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宗珪:寿山石文化纵横谈
2015-12-27 22:09:52 未知
摘要:寿山石自开发以来,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以自己独特的意蕴,融汇了自然美于艺术美的语言,形成了“寿山石文化”现象。她是立足于中华文化沃土上的一朵奇葩。雅昌艺术网12月27日讯 昨天下午,研修班第四场讲座由著名寿山石文化研究专家方宗珪先生带来《寿山石文化纵横谈》为高研班学院们讲解福州寿山石文化,讲座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举行...
寿山石文化研究专家 方宗珪先生
雅昌艺术网12月27日讯 昨天下午,研修班第四场讲座由著名寿山石文化研究专家方宗珪先生带来《寿山石文化纵横谈》为高研班学院们讲解福州寿山石文化,讲座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举行。
寿山石文化将自然物质同社会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丰厚的内涵与伸展的外延,涉及了宗教、哲学、伦理、史学、美术、艺术、心理学乃至矿业、工业和商业等诸多领域。方宗珪教授就构成寿山石文化的四个主要方面,与学员们一同分享其研究心得。
-- 寿山石文化载体:石品 --
方宗珪教授从寿山石的历史、成因、分类以及采矿热潮等方面入手为学员们深度讲解寿山石文化。寿山石是以产地命名的一种名贵“印石”,专指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的寿山村及其周边所出产的可用于雕刻艺术品的叶蜡石、地开石。具有“洁净如玉,柔而易攻”的特性,在宋代文献里,被归为“珉类”,意指“似玉的美石”。自明代始被篆刻家选作雕制印章的良材,所以又有“印石”之称。在宝玉石学里,寿山石名列“彩石大类·岩石亚类”。
在数千万年乃至上亿年的中生代地壳曾经出现一次大运动,寿山一带在这次地质大动荡中成为了“寿山——峨眉晚侏罗世火山喷发盆地”中心。这里的山体在火山喷发的间隙期或结束后,由于地层大量酸性气体、液体的流动,对围岩矿物进行交代、分解,从而形成寿山石矿体。
寿山石的成矿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不同矿位、不同矿脉乃至矿段,产生出千变万化的色彩、质地和纹理。经代复一代鉴赏家们的不断研究,根据不同地域、矿洞出产矿石的外观特征,将寿山石分作三大坑类计上百个石种名目,自成体系。
田坑——专指环绕寿山溪畔长约八公里水田底零星埋藏的“寿山独石”,素有“石中之王”称誉的田黄石就是田坑石中的代表。
水坑——是指位于寿山溪支流发源地坑头尖山麓的矿脉出产的寿山石。由于矿洞位处险恶的溪旁,水分充足,围岩坚硬,矿层稀薄,矿质洁净通灵,寿山晶、冻石佳品多出于此,故单列一类。其名目主要按每块矿石的色象形似分定,有:水晶冻、鱼脑冻、桃花冻、牛角冻和环冻等。
山坑——泛指分布寿山石矿区山峦中开采的寿山石,分寿山、峨眉两个区域、十四个矿脉,著名品种有:高山石、都成坑石、芙蓉石、月尾石、旗降石、荔枝洞石、善伯洞石等数十个。又按每块石材的质色形象分别命名品目,如高山晶、芙蓉冻、虾皮青、朱砂红等等。
八十年代后,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调动了石农探矿采石的积极性,寿山矿区呈现出三百年来未见的热潮,小小山村出动数百劳工挖田石觅矿苗,不但长期无人问津的老坑如太极头、善伯洞、旗降洞、芙蓉洞复行挖凿,还新辟荔枝洞、汶洋洞、黄巢洞等新品种。
-- 寿山石文化主体:雕艺 --
古语道:玉不琢不成器。作为宝彩石中的奇葩寿山石,尽管具备了自然的色彩、质地美,然而不经艺人双手加工雕琢,不但无法成为精美的艺术品,恐怕连矿石的天然质地也不能达到充分的展现。所以寿山石雕在寿山石文化中占有主体的地位。
明清寿山石钮雕”螭钮椭圆章”
寿山石雕的艺术价值包含质料与加工两个方面,而两者不是孤立存在的,唯有通过艺人的构思设计,将材质美与工艺美巧妙融合,创作出“材艺一体”境界的作品,才称得上真正完美的佳作。世上找不到两块相同的寿山石,同样也不会有两件一样的寿山石雕。行内世代相传的一句口诀:“因样取材,因材施艺”就是对寿山石雕创作的经典总结。
-- 寿山石文化核心:人文 --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闲间自述》诗中有“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此句,常被后人传诵用来形容石头的“可人”。我以为鲜花、美石作为自然物都不会开口的,它的“可人”,全赖于友人去发现、去解读、去宣扬。梅花如此,牡丹如此、寿山石亦然。所以人文成为石寿山石文化的核心和内涵。
高兆画像及《观石录》
寿山石不单品格高雅,而且平易近人,贵者价逾金玉,廉者唾手可得。既可以供奉帝王,又能够亲近百姓,具备“上伴君王、下亲庶民”的特质。文人在其中起到了重要桥梁作用,功不可没。假如没有文人的参与,寿山石只是一种矿石,充其量用作工业材料,永远成不了“寿山石文化”。
方宗珪教授为我们列举从迄今可以找到有关寿山石最早的文献记载的南宋时期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的寿山石文人文化,验证寿山石文化的文人内涵。
-- 寿山石文化推广:市场 --
寿山石文化的推广,自古以来市场运作一直在其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是因为作为载体的寿山石属性所决定的。寿山石从矿石的开采、加工雕刻刀成品销售,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产业链,而在这流通过程中,每一环节都必须依靠市场来完成。
由于历史的原因,史料对寿山石市场的状况记述很少,难以窥视全貌。但方宗珪教授遍访史料仍然找到了寿山石市场的历史脉络,并向学员们介绍通过多年在国内外各大都市推广寿山石文化的实践。寿山石同仁总结出一套“出版与展览的结合,感性与理性的融合,可观性与可读性的相融”这种著书立说、演说讲学和举办展览三种方式结合推广寿山石文化的新模式。
2008年中国嘉德拍卖会《国石国艺》专场
目前,在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下,寿山石市场也和其他高端艺术品一样,受到很大的冲击,“我以为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他的魅力是永恒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诸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波浪式状态,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从自身发展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深层次发掘文化内涵,调整方向,使之适应时代需要,去迎接新的挑战。市场有热有淡,寿山石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永久的价值。”方宗珪教授如是说。
寿山石文化研究专家 方宗珪先生,字方石,号阿季。1942年2月出生于福建福州,擅书画,精雕艺,致力寿山石文化研究50余载。历任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印石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和中国文联民协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顾问等职。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获“特级名艺人”、“福建省工艺美术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 出版有《寿山石志》《寿山石全书》《寿山石文化丛书》和日文版《寿山印石研究集粹》等专著十多部。
(根据方宗珪教授演讲稿整理编辑,内容有删节)
(责任编辑:苏兰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