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高而颐:试论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审美八法”

2015-12-28 17:50:42 未知

 

原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而颐教授讲座现场


雅昌艺术网福建站12月28日讯 今日上午,研修班第六场讲座《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八法》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举行,原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而颐教授主讲。


当下,工艺美术在新经济的刺激下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但它同时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如何将工艺美术融入独特的东方艺术审美的大框架里,使之展现出不同的光彩?如何让工美走出传统,面向世界?如何面对继承和创新两个方面的问题?这里面有很多的学问。今天高而颐教授恰恰针对这些问题,给学员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讲座。


-- “六法”到“四格”:浅谈古代工艺美术审美 --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到的评画标准——“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六法”的提出是中国画美术理论的一项新贡献,特别是顾恺之的理论为谢赫的六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绘画六法看似简单,但历来的画家要能做到这“六法”和把“六法”运用好却是极难的事。


宋代《图画见闻志》作者郭若虚甚至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将六法视为评画的永恒标准。在谢赫的六法之后,唐、宋时期又出现了评画的新标准,即比“六法”更为抽象的神、妙、能、逸“四格”。


“四格”是在“六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四格”并不排斥“六法”的基本标准,但却专门就艺术作品的风格和格调提出了新的标准。“四格”简言之,即“神妙能逸”。“神格”即形神兼备,立意妙合自然的作品;“妙格”即得心应手,笔墨精妙的作品;“能”格即功力扎实,表现生动的作品;“逸格”即笔墨精练,意趣出常的作品。四格的排序后世多有变动,唯有“逸格”历来备受重视,也许受文人画风气,文人孤高自赏的影响。



高而颐教授为学员讲解“工艺美术审美八法”


-- 重新解读审美“六法” --


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顾恺之将其称为“神”,或称之为“精气神”。气韵生动源于作者熟练的艺术表现能力。为此古人提出“七分读书,三分画画”、“功夫在画外”的要求,努力从思想和学养上去提高自己的精神气质。


骨法用笔指的是关于用笔的功力,传为卫夫人的《笔阵图》有这样几句话:“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工艺美术除了直接用毛笔来完成的绘画部分仍需强调骨法用笔外,因其材质、工具、技术的不同,不能全盘套用“骨法用笔”,高而颐教授将之称为节奏力度之美。


顾恺之在六法之一“应物象形”基础上提出“以形写神”。艺术家不应当只追求自然的真实,以达到“栩栩如生”为目的。艺术家应当把追求自然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结合起来,即以形写神之美,以达到艺术的真实为终极目的。


随类赋彩。我国东晋至南朝,绘画设色虽基本上是随类赋彩,却也接受了外来的表现方法,并融入了具有主观意识的浪漫主义的赋彩法。高而颐教授改为“巧用色彩”,来作为工艺美术色彩的审美要求。工艺美术所使用的材质多种多样,其天然的色彩要巧妙地运用好,或保持本色,或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天然色组合,剔除其不需要的部分,使天然材质之美能充分显现出来。


民间艺术曾有配色的口诀:“白间黑,分明极,红间绿,花簇簇,粉笼黄,胜增光,青间紫,不如死。”即为民间喜爱色彩明爽之实证。


“经营位置”强调了工艺美术不只是平面绘画,也不仅仅是在平面上布置点、线、面的关系。它还牵涉到立体的层次,有平面和立体的交叉构成关系。


“上法古人,方不遗前人已发之秘”。工艺美术继承不易,创新更难。创新就是出奇,因出奇出新才能取胜,以平稳想取胜则难,这便是六法中的传移模写、传承创新之美。然而要想以奇取胜,必须有奇异的秉赋,奇异的怀抱,奇异的学养,奇异的环境,然后才能启发其奇异而成就其奇异。



福师大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永海教授高而颐教授颁发感谢状


-- 新时期的“工艺美术审美八法” --


高而颐教授从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借鉴其精要之处,再结合工艺美术的特点,提出评判工艺美术品优劣的八条艺术标准,也是工艺美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审美趣味的八个方法。在审美六法的基础上新增两法,分别为天然材质之美与手工技艺之美。


潘天寿先生曾经说过“无自然之文,亦无人为之文,无本则无成,有其本,则有其成”,这里所说是自然之文对于雕刻家来说则指工艺美术品,即天然材质。为了凸显天然材质的美,大师们总是在创作立意之先,对着眼前的材质反复端详、细心揣摩,方可动手。工艺品之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材料之美而生的。最后还是要回归手工技艺之美。工艺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手工技艺,没有手的辛勤工作,也就没有工艺的产生和繁荣。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永海教授


 

张永海教授表示:“高而颐先生的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八法理论是和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论相对应,不仅对工艺美术创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事实上,对大美术而言都具有一定的价值。高先生遂一解读了八法的具体内涵与外延,旁征博引,事例充分,并且深入浅出,表述生动,充分展现了他渊博的知识和宽广的视野,也使得这堂讲座更加精彩而引人入胜。尤其在当下工艺美术创作呈现多元而芜杂的状况,如何面对传承与创新这个命题,无疑,这场极具针对性的学术讲座会引发大家的思考并付诸于艺术实践当中。”

 


高而颐先生与福师大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永海及部分学员合影。



原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而颐教授。196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画家、教授,曾先后任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等职。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浙江卷》主编。


(根据高而颐教授讲稿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苏兰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