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念祖:文人气质山水造境
2016-01-05 16:40:47 古力
一、艺术家简介
胡念祖,1927年生于湖南益阳县。1948年于南京奉国画大师黄君壁为师,研习山水画。1951年于台湾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并得溥心余教授指点北宗山水画法,嗣后自树一格,以精湛的传统笔墨汲古融今,大师格局形成。1985年获美国杜威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88年自纽约返国,任教于国立艺术学院及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台湾中国画学会荣誉理事长、台湾中国美术协会荣誉理事长、台湾水墨画会创会理事长、名家典藏艺术顾问。

艺术家近照
胡念祖的绘画之路是探索求新之路,他的创造成果不仅拓展了水墨艺术的表现语言,而且给我们以有力的启示;艺术要永远走创新之路,不应该停留在前人的成果之上,而创新又必须以深厚的传统为基础,只有这样,创新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善于辩证的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胡念祖的艺术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艺术家在传统基本的笔墨功夫下得非常扎实,又精研西洋画理,融汇古今、贯通中西,故能综合传统与现代,领悟出笔趣与墨韵、大笔快皴、小笔慢染、大胆用色等绝活,终于开创出个人独特风格的新画种。
二、艺术评论

《一岭江云半岭风》 136x68cm
在台湾艺坛,胡念祖先生是备受尊重的水墨画创造者。
不论他早期在师大的创作还是丽水精舍的苦心学习与表现都令人赞赏,就其国际活动亦充满活力。他创造了台湾画界的品牌,其工笔山水画和写意山水画,均甚具时代视觉感受与环境特性的表达,致使画面在繁而简、精而秒的画境有了极大的成就。

《访道归》136x68cm
最令人称道的他遵守中国绘画的美学原理,却能运用国际现代性的符号而取得笔墨的灵动。传统的皱法作为山水画的基理,“意在笔先” “得意忘象” ,或者“文人画”的讲究,促使画面内容充实;另择“抽象” “具象”的简约符号,如墨韵、墨彩的应用,使之朝向现实社会更能接受的形质,或许可以视为现实性或现代性。
三、作品欣赏

《松江帆影乘长风》 136x68cm
胡念祖的画,就在这些大原则之下,有诸多的创作命题:其一是文人形质的小品山水,将传统优秀的意境寄寓笔墨之间,有细致工笔画,比如院体绘画,也有粗简写意画;其二是写生山水画法,来自黄君壁教授所研发的镜头视觉法,将物象化为美学符号,并及山水画形质创作;其三是狂劲之视差反射方法。亦即图与地反差的抽象表现,符合西方所谓心灵之于物象的附着处,形质之定位已在“中得心源”的领域上。换言之,自我表现的追求是胡念祖此次画展的定调。
艺术家的创作,在严谨中舒朗,在飞奔中拘约,有法有理,非法非理,但法理自得,是画界追求的目标。胡念祖师承名师,面向现代,创作美学的永恒,值得特别感佩。
(责任编辑:马思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