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场上“跨界”举牌为何多了
2016-01-06 09:28:49 季涛
在今年京城的艺术品秋拍上,有一个现象引人注目,这就是原本的一些书画藏家出现在了瓷器、佛像、信札拍卖专场里来举牌,“跨界”收藏日益盛行,“抢筹”、“扫货”不让一分!
也许,在前几年的拍卖市场中藏家“跨界”竞买的表现不很明显,因为藏家常常专注于自己擅长的某一艺术品种,在没有把握时,不会轻易“跨界”,以免“打眼”。
而对于那些资深收藏家,当自己在原来的收藏品种上已经经营了十多年,藏品内容逐渐全面成为系列,就会发现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已经难以发现必需的拍品。而文物艺术品各品种之间通常有着一定的联系,比如,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与明清瓷器、书法与信札、油画与水彩、水墨画等等,因而使得收藏家“跨界”收藏相对便利,容易触类旁通,此时,收藏家们一旦发现在其他领域内有来源可靠,又精致的艺术品,就会勇敢收入囊中。
例如,北京的著名收藏家朱绍良在古代书画之外还收藏玉玺和明清瓷器,他认为很多知识相互贯通,学会了一样再学别的就很容易;上海收藏家陆忠二十年前主要收藏古代书画,近几年开始大量买进铜胎掐丝珐琅器;上海收藏家陈郁先生在古代书画之余,将爱好扩展到了金石碑版和明清织绣;北京现当代书画收藏家李志远最近都在买瓷器,他说:“学会了书画鉴定,再看瓷器就容易多了”!
上海著名收藏家刘益谦原本主要收藏中国书画,但为了丰富自己创办的龙美术馆馆藏艺术品,近几年,在世界各地的拍卖场上,买到了成化斗彩鸡缸杯、永乐大唐卡、藏传佛像、八仙过海音乐钟、莫迪利亚尼的油画《侧卧的裸女》等,这属于美术馆需求藏品广博的缘故。
近两年,拍卖公司为了吸引客户,会下功夫深入挖掘拍卖品的来龙去脉,多选精品与“生货”。而买家也更加挑剔,只喜欢买那些流传有序,绝真无疑的艺术品,当自己原来的收藏领域真、精拍品不满足需求时,就会跨界去寻找。
而许多拍卖行实行的是部门责任制,当委托方送藏品来时,为了方便和业绩的需要,会将不同的拍品放在一起拍卖,比如,杂项放在瓷器专场里,水彩画、油画放在书画专场里,书法、中国书画挂在古籍专场里,当代水墨放在油画专场里,这样,当买家看到自己喜爱的专场里出现其他品种的拍品,常认为有“捡漏”的可能而出手竞买。
也有一些投资目的为主的买家,他们看来,品种也许并不重要,只要拍品真实可信,价格合适,未来投资回报确定,也会跨界去买。
应该说,收藏家们并不是一开始就什么品种都买的,他们大多都是先从一个品种边买边研究许多年的。随着他们收藏丰富、眼光精准之后,才开始慢慢转向其他相关品种,即所谓“先专后博”的。笔者也常遇到这样的藏家,刚一上手就什么都收,花了不少钱,聊起来似乎什么都懂,而看一下他们的藏品,却都是“一窝假”,没一件真东西!很可悲!原因就在于,他们找错了老师,选杂了品种,还没专就想博,贪便宜想“捡漏”所致。
(责任编辑:李亚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