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应以“非也”来定义

2016-01-06 09:31:00 周婉京

  现代主义发展过程中所经歷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全球政治、经济的冲击对艺术家心态造成的巨大影响,都令活在当下的我们难以想像。李禹焕在布展的时候,不怎么说话,最常讲的便是“多一点”、“少一点”,他通过反覆校对灯光来达到最佳状态。至于评价自己,李禹焕更习惯以“我不是……”进行叙述,而非“我是……”,这种叙述被佩斯画廊合伙人兼亚洲总裁冷林称为“可感知的文化压力”。

  冷林提出,像李禹焕这类优秀的艺术家总能敏锐地察觉事物、概念、文化对他们的侵犯与侵蚀。以抽象艺术为例,李禹焕说自己并不属于抽象范畴,即说明他能感受到抽象对他的影响与作用力,他在吸收、接受、赞美西方抽象的同时又拒绝其侵犯,这是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中的普遍问题,“这个问题有时发展成为一个冲突,有时变成一种有机的、拥抱性的抵抗。”

  “物派”和形式密切联繫在一起,“物派”的价值在于它在融入形式的时候,不能完全地融入。换言之,“物派”在融入与不融入之间保持了距离,并在这个距离之间反观形式,最后将艺术打造成一种活的、可对话的呈现。

  这次能将李禹焕带到香港,冷林说自己也没想到。他最早在一九九六年就认识了李禹焕作品,当时中国艺术开始活跃,艺术圈自然最先开始留意已获得国际认可的亚洲艺术家,并试图从李禹焕、白南准等人的经验、成果中找到可借鉴之处。

  直到四、五年前,冷林和李禹焕在威尼斯双年展匆匆一见,便开启了这次展览的契机。至于为何带到香港空间,主要是因为佩斯香港空间的灵活性更适于展出李氏近年来的画作。冷林认为,香港的“小”虽在物理性上造成限制,却让艺术家在简单中创造出丰富性:“他还要考虑如何在这市中心的一个十五楼的小地方发出自己的声音,发声的管道、影响力如何,合不合适等等。”

  随?近两年内市场持续走高的“物派”、“单色画”艺术,李禹焕在全球拥有稳定的藏家团体,日韩尤甚。“李禹焕的市场很好,一是他将近八旬的年龄及其艺术活动生涯的长久性,二是世界各大美术馆为其举办个展,家乡韩国、日本为他建立起博物馆,进一步扩大他在全球的接受度。同时他的创作在当代艺术领域的独特性也让他有?明显的位置。”如今在韩国,李禹焕被视为一个文化符号,有时甚至能燃起当地民众对本国艺术的热切期望。

  即便如此,冷林也表示,李禹焕的作品价值被低估了。只不过近两年在对亚洲当代艺术“重新洗牌”,以往未被充分发掘的“物派”又被推了上来,随之市场的积极介入增加了些许波澜。但需警惕的是,也正是拍卖市场最先用“抽象”来形容“物派”和“单色画”艺术。因为这类词彙简单明瞭、易于辨认,实际上艺术家本身并非在从事抽象艺术,或者他们毕生从未将自己视为“抽象艺术家”。因此,这种被市场冠以的“抽象”名号需要观众加以更清醒的辨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