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2185期】秦大树:陶瓷考古研究的特点

2016-01-02 08:25:14 赵玉玲

  【相关链接】

  【雅昌公开课】秦大树:陶瓷考古的概念界定

  【雅昌公开课】秦大树:陶瓷考古的内涵与外延

  【雅昌公开课】秦大树: 陶瓷考古的研究领域

  【雅昌公开课】秦大树:陶瓷考古的产生与早期记载时期

  【雅昌公开课】秦大树:陶瓷考古的滥觞和发展以及成熟时期

 

  主讲人介绍:

  秦大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宋元明考古,陶瓷考古。讲授过中国古代史(下),历史时期考古(下),宋元明考古等本科生课程,宋元明考古研究,宋元明考古研究专题,中国陶瓷史研究等研究生课程。

  

  秦大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导语:

  在中国,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个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要了解陶瓷发展史,陶瓷的考古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陶瓷考古不仅要鉴别陶瓷的真伪,还要判断陶瓷的年代,要通过对陶瓷的器形、纹饰、窑口等考察,研究古代陶瓷的历史和工艺技术,从而反应出当时的等级制度、社会面貌、风俗习惯和生产力发展情况,以及各地区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情况。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大树,应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邀请,为2013级“艺术品鉴赏与市场 收藏管理”研究生课程班系统讲授了《中国陶瓷考古简介》和《宋代磁州窑、河南钧窑及杭州南宋官窑考古发掘》这两门重要课程。

  课程名称:《中国陶瓷考古简介》

  第4节:陶瓷考古研究的特点

  隋唐和宋元明那么这种断代考古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就是城市,包括都城、地方城市,墓葬包括帝陵和一般人的墓葬,还有就是手工业这么几大块。那么陶瓷考古和它还是有所不同,第一陶瓷考古和一般意义上的古陶瓷研究有重大的,我们主要讲和一般意义的古陶瓷研究。那么中国古陶瓷的研究更多是从欣赏的角度、收藏的角度、美术品的角度来研究的。

        那么作为陶瓷考古更关注的是它承载的一些历史信息,特别是跟社会发展史、生活史和经济史相关的这些历史信息,从方法论上陶瓷考古所秉承的是考古学的方法,核心就是地层学和类型学,现在又有一些新的方法比如像文化因素分析这些方面。那么在考古工作中注意恢复陶瓷生产的整体面貌,因此需要尽可能地揭露陶瓷生产作坊的全貌和对地层中出土器物进行统计,这个后面我还会讲到它统计所给我们带来的一种全新的认识。

  那么在某一个作坊的微观环境中探讨它的生产分工、工艺特征和发展变化,在一个窑厂范围内探讨生产的分工和产品的专门化生产。现在我们从宋元时期的窑址就可以看到,很多大的窑厂是有分工的,这个到后来广东的石湾窑,广东佛山的石湾窑就很明白,就是在明清的时候它有一些文献记载,就分成了十三行,这个13行和后来乾隆以后的一口通商的那个广州的十三很不一样,它是什么,瓶行、盆行、壶行,就是每一个行专门生产,那我们现在在一些大的窑厂也会看到,比如在磁州窑的窑厂有一个区域就专门生产梅瓶,有一个区域可能比较集中地生产香炉,有的区域就专门生产碗盘,这个都是有分工的。我们现在刚刚跟景德镇陶瓷考古所一块合作,准备对明清景德镇的御窑厂做一个五年的发掘,就是把各个御窑厂这一块面积里边的不同时期的生产重点,哪个区域是作坊区,哪个区域是烧成区来做一些探索。

  第二陶瓷考古研究领域和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是因为陶瓷考古开展的时间还比较短,许多时候还是以一些初步的研究为主。比如我们前面发掘定窑,那么定窑的分期都还不成熟,所以先做最基础的分期研究。第三陶瓷考古在历史时期考古中,尤其是宋元以后的考古中把手工业生产初步系统化,就是矿、窑和作坊等上考古舞台,在宋元时期可以初步系统化,那么这个最系统化的就是陶瓷考古,因为它的窑厂作坊保存得最好,我后面举的例子其实就是想通过这个说明不同体制的生产关系的问题。

        那么通过考古工作可以在比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和比较大的空间范围内来探讨交流影响和传播,进行区域性和阶段性的研究,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在北宋时期它的政治统治中心是开封,那么在开封周边的以郑州为中心的这个区域是陶瓷生产最发达的区域,那么到了金代它的政治中心在今天北京宣武区,那么运输上最便捷的磁州窑、定窑它成为当时的制瓷业中心。那么这种我们可以看到生产中心随着政治中心移动这种现象,都可以在积累了比较多的研究成果以后就可以看出来。

  第四关于古代器物的记录大体出现在成熟瓷器产生不久,但是总体上只是对瓷器的外观进行赞美,在使用功能上进行品评。明代以后因为瓷器收藏的兴起,关于瓷器的记载就更加多了,大多数是在一种轻玩类或者轻赏类的著作里边出现,但都是从收藏角度进行品评和记录,真正关于工艺技术和销售方面的记载就很少,正史里边的记载也很少,方志中的记载就比较多一点。在陶瓷考古研究中必须重视文献政纪的收集和使用,但是必须鉴别文献的可靠性,在与考古资料冲突的时候就要尊重考古材料。

        为大家举一个例子,现在宋史研究之所以能够超过明代人是因为找到了这么几本书,这样的前人所看不到的文献,这是徐松在修《全唐文》的时候从《永乐大典》里抄出来的,原来《永乐大典》只有一本所以大家都看不到。他有一段记载是瓷器库,说瓷器库明州就是今天的宁波,越这就是今天越窑所在地了,饶州就是景德镇,定州、钦州白瓷器及漆器以己用,就是瓷器库专门收这些地方生产的白瓷器。

  其实这个文献是一手的文献,当时人记当时事,但是这个文献是抄的,当时是那些文人在那儿抄的就难免有抄错的地方。现在我们在青州,就山东青州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发现古代的窑址就更别说白瓷窑址了,所以一看这个就不符合事实,跟考古材料对不上怎么办呢?这个地方周字是言字抄多了,所以应该是16,把这个周去掉变成一个顿号。因为定窑是生产白瓷的,饶州也生产白瓷,明州、越州都是生产青瓷的,所以它是找青白瓷器的,然后后面有一系列的记载。到后来其实这些宫宇用的瓷器,除了进,这是一个很滑稽的事。

  太祖太宗的时候建,为什么呢?太宗那时候说我每年攒一点东西放在这个库里头,等到我攒够了以后,我或者拿这笔钱去跟契丹把这燕园十六州买回来,或者我就拿这钱养兵去把这十六州给打下来,结果很滑稽,在宋金战争的时候卿宗去谈判去了,亲自去谈判把人扣下了然后要很多东西,最后这些库里还有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建的元封库,很多库全是宋朝的禁兵扛着这些东西送到金营里边想把徽宗卿宗给换回来,结果不仅没换回来还把北宋给灭了,非常非常的让人,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大笑话,攒了一百多年的财富全都让禁兵搬着运给了金兵,就是当时的一个,这个金二帅。

        然后金兵一千辆牛车拉着就来了燕京和大同,燕和云州,这是一个文献。另外再有一个文献叫里边记载太平天国五年,当时的吴越国的他帮助灭南唐,跟北宋一起灭南唐,南唐灭了以后宋太宗请他到开封去赏了他好多东西。他哪敢接受太宗的,他得谨慎地保持和宋朝的关系,他哪敢接受这个,他又回赠了好多东西,其中就有这怎么可能呢?你想吴越国是专门生产越窑瓷器的,然后他会从河北的定窑拿了大批的东西到吴越国去然后再返回来送到开封送给太宗吗?不对,所以这个文献一定是金装乐器,这可能就是文献上,文献也不可全信。所以它有些地方实际上是有错的,包括水晶玛瑙,就是吴越国不断地算了算它这种高级的瓷器在北宋建立以后供了14万件,就是金装的带金扣的或者在器表上装饰上贴金的就供给北宋14万件。

        大概总共的越窑瓷器我有一个推算,大概得有200万件都供给了,另外有大量的海上贸易的,比如珊瑚树、戴帽、犀角,中东来的蔷薇水,就是玻璃瓶放的蔷薇水这些都给送的。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