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沈也:“坏孩子”与当代艺术的不期而遇

2016-01-16 18:05:19 未知

  

  《无题》(1986年)

  《捆绑》(1985年)

  《无题》(1985年)

  当被问到如何定义刚刚接触到艺术的自己时?沈也选择了“叛逆”这个词。

  沈也出生于艺术世家,他的父亲沈文是传统版画艺术家,所以很早就开始教导子女进行素描和色彩的练习。沈也告诉记者,他开始作画时不爱用笔,而是热衷于用刮刀作画。对此父亲却并不介意,也从不要求他必须用传统的方式作画,反而鼓励子女对艺术创作方式进行有别于他人的思考。正是在这种传统与开放并举的教育下,沈也较早得接触到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绘画方式,从初中时就开始临摹一些大师的作品,并对西方各流派作品产生了极大的“猎奇心理”。

  中国的当代艺术兴于“85新潮运动”,这对当时国内相对呆板的油画、版画等的“苏联派”教学方式造成了巨大冲击;到了“89现代艺术大展”,当代艺术家开始崛起,他们挑战传统的艺术体制,探索着自己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在挑战大众的审美,改写着中国艺术圈的历史。在此期间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沈也,见证了新思潮下当代艺术思想的崛起,并深受其影响,开始尝试装置艺术和多方位探索。

  在校期间沈也就开始和同学一起开始了当代艺术的实践:《无题》和《捆绑》(1985年行为刊登在美术报、江苏画刊)参加了由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学生发起的“晒太阳”展;之后又一件《无题》(1986年),其中自己裸露上身,以不锈钢杯盖装饰以假装女性身体,左手拖着高脚杯,戴着宽边的墨镜,背后是一个脱光了裤子男性背影,这件作品是他最早关联社会性的作品。

  1996年至今,沈也十多年的艺术历程经历了装置艺术、新媒体、行为等多种形式的创作,坚持在不同时期对应时期的材料进行探索,在此期间国内的当代艺术也进入了一个多元时代。

  《麻》

  材料:玻璃钢、中式木家具

  作品尺寸:1500×1500×900

  创作年代:2007年

  2004年澳门首届的行为艺术展给沈也留下深刻印象,这场展览将原本比较激进的行为艺术。以摄影和方案的方式呈现。沈也带着他的装置行为作品《麻》参加展览。《麻》作品特制了一张奇异的麻将桌,桌分三层,如枷锁一般套牢了身陷其中的四个男子;男子在上层可饮食,于中层搓麻将自娱,露在下面的光脚享用足底按摩的乐趣。作品充满形而下的世俗快乐,而快乐也正是一种麻醉。

  《超戒》

  材料:锡铋合金、水泥

  作品尺寸:200X200X100

  创作年代:2006年

  2006年的上海双年展以“超设计”为主题,作为艺术和设计的跨界,让艺术家做设计、让设计师做艺术。沈也作品《超戒》是根据上海美术馆的标志性建筑——钟楼为创作元素打造的一枚超级戒指,作品外形酷似“皇冠”或某种“器械”。这个作品借用了重要城市(上海)的重要建筑(上海美术馆钟楼),合力打造而成。

  《超戒》

  材料:铝合金

  作品尺寸∶6000×6000×1500

  创作年代∶2010年

  2010年作品《超戒》在上海世博会这一特殊地点展示,作品思想得益更深层的延伸。在世博会上这件作品被等比例放大了6米,永久放置在了杨浦大桥世博园区内,《超戒》与背后的陆家嘴现代建筑群产生对比……古典和现代的融合。

  《风景》

  作品尺寸:可变

  作品材料:鸡、镜子、警报器

  创作年份:2005年

  2005年,中国部分地区出现禽流感疫情。而在由候翰如策划的第二届广州三年展上,沈也的作品《风景》直接在展览现场圈养土鸡。经过检疫检验确认健康的活鸡身上绑着警报器,和鸡的叫声融合在一起。让观念艺术和当下时事相结合的,迸发出奇特的效果。这正展示了沈也与时俱进的敏锐度和足以驾驭它的素质。

  《撞台》

  材料媒介:斯诺克桌球  装置

  作品尺寸:4000×2060×850

  创作年代:2007年

 

  作品《撞台》是用斯诺克桌球为原型改造而成。邀请六名裁判,用身体扛起台球桌面,以此来替代台球桌脚。裁判在执行规则同时也是施障人,伴演矛盾的多重角色。运动员在击球入洞时必须绕过裁判员头部,头部的障碍增加了竟技场上进球的难度。球赛方式,让击球员参与作品同时与裁判之间需建立一种特殊“良好”关系,这一关系的默契将影晌球员胜负.裁判员在桌球上具有双重暗示——权利和奴隶性。

《点石成金》

作品尺寸:可变

作品材质:中国漆、金箔、木箱、鸟标本

创作年份:2014年

 

  -- 雅昌独家对话沈也 --

 

  记者:您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

  沈也:不同艺术家会有不同表达方向,有些是对种族问题的思考例如:南非艺术家的就会针对当地的种族问题,还有些作品是对环境的思考。而我主要是针对当下社会问题:对人性欲望的思考。

 

  记者:你眼中国内外当代艺术家有什么不同?

  沈也:一方面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西方艺术家做艺术抱着“玩”的状态,国外的艺术家的作品很随意,有时候甚至不像一件作品。中国的艺术家则总想借作品发声,当你想要做一件“作品”,成品往往会变得沉重。这个初衷于博伊斯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当代艺术家需要有责任心和责任感,作品要变得有针对性,要有现实批判性。

  另一方面是对创作选择的不同。经常有年轻人抱怨:我想做艺术可是我没有钱。其实艺术创作和金钱没有太大关系,和花多少钱也没有关系,例如黄永砯等艺术家会选用垃圾、废弃品来做作品。例如将《中国绘画史》和《西方现代艺术简史》在洗衣机里搅拌了两分钟···就是一件很有智慧又轻松的作品。

 

《修理髹外》 

作品尺寸:300*200*150

作品材质:天然漆、金箔、漆器物品等

创作年代:2013年

  记者:您认为与国外当代艺术家相比中国当代艺术家身上缺少什么?

  沈也: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精神和创造力。拿美国的当代艺术举例,从安迪沃霍尔到现在的昆斯,他们都是利用不断复制的商业模式进行艺术创作,这就是他们的特点。而虽然现在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将他们当成自己的精神领袖,但他们却忽略了这种艺术创作背后真正的创造力问题。商业只是口号,而安迪沃霍尔和昆斯的作品是在不断随着时代前进而更新。如果仅仅看到了他们的商业思维,而缺少了创造力,那么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可能就比较短了,也更不可能想在观念上有新突破。

 

  记者:当代艺术颠覆了所有的传统艺术理论和标准,又因为其自身与当下社会和历史的密切关系而更替频繁,这样的特点让有些人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堪忧,您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何看法?

  沈也:当代艺术的更替的确非常频繁,但也正因为它与社会、历史的密切联系,一定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继续前进。现在的人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他们已然不满足于架上画的阶段,而开始探索更多的艺术媒介,这是社会以及科技不断进步的结果。就如同现在的艺术家,再也不可能是像齐白石画虾的阶段,而是会进行当下艺术的探索。

  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很快的,大浪淘沙的激进中。我在教学中看到一些八九十年代的新生力量让我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充满希望。他们的观念和创作理念上都很有建设性,并且有自己的风格和思维方式。我希望他们在做当代艺术时要放松,将艺术作为一种常态,同时做一个“坏孩子”,用反思维从不同角度来考虑艺术作品,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点。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在这个信息时代和多媒体时代,一定要学会用新的媒材来进行创作,当代艺术一定是跟着时代的脉搏发展。

  

  沈也

  -- 1963年 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

  -- 1988年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

  -- 1988-2014年 任教过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现任教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定居上海。

  -- 2004年 《中国影像--都市活力》(法国 城市阿尔奇斯 展馆欧洲艺术中心)、《穿越距离--来自厦门的方案》(比利时 城市根特 展馆艺术节博览会)。

  -- 2005年 《以身观身--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澳门 展馆艺术博物馆)、《第二届广州三年展》(广州 展馆广东美术馆)。

  -- 2006年 《上海双年展》(上海 展馆上海美术馆)。

  -- 2007年 《“撞台”个展》(北京 展馆798二步七艺术空间)、《“共震”个展》(北京 展馆草场地娑罗画廊)。

  -- 2010年 《世博会园区浦东沿江景观带雕塑作品》(上海 展馆世博会)。

  -- 2013年 《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意大利 展馆威尼斯军械库)、《原道•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概念》(香港 展馆香港当代艺术馆)、《国际漆艺三年展》(湖北武汉 展馆湖北美术馆)。

  -- 2014年 《象界—2014年上海当代艺术家联展》(上海 展馆红坊雕塑院)、《漆—艺术邀请展》(北京 展馆中国美术馆)。

  -- 2015年 《漆语》漆艺术邀请展(广州 33艺术中心)、《水》当代艺术邀请展(上海 M50全摄影)、《访古》(上海 安簃艺术空间)、《造境》(上海临港当代美术馆)。

(责任编辑:苏兰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