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李小可台北讲座圆满落幕:父亲一生对艺术十分敬畏

2015-12-27 20:27:02 未知

  12月27日下午,台北飘起了绵绵冬雨,热爱李小可艺术的朋友们在湿冷的天气中齐聚中华文物学会书画联谊会的现场,倾听李小可带来的个人讲座。

李小可谈父亲李可染

  首先,李小可缓缓回顾1993年以来,他随着父亲李可染的大展来台,尔后20多年与郎静山、黄天才、黄光男、刘国松、何怀硕等艺文界的前辈交游往来。李小可更提到当年与母亲邹佩珠前往埔里拜访江兆申,江兆申拿出一张他十分喜欢的李可染人物画给大家欣赏,临走前,江兆申将此画捐赠给邹佩珠,表示作品如果放在家里只是收藏品,但如果进入李可染基金会,便仿佛回到大海一般,能让大家都看得见。这也让李小可十分感动,认为两岸艺术家透过文化的交流,也建立起深厚的友情。

李小可谈自己与西藏之间的情分

  接着,李小可笑着谈起父亲李可染的一生与艺术。作为距离艺术大师最近的亲人,无论生前身后都与父亲息息相关。他特别想跟大家分享父亲为何能够得到今日的艺术成就:“我父亲曾说:画画不是平常事,若到平常不如废。求十不成回到零,不要三四五六七。李小可表示,直到22岁进入杭州艺专前,李可染并没有受过正式的艺术教育,但他是一个对生活、对艺术特别敏感的人。他的一生对于技艺十分敬畏,也喜欢京剧。在李小可眼中,父亲的艺术风格就与李可染毕生最喜欢的京剧程派艺术相仿,都是含蓄且内敛的。

李小可谈两岸艺术家交游,图为江兆申捐赠作品给李可染基金会

  李小可也提及父亲与林风眠、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等艺术大师过往的情谊:”50年代我父亲跟关良要去德国访问,好一段时间不能去拜访白石老人,便去跟老人告别。白石老人进去拿了西洋红的印泥,这印泥十分贵重,跟黄金一样,我父亲不敢收。老人说,你拿着吧,以后你盖图章时,就会想起老师。我父亲每次讲到这件事都很感慨,师生已经不仅仅是师生关系,可能像父子,也是关乎中华文化的传承“。

  李小可也一一分享父亲的作品,为各位观众指点出作品中特别令人惊叹的部分。”写生是要尽量把客观带来的感动编织、结构到画里,画中无论是桥、房子、河山的关系都要重新组合。我父亲的艺术和笔墨语言的归纳,都走到了相对极致的地步。他曾说:“我画了两个多小时的画,画完后我几乎要晕倒。“那是因为他的精神全心全意地灌注在作品上”。

羲之堂总经理陈筱君主持讲座

  回首谈到自己,李小可认为当代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使视觉艺术的表达几乎走到极致的地步。过去绘画要解决的问题,好像能被其他艺术代替,水墨艺术是否还有存在的可能性?水墨的乘载性该如何走?过去石涛、八大的时代很单纯,但当代艺术的蓬勃发展,水墨艺术家该如何继续自己的道路?这是很艰难的课题,而对于名人后辈,他也是格外有压力。

李小可与中华文物学会理事合照

  “我父亲曾说:要精读传统和大自然两本书。传统经验虽然是过去式,是前人积累最宝贵的结晶,要去挖掘传统文化背后深层的意义,作为一个大师的儿子,如果不学习也是什么都没有,要把自己缺乏的地方补充起来。而该如何把传统转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便是要跟人生体会到的感动融合起来,表现内心对世界微妙的感觉,我想这对艺术家来说是很重要的。”李小可说。

  李小可认为自己的作品,便是想要将生活中的感动,以水墨艺术的表现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过去山水画不太有表达西域藏迹的部分,雪山可以用线性表现,但这样好像无法突显出它既有瑰丽神圣,但带有苍茫的感觉,所以这是我新的一种实验,经幡和塔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张扬和外显,而雪的部分是留白”。

  李小可的人生经历与画历非常丰富,实在很难在短短时间内解释清楚,对于难得能与艺术家亲近的机会,大家十分开心,把握时间与李小可交流互动,为《水墨家园-李小可作品展》系列活动画下美好的句点。据悉,展览将持续进行到1月13日。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陈奕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