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首届亚双展系列专访四】张晴:广州亚双展拥抱的不是区域文化,而是世界野心

2015-12-31 08:37:58 洪镁 张豫婷(实习)

  导言:“亚洲时间——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亚洲三年展”12月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成为广东本年艺术界盛事。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主任张晴在展览筹办期间即开始担任主策展人之一,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策展人组成的、具有全球视野的策展团队,展出来自20个国家的47位/组艺术家涵盖装置、影像、绘画、摄影等多个艺术领域的50余件作品。展览 “以亚洲的区域概念进行展览呈现,以亚洲的知域概念进行学理探讨”,呈现以中国为主导的、多样化并存的“亚洲时间”,力图引起对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时间”的反思,实现亚洲话语权的寻找和自我身份的确认。张晴进行了展览主题的拟定以及相关方面的考察于研讨,参与搭建了策展人团队,他毫不掩饰首届广州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广州三年展的企图心,“在对区域文化的探讨下,广州亚双展拥抱的世界野心。”

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主任、首届亚双展主策展人之一张晴

  雅昌艺术网:以往也有亚洲双年展或以亚洲双年展为主题的展览项目,作为此次展览的主策展人之一,在您看来,此次广东美术馆做的亚洲双年展跟以往那些有什么不同?

  张晴:大概有两三个地方作过类似命名的大型展览。达卡双年展的方式是在每个亚洲国家邀请一个策展人,这个策展人代表双年展的主办方来选择艺术家,最终形成艺术家代表国家参展的形式。而在福冈的类似展览,以日本为中心,关注与原生态文化相联系的不同领域。除了这些相对大型的亚洲双年展,仍然有不少规模稍弱的亚洲双年展或三年展,那我们应该如何与以往的亚洲双年展产生区别?在寻找亚洲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如今的亚洲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具有指向性的全球化当中的某个地方,它有自己独特的身份,但是又是存在于世界背景之中的,因此展览的立意是“用亚洲的问题来表达全球”,在这一基础上展览主要策展人进一步提出了“亚洲时间”的展览主题,对比以往出现的亚洲双年展在整体格局上实现整体提升。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会为首届广州亚双展定下“亚洲时间”的主题?

  张晴:获悉此次双年展是一个亚洲范围的展览,我们邀请了艺术、文化方面的专家共同讨论了何为亚洲、亚洲在哪里,随后我们陆续进行了四次学术及展览策划讨论会议,最终形成了“寻找亚洲”的主题方向。

  亚洲,其实最初来自于西方贸易和殖民者的命名,并非自然而然形成的或者生活在这里的人自己赋予它的概念。因此,亚洲是一个被动的状态,而“寻找亚洲”正是希望将这种被动变为主动。如今的的亚洲人已经有了这样一种自觉,无论是经济上、文化上还是政治上,开始询问亚洲到底在哪里。表面上是一种寻找,其实是在进行某种文化自觉的溯源。

  亚洲从来都不仅仅只是一个地缘与人文概念,它还是一个时间概念。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亚洲”意味着民族关系含混、专制主义、非民族国家的、前现代的、无历史的与“世界时间”相反的一系列“时间停滞”的社会特征。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不仅亚洲的地理版图是伴随着近代欧洲殖民主义的地理不断扩张才逐渐形成的,作为概念的“亚洲”及其“时间”也并不来源于自身内部,而是一个以“世界时间”为基准的概念。从时间史上看,19世纪以前,亚洲人对自身归属亚洲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甚至在有了亚洲的观念以后,并不热心于此认同。“亚洲”及其“时间”与其说描述了自身,不如说是欧洲或西方对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定义,是一种用于肯定和区别自身的一系列设定。

“亚洲时间——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亚洲三年展”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在这种相对的对比概念中,您认为亚洲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哪些特点?

  张晴:亚洲地域辽阔,涵盖国家很多,政治、文化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性,很难用一句语言把它整个概括。文化形态必然会影响到对应区域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因此亚洲的艺术家是具有多样性并且彼此保持独特性的。在这次展览当中,我们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希望呈现这些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所带来的独特创作。某种程度上来说此次的亚洲双年展是想要构建出巍巍壮观的亚洲文化视觉盛宴。

  策展团队的思路是探索起源于丝绸之路的各种贸易历史、殖民与后殖民时间、古代和现代的移民和侨民线路,并带出相关研究——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下贸易和交流新路线之间的关系。在探讨和了解亚洲的复杂性问题上,我们尝试以历史、地区、民族国家及其宗教多种视角作为观察点,这包括:侨民的文化和流散的生活;唐人街、小印度、泰国城是如何构建“家”的文化,“外国人”与“移民”的社区,悠久的宗教交流历史和先进的文化等,这些都将协助我们来理解和触摸“亚洲时间”。

  雅昌艺术网: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谈论“亚洲时间”的特殊意义有哪些?

  张晴:亚洲及其时间概念从来不是一种自我规定,而是与世界及其时间不断地发生互动的结果。所以,对世界时间的质疑,目的不在于确立一种所谓的相反的(亚洲)时间,而是要破除那种自我中心的、排他主义的和扩张主义的支配逻辑。我们需要在一种广泛的全球联系之中,展开亚洲时间论述和区域时间,既从其他区域时间的视野出发来发展亚洲时间的论述,也通过展开亚洲时间视野来重新理解新的世界时间。

  “亚洲时间”的认识和想象,不是止于了解亚洲,也不是意图建立事无巨细、琐碎的亚洲学,或努力发明独异于欧洲的所谓亚洲性。其目标不在欧洲内部,而是以亚洲时间为方法。这意味着,不是用世界时间的基准来审量亚洲时间,而是把亚洲时间视为构成世界时间的要素之一。在多元性、体系性的视角下,把世界时间和亚洲时间同时相对化,把我们的知识结构和观念悬置、历史化,既有超越民族国家、抗拒新自由主义帝国的视野,又不对保护性的主权范畴进行简单否定,而是在当代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相并而行的情境中,探讨“亚洲时间”所蕴含的可能性。

“亚洲时间——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亚洲三年展”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此次亚双展也是第五届广州三年展,展览对广州三年展以往的经验和理念是如何延续的?

  张晴:自2002年第一届广州三年展以来,广三展做出了它自己的特征和个性,那就是将广东的在地文化与世界性相结合。第五届的广州三年展仍然延续着这种在地性与世界性的结合,同时,在这样基础上提出了“亚洲时间”这个概念,其实这也恰恰是广州三年展的升华,这种对整个亚洲问题的关注与广州三年展的学术逻辑是一致的。我们把一个放眼亚洲的展览和广州三年展进行结合,实际上把它做得更扎实和精准。可以看出,我们的诉求永远没有改变,那就是要发出一个来自中国的声音。

  雅昌艺术网:在您看来,广州三年展的在地性怎么样的?

  张晴:广州文化是一个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地区的文化生态,是这些区域中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文化交融和焦点的总和,它是一个区域通过几百年以来的重叠、交杂、混血而形成的文化形态。由于它的辐射半径,注重这一块文化实际上是注重整个东南亚的文化。这次亚双展我们邀请了多位研究岭南开埠的一些专家、历史学家和来自国内外的策展人艺术家一起到黄埔村进行调研,去考察广州开埠最早的港口、码头和村落,并根据海上交易联系扩散到东南亚进行相关讨论。此次亚洲双年展暨广州三年展即是以这个半径作为我们的底盘,再与世界文化交织,发酵成未来的广州的文化。我们期待着这种味道,把这些文化通过艺术手段、艺术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广州三年展的成功和意义在于它是指向未来的,同时它应该还是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的,如果没有这样野心和格局,它必定是走不远的。

  雅昌艺术网:目前国内城市双年展的整体构造和氛围如何?

  张晴: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双年展,目的始终是相同的,一方面这些展览力求展示这座城市在艺术方面的探究,另一方面为自己的城市和国家在艺术领域寻找话语权。与国际上的双年展来比,我们的起步确实并不早,规模和影响力也稍有落后,但是我们所做的努力和尝试都是在寻求一种更适合当地的双年展模式。

  在我看来,一个双年展如果说做不到十年、二十年,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双年展,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现在国内的双年展很多,但是坚持做下来的比较少,上海和广州的双/三年展我印象中做的比较久又比较好的。我想大概是因为它们有美术馆进行依托,有组织、管理、人员、资金的保障。

  要办好一个双年展,国际文化的视野是首要前提;其次要有足够的组织保证、经济保证、人员保证和场馆保证,也就是说美术馆在其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有了这些我们才能谈论这个展览在学术上做的好不好、是否对本地区的文化产生了影响、是否对世界的文明有贡献等这些关于意义的讨论。

“亚洲时间——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亚洲三年展”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您说到美术馆应该要为双年展提供依托作用,那么您认为美术馆具体应该要怎么配合双年展?

  张晴:我觉得美术馆在双年展的作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在前面说的,美术馆要为双年展提供人员、场所、组织等多方面的保证,这是直接关于双年展能否正常举办的关键。二是它与策展人、艺术家之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对于策展人来讲,其自身的策展模式要根据美术馆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调整,形成一种新的独立思考和探索命题。而对于艺术家来说,在地性创作很多时候是要在美术馆里面发生的,美术馆的环境和氛围都会成为创作考虑的因素。

  雅昌艺术网:我们知道您在中国美术馆负责研究和策划工作,您认为21世纪的美术馆发展方向是怎么样的?

  张晴:21世纪美术馆与社会的新型关系正在快速发展,今天美术馆的角色不仅仅是保存、陈列美术作品,而是由保存作品发展到诠释文化,由静态陈列发展到文化的沟通和交流。而这种沟通和交流的主要媒介便是展览,展览则是美术馆面向公众的主要业务之一。在这个多元发展的时代,如何跳脱固有思维的局限,如何通过展览建构和传递意义,如何在展览中诠释文化,尤其是如何呈现本国文化和世界各文化的相应联系,是美术馆作为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研究与教育中心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所以面对不同的文化述求,展览所呈现的面貌应该是千变万化的。21世纪的美术馆和策展人,应该越来越要从自身的文化历史出发,来回应全球化境遇中的多维的策展格局。

  雅昌艺术网:谢谢!

“亚洲时间——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亚洲三年展”展览现场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洪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