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陶瓷有了情欲和灵魂
2016-01-14 09:17:09 颜亮
“身体诗学———耿雪的雕塑和影像”广州举行
1月9日,“身体诗学———耿雪的雕塑和影像”在广州风眠艺术空间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耿雪三组作品,包括成名之作《海公子》和2015年的两件新作《米开朗基罗的情诗》及《大女像》。作品综合运用了雕塑、影像、装置等多种媒介材料,以全方位的感触和体验让人进入作品之中,和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2014年,耿雪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毕业作品《海公子》让她一举成名,后来举办了个展“海公子———耿雪个展”。“《海公子》帮我冲破了艺术表达的瓶颈,对我个人来说,它是我整个创作线索中一个重要的作品。”耿雪说。
源于《聊斋志异》的古典题材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占据整个展厅二分之一的《海公子》。近百个精致的陶瓷物品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展架上,包括约莫二十厘米高的小人,盘踞吐信子的蟒蛇和幽秘的树林。另一边是占据大半面墙的银幕,放映的是这些陶瓷小人演绎的《海公子》。幽暗的灯光营造出精灵诡异,亦幻亦真的情境,流光幻影间观众走进了这个充满诱惑的故事。
《海公子》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讲述了张生探奇寻幽,艳遇妩媚娼妓,温存之际蟒蛇出现,重伤张生的故事。尽管整个作品的场景虚幻,情感却很真实,小人物的梦想、欣喜、期待、兴奋,或是孤独、忧郁、悲伤、错愕、无助等各种情感体验都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邵亦杨指出,在雕塑的诸多媒介上,陶瓷最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它精致、易碎,像水墨画一样阴柔、浅淡、无欲,最能表现纯粹感性的力量。“耿雪的陶瓷小人,冰冷而忧伤,安静而凄凉,如蜷缩着的魂灵,偶尔也有极度挣扎的快感,就像张生在‘海公子’威胁下喷涌而出的鲜血,迸发出生命本能的力量。”邵亦杨说道。
陶瓷+影像,让古典语言焕发新生
耿雪说:“对瓷的喜爱源于对传统高格调艺术的热爱。这种高格调产生于情感和审美敏感达到极致之时,而瓷就是让我敏感到极致的一种语言。对于这一长久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材料,我一直试图从这个传统的材料中挖掘一些新的语言。”
2013年夏天耿雪开始酝酿将影像与陶瓷艺术结合,当时,耿雪正在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设计学院交流学习。卡尔斯鲁厄以设计和多媒体专业著称,耿雪提到:“在那边拍了一些东西,回来后还是想继续拍一些和自己相关的。”她的本科专业是雕塑,从大学时起,陶瓷就是她最主要的创作材料,“要是能把瓷和电影这两种东西结合就好了。”
另一件作品2015年的《米开朗基罗的情诗》也是雕塑和影像的结合。《大女像》则延续了《海公子》和《米开朗基罗的情诗》中的感性追求。耿雪采用了文艺复兴以来传统人像雕塑的模式,在人物体态塑造上借鉴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大卫手持射向敌人的投石器,而大女像手持尼采的鞭子,只是这个鞭子并没有被她扬起来。“与《大卫》一样,《大女像》是一个英雄形象,不过她不是传统的‘卫道士’或‘殉道者’。她有着巨大的、理性化的身体,却没有高高在上的冰冷,反而有着现实世界的温情。她只是一个强大的、独立的主体存在。”耿雪说道。
(责任编辑:胡亦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