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自我之歌——顾福生的艺术

2016-01-06 16:28:10 金振宁

顾福生《花瓣与花》油画 122x183cm 2013

  从《谪仙记》到《孽子》,白先勇是现代文学的先驱;从《撒哈拉沙漠》到《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是流浪文学的传奇作家。从白先勇到三毛,他们之间有何连结?答案是艺术家顾福生。

  孤独是人的宿命,但可藉由友谊将之抚慰;顾福生与白先勇友谊的缘起,应是这句话的绝佳见证。顾福生最早是由阅读认识了白先勇,而白先勇是看到五月画会展览得知了顾福生。两人的相识,却真正始于顾福生的二姐与白先勇的三哥结为连理,两人在婚宴上一见如故,自此在创作之途上结为莫逆之交。

顾福生《罂粟梦》油画 127x117cm 1969

  由于顾福生的创作具备“每幅作品都能写成一本书”的文学特质,白先勇在创办的《现代文学》杂志中大量使用为文章配图,更有多本着作以顾福生的画作为封面,包括《游园惊梦》、《寂寞的十七岁》、《孽子》、《台北人》、《纽约客》等。至今,白先勇依然是最懂顾福生艺术的人。

顾福生《他日再聚首》油画 183x107cm 2015

  三毛则以“擦亮了我的眼睛”和“恩师”形容顾福生对她的影响。三毛在高中时曾遭受学校老师以激烈手段公开羞辱,致使她将自己闭锁在家中超过三年,直到向顾福生习画之后,才重新启动人生。顾福生进一步将她的短文引介给白先勇,刊登在《现代文学》。短文问世之后,三毛紧抱甫出炉的杂志,脸上尽是泪水。往后依靠文字驱逐内心抑郁,三毛逐渐走出「没有声音也没有颜色」的惨淡世界,最终蜕变为最经典的华人流浪文学作家。

顾福生《随波逐流》油画 177x122cm 2014

  挚友白先勇曾经形容:艺术对顾福生而言,是毕生狂热而执着的追求。顾福生在1934年出生于上海;1948年举家随父亲顾祝同将军迁台。如同许多艺术家,他从小喜欢画画,至师大艺术系毕业时,已经参与“五月画会”展出,成为台湾现代美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顾福生《金霾》油画 81x76cm 1989

  相较于同侪专注于自东西方艺术中冲撞出独特的现代艺术语汇,顾福生更耽溺在现实与不现实之间的潜意识世界,任幻想和梦境自由驰骋。他视创作为表白自己,画面中尽是心里景象。人的孤独、寂寞、挣扎、欲望、喜怒哀乐,顾福生往内心深处挖掘,毫不保留地呈现出赤裸情绪。对他而言,构图是否完美不重要,重点在于是否表达出最原始的情感。

顾福生《接触》油画 117x152cm 2013

  于是,顾福生的作品弥漫着现代主义与存在主义哲学,探索生命意义是他的创作中心思想,“人”是他永恒的主题。他的人体多是变形而拉长的,这样的强烈表现至今仍然独树一格,具有憾人的视觉和情绪感染力。

  人性的扑朔迷离,人际的聚散离合,人体的神秘爱欲及人生的梦幻现实等,都是顾福生藉以传达意念的媒介。他的作品散发出浓郁的文学气息和对生命议题探索不尽的省思,充满感情和戏剧性。

  关于顾福生的创作,大致可以按照他不同阶段的旅寓略作区分:台湾时期(1957-1961)、法国时期(1961-1962)、纽约时期(1963-1974)、旧金山时期(1974-1990)、波特兰时期(1990-2002)、芝加哥时期(2002-2008)、洛杉矶时期(2008 至今)。从早期彷徨苦闷的无头人体,中期对生死意识的反思和梦幻与现实并呈的书写,到晚近奔脱世俗羁限,宛若繁花圣境对生命动力的讴歌,顾福生活出了超过半个世纪丰沛源涌的创作历程,当中更多的是一位诚挚艺术家穷尽一生对人、人生、生命最深的缱绻眷恋。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