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2203期】单国强:诸本《石渠宝笈》目录索引的比较分析
2016-01-11 08:09:09 吕江柳
【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傅申:石渠宝笈初编编者梁诗正及三编编者黄钺的研究
【雅昌讲堂】肖燕翼:元倪瓒《古木竹石图》、《汀树遥岑图》辨伪
【雅昌讲堂】张弘星:乾隆的“记忆宫殿”?--从博物馆史学看《石渠宝笈》的几个重要特征
【雅昌讲堂】曹星原:法则的权威--《石渠宝笈》法则建构方法论模式雏论
【雅昌讲堂】吴雪杉:重华宫赐画:兼论乾隆“五玺”全而《石渠宝笈》未著录的现象
【雅昌讲堂】张震:探析乾隆内府的绘画品赏趣味和模式--以画禅室为中心
【雅昌讲堂】吴敢:商榷莫非《风》、《雅》、《颂》--乾隆帝与《诗经图》
【雅昌讲堂】余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跋文考释--兼考图文之遗缺
【雅昌讲堂】章宏伟 : “画目二大籍”与《向氏评论图画记》关系辨正
【雅昌讲堂】郁文韬:格物与炫奇之间--《石渠宝笈》著录动物图谱的性质与文化意涵
【雅昌讲堂】汪亓:浅谈禹之鼎的山水画创作--从《石渠宝笈》著录的禹之鼎两幅山水画谈起
【雅昌讲堂】戴立强:《唐宋元名画大观》和《名画荟珍》两部画册的前世今生
我谈的题目是诸本《石渠宝笈》目录索引的比较分析。
我们知道《石渠宝笈》是一套非常完好的一个丛书,包括《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初编、续编、三编六部书。这个跟历代的皇家书籍来比它的数量的丰富性,品类的多样性与孤本绝品的积淀性这种多重的优势是对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一次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尤其是存世到进了大部分的古典书画作品都经过了《石渠宝笈》的著录,所以深入研究这些作品《石渠宝笈》是必须查的著录书。
然后如果简洁地准确地来查到与存世的实物相一致的著录内容,依靠目录索引是十分必要的。否则浩如烟海的著录人物一定要到这里来查跟大海捞针一样的,很难找到的。《石渠宝笈》有没有目录索引呢?是否方便检索呢?这是关系到能否充分地来发挥《石渠宝笈》的价值和作用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就要谈这个问题。
根据目前的统计《石渠宝笈》它的原著它是有目录的,稿本已经不全了,抄本有几套是全的,它都有目录,可以作为检索,当然不是正式的索引,就是目录。我们叫它原著目录。在民国以后的《石渠宝笈》相关的出版物比较多,真正具有索引性的是两种,一个是冯化编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索引》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4年再编的,我们简成为冯式索引;还有一种是将初编、续编、三编合编出版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在引以原著的同时增补了索引也有几种版本。本文以2004年北京出版社的为依据,成为汇编索引,来审视这些索引加以比较跟原文相对照看看能不能找出一类比较便于检索的目录索引,如果找不着,那么就应该重新考虑来编一本《石渠宝笈》的索引。
下面我就谈第一个是原著目录,原著目录在《石渠宝笈》初编就是《秘殿珠林》编的时候乾隆皇帝是有指示的,他是要按照藏处来进行编纂,这成为这部书的一个基本的体例,这样一来的话他就是,按照储藏的所在来编,每一处又分十到两类,每一类又按照书画册、卷、组跟名人、无名氏的次序排列,这样体例就非常特殊,很可能一个画家的东西分成不同的殿堂。
这个前边是一个总目,总目制定出每一个类别,每一种类别有一个什么东西呢?每个分卷里边搞了一个分目,列出了作品的名称,所以你要查这个作品你先查总目再查每一卷的分目,一卷一卷地查下去,看看拿卷有这个东西很复杂的。到续编的时候提的基本的含义是这个。但是在目录上有所改进,因为觉得初编实在是太复杂了,所以不分种类和分目了,而且在门类里边直接就出人的名字,然后写出作品的名称,再在下面注明藏在哪儿。这个比较便于来查了。当然仍然不是按笔画,按时代来排的,就是一个总目。
三编是这样的,又有所改进。就是说分了总目跟分目,总目已经在这个门类下立出了各个处所藏作品的名称、注明出处;分目就是在每一编下边就是把各卷搜罗的名称再重新列一遍。所以三编是一编比一编在索引、目录上是有所改进的,说明乾隆皇帝最初定的原则并不尽善尽美的。但是,这样的一幅目录称得上是索引,你要找到一件作品它的著录的本文,要费很大的周折,你要来回地查。所以《石渠宝笈》的编纂咱们不说别的,就说目录索引这个角度说可以说是权威,皇帝定的,但是不能说是法则,不按这个法则做的话没法查,所以现在恐怕很少有人来按照原著的目录来查这个作品的。
第二个是冯氏索引,就是冯化编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索引,这部书将初编、续编、三编收,全部的书画都录在一起,这个体例就是基本上是按照书画家的姓氏笔画来排的。下面是作品,作品是按类别来排,书册、画册、书画合册,册在全头;书卷、画卷、书画合卷是卷子,然后书轴、画轴、书画合轴,每件作品下面写了他在哪本书上初编还是续编还是三编上著录的所藏的宫殿、所在的函数,或者是册、卷,最后的是页码,当然里面还有一些不是以人分的他有另外的是归纳为类别部,分合作无名氏、缂丝、进献、碑帖、版本、其他排下来了,所以这部书的体例是比较规范的,所以这个书的体例查起来比《石渠宝笈》著录本的目录要好查得多,按照人物来查基本上就能查了,但是这本书也有问题,也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个你一定要配齐《石渠宝笈》初编、续编、三编记录全文的全套书籍,因为就是一个索引,光有索引不可能了解这个著录的内容的。
第二个冯氏索引所注的页码是采取他所看到的版本,像《秘殿珠林》初编是民国上海,《石渠宝笈》初编是民国上海,《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它是1948年开平的影印版,三编是1969年台湾四库全书的影印本,所以只有找到这几个版本才能对得上他注的页码,如果是其他版本很可能就对不上,这几个版本现在就很难找了,我找过没找到。所以如果找不到很难一下子就查到这个页码。第三这个书历代的画家和作品是不全的,有不少是遗漏的,名称也有失误,我是对了一下,跟著作的原文对了,就是跟后来我要说的汇编的目录对了一下,二划跟三划画家是最少的,二划的画家少了二格这个人,多了丁冠贺,实际上丁冠贺应该是丁云鹏,应该是丁冠鹏赵匡胤的胤,他名字都错了地丁云鹏的名下是少了《石渠宝笈》初编当中的《秘殿珠林》续编当中《胤祯渡海图》和《罗汉图》这三个作品都没有,在三划的画家当中少了小李这个画家,在于敏中的名下起码是少了《石渠宝笈》山水画当中的清高宗,还有行楷书,其他笔划我就没查下去了,四划、五划、六划一直到二十几划肯定有类似的情况,所以缺了的,错了的很多,如果按照冯氏索引本来搞更完整、更准确。
第三个就是汇编索引,就是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本出版的。它的体例是三编合一影印出版,原文12册,页码统一用阿拉伯数字来编,而不是原著的各编是卷、页或者是函、册、页,不是这样的了。那么在初编后面有人名索引,续编也有,三编后边也有,每个后边都有按人名来排的,当然最后是无名氏。这个标准是非常标准的索引的一个格式,检索起来是比前面两种都方便,但是他也有不少问题:第一个它的页码不是全是统一的按照页数来编的,是初编、续编、三编分别编排的,每本书一开始譬如具体来说第一册到第二册是初编1-1245页,第三篇到第七篇是续编,然后是这个是两册了,到第二册《秘殿珠林》续编也从1开始到413页,413页是在第三册的前半部,后半部就变成《石渠宝笈》续编了,又从一开始一直到4126页,就是第三册一直到第七册,这样的话在第三册里面出来两个第一,第三编是从《秘殿珠林三编》是第八册了,1-173页,《石渠宝笈》三编是从第八册的后半部开始,又从一开始排起了,一直到第12册的4018页,就完了,所有册都完了,在统一册中在第八页的一册中也出现了两个第一,这样编排的页码查起来也不方便,你不知道续编的1从哪儿开始,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索引目录当中作品都没有注卷、轴跟册就是一个名字,这就比较麻烦了,如果山水图、罗汉图、册、卷还是轴不知道,所有三编都出来了,你怎么查?
第三就是汇编的索引缺了,原著的三卷著录作品的索引,譬如《石渠宝笈》初编原书第28卷,汇编第二册819页起御书房的著录的索引,《石渠宝笈》续编原著的第29卷,汇编的第二册869页起御书房著录的索引,都缺了,《石渠宝笈》初编第41卷学诗堂所有的作品都缺了,本文也缺了,这样就不全了。
第四是编排的原著的卷跟册的顺序是颠倒的,顺序是颠倒的。比如说《石渠宝笈》初编的19卷排到了40卷后边去了,这个情况很多我就不多说了,另外汇编索引的页码也有注册的,
第二册的索引第四页记是的文徵明的千字文是359页,但是这一页里边没有这个作品,在311页里边有,17页仇英的《烈女图》在502页。但是却在602页上见到了,当然还有其他的情况我就不多说了。
还有索引作者的图名经常有错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七册的索引11页当中姓王的都变成姓伍了,一二三四五的五了,都能查的,有很多了,所以汇编索引存在的上述问题虽然比前边两部索引要有很大的改进,但是也不完善,查起来也不是太方便。
在第四编就没有了,所以第四个问题我是建议要建立电子版的汇编原文和索引的目录。现在就是说当前的电脑跟电子的文本日新月异地在发展,由这种高科技来编《石渠宝笈》的汇编和索引应该是不太困难的。据了解故宫博物院在筹备这次大展的时候就编了一个电子本的,包括原文和索引,原文的索引和影印本和图片页,影印本的图片页和打印体的文章类两类,包括原著基本上有的著录的内容,索引是按字来解,点了某一个字就出来了这个字的全部的作品目录,如果把画家点上去,把图片点上去它也会出来,很方便,我就了一眼好像给我展示了一次,但具体这个文本到底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是非常方便。
所以我想说顺着这个思路来建一套完备的电子版的是不是可以来替代这些纸本的。当然一个是收来的影印本必须完备,不能像汇编似的缺卷少页,顺序应该按照原著不要来回颠倒;第二是对照的打印体可以分为繁简两个体,因为很多人不认识繁体,能够适合广大读者的需要。文章页跟图片必须要一致,不要文章是一个题目到图片又是一个题目,就对不上了,因为现在很多图片到后来都改了名字了,不是《石渠宝笈》著录的那个,我们要回复他原来的名称才对得上。然后方法多样化,可以用姓名的一个字姓来查,也可以两个到三个的姓名来查,也可以姓名加图片来查,另外还有一个是不是可以另外搞一个平板,就是把有一些书法家在题跋上的东西也单独搞一个平台来检索,不要像过去似的把这些都放在目录里边这样就混淆跟作品的区别。所以我想是可以多种多样检索的电脑里叫什么我也不知道,叫平台还是叫什么来检索。这样的话我想能够方便大家使用,这个电子版的希望早点问世,而且不光光是故宫使用,希望提供给广大的读者,就还可以赚点儿钱,我就讲到这儿。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