥岑图》辨伪

        【雅昌讲堂】陈韵如:《石渠宝笈》所见的宋徽宗

        【雅昌讲堂】张弘星:乾隆的“记忆宫殿”?--从博物馆史学看《石渠宝笈》的几个重要特征

        【雅昌讲堂】胡素馨:“镜中窥我”:乾隆时期视觉文化之折射

        【雅昌讲堂】曹星原:法则的权威--《石渠宝笈》法则建构方法论模式雏论

        【雅昌讲堂】卢素芬:从石渠宝笈的次等跃升为国宝

        【雅昌讲堂】吴雪杉:重华宫赐画:兼论乾隆“五玺”全而《石渠宝笈》未著录的现象

        【雅昌讲堂】张震:探析乾隆内府的绘画品赏趣味和模式--以画禅室为中心

        【雅昌讲堂】邱士华:《石渠宝笈》初编编纂者研究

        【雅昌讲堂】吴敢:商榷莫非《风》、《雅》、《颂》--乾隆帝与《诗经图》 

        【雅昌讲堂】董建中:从文本比较看《石渠宝笈》书画的著录

        【雅昌讲堂】田艺珉:学诗堂与《石渠宝笈》鉴藏

        【雅昌讲堂】杨小京:《墨缘汇观》与《石渠宝笈》

        【雅昌讲堂】王连起 :李唐《晋文公复国图》考辨

        【雅昌讲堂】余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跋文考释--兼考图文之遗缺

        【雅昌讲堂】黄小峰:重访《五马图》

        【雅昌讲堂】凌利中:古书画割配现象于书画鉴研中的作用

        【雅昌讲堂】衣若芬:清宫旧藏明代《北京八景图》新探

        【雅昌讲堂】王廉明:《十骏犬图》及清宫兽谱的两个面向 

        【雅昌讲堂】郁文韬:格物与炫奇之间--《石渠宝笈》著录动物图谱的性质与文化意涵

        【雅昌讲堂】汪亓:浅谈禹之鼎的山水画创作--从《石渠宝笈》著录的禹之鼎两幅山水画谈起

        【雅昌讲堂】陶喻之:倪瓒画像流变再研究

        【雅昌讲堂】朱万章:清宫旧藏吴伟《洗兵图》补证

        【雅昌讲堂】单国强:诸本《石渠宝笈》目录索引的比较分析

        【雅昌讲堂】戴立强:《唐宋元名画大观》和《名画荟珍》两部画册的前世今生

        【雅昌讲堂】朱赛虹:《石渠宝笈》纸品著录及其启示与意义

 

 

        主讲人介绍:

        章宏伟: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研究馆员。浙江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编辑学会编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编辑出版史研究》主编。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中国印刷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明史研究论丛》编委。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论丛》编委。故宫博物院《紫禁城》编委。故宫博物院《故宫百科全书》副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教授。苏州大学教授。南开大学故宫学与明清宫廷研究中心主任。

章宏伟: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研究馆员

        导语:

        为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故宫博物院推出“石渠宝笈特展”,分批展出近300件珍贵书画藏品与公众见面,展览分为“典藏篇”和“编纂篇”两个部分,分别在武英殿和延禧宫同时展出。展览期间,《石渠宝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邀请了数十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共同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会后将出版“石渠宝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主题:《石渠宝笈》著录绘画个案

        章宏伟 : “画目二大籍”与《向氏评论图画记》关系辨正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上午好!我要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向氏评论图画记》与画目二大籍关系考辨。

  《清明上河图》研究的人太多了,我们今天在场的余辉先生,曹星原先生、吴先生都是研究《清明上河图》的高手。我给大家汇报这个题目是我在学习他们著作当中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向氏评论图画记》究竟是一本怎么样的书或者是怎么样的一篇文章。我们现在谁都不知道,因为早就已经遗失了,我们之所以知道有这么一个叫做《向氏评论图画记》的著作或者是文章,是因为在这一卷我们今天认为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第一个跋文金人张著的跋文里边提到了说《向氏评论图画记》,说《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应该藏在予以保之。所以因为这个张著的提到所以《向氏评论图画记》才得以青史留名,并且成为今天我们研究《清明上河图》的一个依据。

《清明上河图》全卷

        徐邦达先生说曾经怀疑《向氏评论图画记》的作者是向氏,我寻徐先生的论著没有找到出在哪儿,但是韦陀先生说是徐先生有这么一个怀疑。谢巍先生他那本大作《中国画学著作考录》那么对《向氏评论图画记》曾经有过一篇非常认真的考论,可以说谢先生的考论大概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篇考论,那么他的结论就被后来研究《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像曹星原、余辉、陈传席、戴立强先生都认可,但是我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就发现好像谢巍的考证问题很多,里边那是漏洞太多了,实在不能作为一个确证,就好象他已经建立了一座高楼大厦,但是地基没有打,他就这个大厦就建在沙滩上,所以我主要的,因为我是主要原来做文献的,所以我这篇文章主要是从文献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做一点考辨。

  那么现在大家把《向氏评论图画记》作者认定为向氏或者是和向敏忠家族联系起来的这个贡献是这个谢巍先生,他第一个提出来的。现在《向氏评论图画记》我们现在在所有的能够找到的中国古代的文献当中还有一种词就把评论两个字去掉了,《向氏评论图画记》,但是他们的出处我们能找,都能归到金人张著那儿去,所以谢巍说这个本书的作者他说资料皆为名言,何人所纂。但是他书名称向氏,周密说“吴兴向氏,后族也。”在宋一代向氏为后者,仅仅神宗向敏忠的曾孙女,所以他就到向氏家族当中去寻找。并且谢巍先生认为这个《向氏评论图画记》它的篇幅、卷数应当在两卷以上,与《周密在癸辛杂识吴兴向氏》这一条当中所说的“吴兴向氏,后族也。其家三世好古。”后面提到向公明、刘索家里有画目二大籍,他就把这两者给划上了等号。因此结果就从这儿出来了,就从这儿出来了。

  我觉得就是谢先生的结论缺乏文献依据,属于主观臆断。

  当然有可能《向氏评论图画记》与向氏后族的向氏,与吴兴向氏没有关系。但是呢我们今天因为也无法做DNA检测,那么慢慢的只能归于吴家,所以我们今天的研究可能还是要循着谢巍先生给我们指出来的这个节点来往前走。

  那么向氏一族在宋代也算是一个大家族。但是我们现在的研究者一般就把向氏就看成是一个抱成团的聚族而居的这么一个就是不管你是哪个向都是归在一起的,但是要知道宋代延续的时间从北宋延到南宋,向敏中生了五个儿子,我们知道我们的家族在不断的繁衍过程当中是要不断地分家的,很少有聚族而居的大家庭,如果说能够聚族而居一百年,那这个都能够,我想我们史上都应该记上一笔,所以包括我们今天,我们就说《婚姻法》里面定的什么叫近亲呢?五代以内的,那么实际上这个五代从南宋开始写族谱、写家谱的时候已经把五代做缺定位一个原则了,所以我就觉得我们对于向氏家族也需要做一个通盘的考察。

        那么本来我做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是阅读了大量的向氏的族谱或者家谱,但是呢越读感到越糊涂,感到问题越多,因为后来编的家谱、族谱,他往往对于前面的不了解的就顺手抓人,所以这个家谱、族谱有的是不可尽兴的,所以后来我在最后只好退而求其次,我就在宋代的文献当中来寻找宋氏家族迁徙和分家的这么一个痕迹,那么用宋代的文献来考证宋代的人,那么现在我们能够应该说感谢现在这些年来出版单位对于中国古代文献的大量的出版以及数据库的大量的应用,使得我们对于中国古代的文献能够可以说像宋代文献应该说90%以上我们现在能够找到,那么现在在宋代的文献当中我们能够找出向氏人物大概一百多人,大部分都与向敏中的有关系,那么为了这个我在文章里边就点出了他的儿子辈、孙子辈、曾孙辈一代一代往下排,别看有的时候就只有这一点,文献我是下了工夫的。

        那么为了对这个向氏家族有两位先生做过认真的研究,因为是台湾的宋氏专家王德义先生他协调了一篇作品叫做《宋代的河内向氏及其族系》;另外是河北大学一位年轻的学者任礼青他的硕士论文是《宋代河内向氏家族研究》,他们都依据向氏家族成员的墓志铭、神道碑、形状等等史料编制了向氏家族世袭表,但是从后来我的研究中我就发现他们的研究还是有很多疏漏的地方,但是遗憾的是他们的成果也没有为我们《清明上河图》研究者所关注。所以我就觉得这个是有一个小小的遗憾。

  这个我就,那么向敏中他在北宋的时期,我们就称他为河内向氏或者是开封向氏,那么到我们后面谈到的吴高兴向氏这已经是靖康之难中国、中原地区出去的一次大的移民潮当中所以处在开封的向氏大规模的南迁,他们分散到各处以后,那么最后落户在吴兴的那一支,这一支在以往的我们学者,大家都觉得这个史系考不清,我呢最后给梳理了一下,基本上可以把这条线索已经给礼出来了。吴兴向氏他是向敏中,向敏中他有一个儿子是向垂亮是他的第二子,向垂亮有三个儿子,那么其中有一个叫向京,有一个叫向季,对向京大家比较熟悉,因为他生了一个好女儿后来成为了皇后,那么他这个向京的一个兄弟向季应该就是我们吴兴向氏的祖上,那么向季他是向水的曾祖父,那么向季以后是向忠厚,向忠厚以后应该是向子故,这一道是向水,向水以后后来应该传给下面是应该是向师宕再传给向公明,大致的脉络我是给这么梳理出来,当然这里边我还有打着问号的地方,还需要我再继续探寻。

  那么北宋时期向氏家族收藏之风是不是明显,靖康之难以后吴兴这一支就开始收藏文物,到了向公明以后他是用这些宝贝去换取小官,最后使得家里原来的收藏逐渐的就散异了。

  那么下面我归结为四个讨论,四点讨论:

  第一,就是周密的《癸辛杂识向氏书画》里边所说的“吴兴向氏,三世好古,多收法书、名画、古物的吴兴向氏。”那么我就想说谢巍先生他能依据什么来认定是向敏中、向垂00:54:39向宗良、向宗魁兄弟这三世,这个大家因为我刚才没有把这个世袭表给画出来,实际上刚才我说了向垂范是向敏中的第五子,而向宗良、向宗魁是向氏长房的下子,长房的,所以你不能跳着来;第二个这个说的三世,谢先生说的三世实际上是四代人,他已经跳过来一个,所以谢先生这个是已经肯定是出了问题的,这个吴兴向氏这是指的栖息到了吴兴以后我们对居住在吴兴的向家的一个称呼,那么在几代以前住在开封的,你不能说因为后代到了吴兴,叫吴兴向氏,然后我把开封向氏也称吴兴向氏,你可以称开封向氏为吴兴向氏绝不能倒过来说,这个错位是很明显的。

  第二个如果这个画目二大籍为向宗魁所编纂的话,那么他登录的应该是向家在北宋时期的藏品,那么经过了靖康之乱颠沛流离,如何能够保全,而且向宗魁与向公明已经出了五服,从血亲的关系来说也已经是非常的疏远了,那么向宗魁的所藏所编也根本不会落到向公明家当中。

  第三如果是画目二大籍就是《向氏评论图画记》,那么《向氏评论图画记》著录了《清明上河图》也就为探寻他成书的大致时间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那么他的时间应该是《清明上河图》完成之后这个书在流传到张著手中之前,我们对于张著的生平那么现在学界已经是很清楚了,张著题跋的时间也已经是很清楚了的。周密没有明言画目二大籍收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那么谢巍先生从哪里得到这个结论并且言之凿凿,吴兴向氏他好收藏是在南迁以后,所以这三世好古应该是从向水开始的,如果我们再往前推一下也只能到向水的父亲,那么如果我们往前说从向敏中开始,那么到向公明已经是八代,那么他肯定要说是八世好古绝不会说是三世好古。

  第四谢巍先生他考证的结论说这个传本至少有三个,一为金张著大定二十六年所见,一为向公明所藏,一为刘瑄抄本,那么向公名所藏与刘瑄抄本这个也很清楚,是应该说就是刘瑄的抄本,向公明的藏本,那么我们评审说张著在大定五年就题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提到的《向氏评论图画记》与向公名所藏的是相同的传本呢?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

  最后说两点结论:针对谢巍先生认为吴兴向氏画目二大籍就是《向氏评论图画记》,作者是向宗魁这两条结论,我得出了完全相反的两条结论:

  第一《向氏评论图画记》成书于张著跋文之前,与南迁之后的向氏家族没有关系;画目二大籍是吴兴向氏的书画收藏目录,与《向氏评论图画记》是完全没有交集的两部书。

  第二,画目二大籍最有可能的作者是向水,那么由此我们对《向氏评论图画记》,对《清明上河图》的讨论又回到了张著跋文的原点,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当然这已经是螺旋上升以后的原点,这或许也就是学术吸引我们这么多学者的一个地方,也是前辈学者贡献所在。那么《向氏评论图画记》也有待我们继续探讨,那么《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也有待我们继续研究,我的汇报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