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心而发 意境书法大家之“十合”

2015-12-30 14:25:50 未知

十合近照

  书家十合先生,本名李波,江苏沭阳人。他幼受母蒙,热爱书法,自此伏首砚田三十余载。观十合书法既久,方知他诸体兼工,传统功底深厚,而又出古开今,渐成一家书韵。

  我们谈书法,往往会谈到形与神,拙与巧,动与静的关系,同时又在结构与造型,章法用笔上进行评议,我们今天不限于这些技法上来解读十合书法,而是试着通过这些外在的形体,去探讨他对书法审美上的一些探索。十合的书法一直稳健大方,内外兼修,书艺渐入佳境,别开生面。十合认为,书法不能重复过去,即便是入古,也不能泥古不化,而要开今出新才行。书法创作,尤其需要独立之精神。

  十合倾心传统书法之精妙,又对时代精神风貌十分重视。笔墨当随时代,时代性必然将成为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三十余年来,他广猎碑帖,临写不止,尤其对篆书、砖瓦铭、秦汉碑等等,都有独到认知和体会。不但下笔稳健,且有意放开思绪,达到真率自然的法度之后,在工巧之间,求动求静,以动谋静,以静谋动,一幅之中,可见工又见拙,见动又见静。他从传统走出来,获得新境,又从新境之中走出来,反回到传统,寻找自己的艺术特色。

  十合则因性情温良,性喜幽寂,他的书法可见真性情,雄强处,亦见“铜板铁琶唱大江”,这里铜板铁琶无非途径,其韵在于唱,在于抒情。纵逸处,亦见“大风起兮云飞扬”,大风无形而云有迹。书法之妙就在于书法前的“自由”——无形,但又有不可知,不可得的期待感,而后达到书后的“有迹”——有形,但又有余韵,可以探得书后余味。张合之间,诸多意趣出现,在意料之外,亦属情理之中。

  十合书法之妙在于有情思、有情趣、有情绪。他写大字,看似激烈雄浑,实则朴厚大方,写小字,看似素淡无奇,实则平实深远。他在书法面前,不追求“阳春白雪”的所谓高雅清音,也不玩“下里巴人”的俗媚经营,而是顺从本心,从心出发,从传统出发,在书写间寻找平衡,在大小处寻找韵律,在粗细间寻找和谐。

  中国传统美学本身就是辩证的二元关系,阴阳始终相生相克,相随相伴。在一幅作品之中,书家不但要制造书写时的矛盾感,又要在书写过程中,解决这些矛盾,以图书法线条、笔墨的律动感。书法的审美不是审字,而是看韵律,找关系,见对比。长笔短笔,粗笔细笔,湿笔枯笔等等,相互征伐,而又完美统一。一眼显一眼隐,险中寻稳,变化有致,才显书家的才情。

  十合少年时,沉浸于传统,在碑中寻觅出路。他初从《张迁碑》入手,继而《爨宝子碑》、《爨龙颜碑》、《中岳嵩高灵庙碑》、《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散氏盘》等碑刻,使他这个时期的书法寓飘然于挺劲,杂灵动于木讷。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书法品格,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书法有法,而无定法。书法的自由一定受到学养、学识、技法的规范,书法的规范也一定由学养、学识、技法提供相应的自由。十合深黯于此,故而他的书法逾加精进,逾加妙意丛生。

  十合简介:

  十合,本名李波,江苏沭阳人。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数字书法编辑部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书法工作室成员,中华禅画院研究员。自幼受母启蒙,及至长成,对书法略有领悟。在汉隶魏碑上用功颇勤,尤好摹二爨碑,力求遵法而入,笔墨精纯。初从《张迁碑》入手,继涉《爨宝子碑》、《爨龙颜碑》、《中岳嵩高灵庙碑》、《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散氏盘》等碑刻,书作体势内敛朴拙雄浑,心、意、气同笔墨融为一体,方圆间尤见功力。

(责任编辑:邹艳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