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广东时代美术馆2016年项目预告

2016-01-11 20:13:02 未知

东南偏南II (群展)

  策展人

  帕特里克·D·弗洛斯、安卡·伟罗娜·米胡莱特

  展览日期

  2016年3月-2016年5月

  透过标题“东南偏南”,分别来自菲律宾和罗马尼亚的策展人帕特里克·D·弗洛斯与安卡·伟罗娜·米胡莱特提出一种新的阐释维度“东南性”——在展览所勾勒的广阔格局下,“东南”不仅涵盖了“东南亚”这一泛化的地理概念,亦包括“东南欧”这个目前较少被给予整体关注的区域。针对时代美术馆策划的“东南偏南II”,是两位策展人试图超越地缘政治、超越东西方两极叙事的进一步扩展,既延续东南偏南的地缘政治实验,亦回应时代美术馆一贯以来在日常生活和替代性艺术机构建制两个方向上的探索。

“三角洲行动”之大尾象

  策展人

  侯瀚如、蔡影茜

  学术顾问

  王璜生

  展览日期

  2016年6月-2016年8月

  在近三十年轰轰烈烈的中国“前卫” 、“实验”、“当代”艺术运动中,珠三角不仅是一个极为活跃的地方,更是极为独立和独特的实验场所。从1980年代的“南方艺术沙龙”到1990年代的“大尾象工作组”,“博尔赫斯书店”,以及较晚近的“维他命艺术空间”,“阳江组”等团体机构,还有独立的个人艺术家,无不体现了这种独立特行的风范和价值。同时港澳的中西混血文化也为这一“别样”平添了“光怪陆离”的色彩和新的身份意涵。它们构成了中国和国际当代艺术的一股特殊和不可缺少的创意力量,同时也体现了开放,自由和民主的价值和“政治立场”。总之,珠三角的艺术文化构成了中国和全球当代艺术景观的一个独具特色又不可或缺的部份,是“官方正史”的替代者,一部开辟文化艺术多元图景的“野史”。并且,她的存在使我们可以继续用“野的方式-狂野或者逸野”来书写当下和未来的历史。“三角洲行动”意图对于这一段“野史”作出总结,并突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团体和个人的创作。

  2016年6月11日开幕的“三角洲行动”之大尾象将作为“三角洲行动”系列的启动项目。展览将展出大尾象工作组于1991-1998年间创作的20件左右的重要作品,经由前期研究整理所得的文献,将用于现场展示及出版。

脉冲反应II:对80年代艺术界探讨过的若干问题的重温和研究

  策展人

  沈瑞筠

  展览日期

  2016年9月-2016年10月

  脉冲反应II-对80年代艺术界探讨过的若干问题的重温和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梳理80年代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提出和深入研究对当今艺术实践有推动价值的若干问题,和艺术家、评论家一起重温和探讨,了解我们是从哪里来,并扎根于中国的现实情况寻找我们要去的方向和可能性,寻找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系统和语境,价值判断标准,阐释和解读的方法。通过研究、访谈、讨论和整理出版,试图回到中国当代艺术发生的思想的根源,通过理清若干有代表性的问题展开和深化我们对整个中国艺术面貌的认识。到研究后期,将会组织对相关议题感兴趣的新老艺术家到美术馆进行讨论。支持的机构包括广东时代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和亚洲艺术文献库。广东时代美术馆策展人沈瑞筠以项目主持和发起人的角色提出议题,并从当今艺术家的实践对80年代讨论过的议题的承传和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在同样的议题下,何香凝美术馆策展人方立华将寻找80年代成长的艺术家个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亚洲艺术文献库研究员翁子健将会对这些议题发生的艺术背景进行分析。出版物的架构包括:艺术家访谈,艺术家讨论的录音整理,以及讨论后研究员对相关议题的总结和研究文章,出版物将会以中英文出版的形式出版。

时代异托邦三部曲III:从不扔东西的人

  策展人

  蔡影茜

  展览日期

  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作为“时代异托邦三部曲”的第三章,“从不扔东西的人”来自伊利亚·卡巴科夫1977年写的同名文章,卡巴科夫在文中描述了一位将生活里的一切微小物证都保留下来的“囤积狂”房客。这一终结章将展览视作物、图像和记忆的临时储存空间,呈现艺术家如何以不同的策略将当代的物质、影像和信息剩余转介给观众,重现并激活外在于观看主体的叙事和历史。展览延续2011年“一个(非)美术馆”和2014年“不想点别的事情,简直就无法思考”对机构建制、艺术感知和社会想象的思考,将美术馆自身拟人化为发问的主体,探讨“何为美术馆?”“怎样认知艺术?”和“什么是观看展览的意义?”等基本问题。

反客为主 Artist as Visitor/Collector ——2016年广东时代美术馆+新艺见讲座系列

  策划

  蔡影茜

  在当今的全球化艺术体系当中,艺术家频繁地出现于政治、文化和经济语境迥异的各类临时性的艺术平台,包括双年展、驻场项目、各类机构及研究平台的委托创作等等。与“生产-展示”的传统模式不同,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这些访问的契机,转化成社会观察、资料收集和文化研究和的平台,以摆脱艺术创作的他者化视觉。 2016年“广东时代美术馆+新艺见讲座系列”将焦点集中于艺术家个体如何在不同的项目和机构环境当中,对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和艺术机制作出回应,这种回应不仅体现在为他们为特定项目或展览提交的方案或创作的作品之上,也体现在艺术家身份的转变上:他们从一个单纯的文化访客, 转变成一个主动对差异性的社会现象、文化事件和政治议题进行观察和收集的主人。本次讲座邀请的国内中青年艺术家,都有着相对丰富的参加国际驻场项目、研究性展览的经验,他们将不仅在讲座中分享自己的创作轨迹,亦将谈及他们丰富的“访客”经验;另外还将邀请部分在中国其它城市和珠三角地区停留,对地区语境有一定的研究和观察的国际艺术家,通过他们的视角,呈现出关于当代艺术机制中丰富而复杂的地理政治图景。

  即将呈现 社会想象的复兴——艺术、档案和知识共享

  主讲:柳思雅(Marysia Lewandowska)香港艺术文献库驻场艺术家、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教授

第五届泛策展系列研讨会 Para-Curatorial Series

  策划

  蔡影茜

  项目日期

  2016年9月

  由广东时代美术馆策展人蔡影茜发起的泛策展(para-curatorial)系列是一个教育和交流平台,以一年一度的研讨会及相关出版物为主要载体,将当代艺术置于一个相对广阔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语境之内进行考察,并把策展定义为一种跨学科的思考、研究、空间实践和知识交换方式,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展览的制作。在该项目中,美术馆被视作一个社区中心、实验室和临时学院的结合体,以促进当代艺术与其它知识和实践领域的交互。

开放的实验室

  策展人

  沈瑞筠

  第一期:中日园林 2015.12.12—2016.1.31

  项目参与:曹林娣、梁硕、欧阳昆仑、郑国谷

  第二期:真山水与中国园林 时间及人员待定

  开放的实验室由时代美术馆策展人沈瑞筠策划,通过每年对某一特定课题的研究,以一个小型实验室的方式及灵活的策展形式,探讨能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相关议题和命题。用一种实验及展望未来的态度,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展示和讨论作品的平台,也为具有本土性的艺术理论框架的产生作思想储备。

  同时,开放的实验室邀请艺术家进行开放的驻地创作,打破美术馆只呈现完成作品的常规,引入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并让观众与艺术家进行零距离交流。

  开放的实验室项目一方面鼓励艺术家走出工作室,提供美术馆的环境和跨界资源,引发新的议题,通过资助、协助实施和文案记录,为推动具探索性和思考能力的艺术作品的完成提供条件;另一方面,以展览、讲座、讨论会、艺术家工作过程记录等形式,令观众接触到艺术家的思考和作品制作过程。

榕树头(四期)

  策展人

  谭悦

  在展项目:2016年1月1日—2016年3月31日 美丽新世界—Gunilla Klingberg

  “榕树头”是广东时代美术馆2016年起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全新项目空间,位于美术馆正门入口旁的临街玻璃墙内。它见证着周边社区季节与朝夕变化,亦是美术馆面向公众的直接窗口。参与性和开放性是该项目的关注点,每年的不同季节,艺术家将受邀针对周边社区语境及“榕树头”的空间特点,提出独立的小型个展方案,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装置、影像、声音、行为、事件等多种形式。

第三届社区艺术节 Community Art Festival

  策展人

  王莉莉

  项目日期

  2016年12月

  广东时代美术馆从诞生之初就与社区有着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城乡结合部中,美术馆在其发展道路上不断汲取了周边的灵感和养分,引发一系列相关的田野调查、话题讨论与艺术实践,而美术馆所在的社区也正以缓慢真诚的步伐进入与美术馆的对话当中。

时代美术馆有轨艺术 Art on Track

  策展人

  王莉莉

  2015年,时代美术馆与广州有轨电车合作,打造国内第一部“有轨艺术”专列, 让当代艺术在城市中心公共交通中发生,让艺术渗入公共空间和日常生活。时代美术馆将邀请艺术家或策展人以城市日常生活为文本和灵感来源,创作场地限定的艺术作品,让乘客在这列有四节车厢的有轨电车上体验互动有趣、戏剧多变、情感丰富的当代艺术作品。

  第一期:2015.11.22-2016.3.27 城市分子式 Chain_ of Smell Molecules by Sissel Tolaas

  第二期:2016.4-2016.7 Gunilla Klingberg

有间影院 The Other Cinema

  广东时代美术馆一直关注本土与境外的艺术影像和纪录片创作,希望通过此项目为影像作品的展示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同时为观众提供一种“别样”的作品体验。而影像作品不只是单向的信息传输与情感表达,美术馆作为“对话”的平台,更希望激发观者表达其观赏感受,发挥创意思维。2016年将会继续放映约70个场次的影像作品。

(责任编辑:欧宝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